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洞庭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洞庭湖【同义】总目录


重湖洞庭湖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湖泊,中国第2大淡水湖。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来水,南部和西部接湘、资、沅、澧4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汇入长江。湖水面积2740km2,容积178亿m3,平均水深6.7m,最大水深30.8m。流域面积26.28万 km2,其中湖南境内占20.5万 km2。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3126亿 m3,其中4口入流1180亿 m3,90%以上来自汛期,对长江洪水天然削峰效能10000~15000 m3/s。每年10月以后,长江水位降低,湖水补充长江枯水。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300~1700 mm,4~6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洞庭湖4水和长江4口平均每年有1.45亿 m3泥沙进入湖区,其中83.5%来自长江。每年出湖泥沙0.37亿 m3,有1.08亿 m3泥沙在湖内沉积,湖底平均每年淤高4 cm。4水和4口分流入湖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3000亿m3,其中4水占2/3,4口占1/3。4水的水力资源蕴藏量1860万 kW。全流域通航里程1.66万 km,其中2300 km可通轮船。

洞庭湖

064 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纳受湘、资、沅、澧四水,分蓄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对长江洪水起良好的调节作用。湖水由城陵矶一口泄入长江。泥沙输入多而排出少,淤积湖中,抬高湖床,湖面缩小,昔称“八百里洞庭”。现湖面约有2820平方公里。湖面高度海拔34.5米,最大水深30.8米,容积188亿立方米。湖内鱼类资源丰富,以银鱼最为有名。湖区盛产苎麻、君山茶和湘莲。沿湖景色秀丽,名胜有岳阳楼、君山、屈子祠等。

☚ 鄱阳湖   太湖 ☛
洞庭湖

洞庭湖Dongtinghu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水面跨湘、鄂两省,面积2 7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3.5米,蓄水量17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7米,最大水深31米。洞庭湖的名称源于湖中“君山”,民间传说,君山是神仙洞府,故又称“洞府之庭”或“洞庭山”。古人就借“洞庭”一名来命名环绕君山的一片水域。洞庭湖在地质构造上属中生代燕山运动产生的一个凹陷盆地。据近年钻探资料得知,洞庭湖底第四纪沉积物之下,普遍发育白垩纪——老第三系红层,表明当时湖区为沅—麻盆地的东延部分。在晚第三纪,湖区全面上升为陆。第四纪初,洞庭湖四周抬升,中部断陷,形成断陷盆地。这时湖区范围很大,北到华容、石首,东至岳阳、汩罗,南达益阳、桃源,西抵常德、临澧。周、秦以前,洞庭湖乃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方圆尚有900里。至汉代,长江主流已位居荆江附近,洞庭湖则在长江以南。到晋代开始筑堤束水垦殖,长江与湖才逐渐分离。南宋时,荆江大堤筑成,大江与湖之间仅保留有九穴十三口,以便向湖区排泄江洪。明代荆州大堤的郝穴口被堵,江北大堤连成一体,江南尚有太平、调弦二口,分泄江水入湖。1825年长江之水冲开了藕池口;1873年又冲开了松滋口,于是形成了洞庭湖上游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北部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东北有岳阳城陵矶出口通江的吞吐格局。洞庭湖集水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宜昌以上为104万平方公里,本湖水系为26万平方公里。巨量来水挟带的泥沙,在湖底迅速沉积,使洞庭湖面积不断在缩小。据洞庭湖南四水和北四口水文站多年统计,它平均每年入湖泥沙量为1.334亿立方米(其中82%来自长江),而城陵矶输出泥沙量仅为0.351亿立方米,进出湖泥沙量相差0.984亿立方米,加上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和四水水文站控制面积以外约5万平方公里区间的来沙量,湖内每年沉积泥沙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1949年以后,洞庭湖泥沙淤积总量达40亿立方米,按现有湖泊和洪道面积平摊,湖底普遍抬高1.1米。位于常德地区的七里湖,平均淤高5米,最多的竟高达7米。30多年来湖区3 471公里防洪大堤普遍都有加高,但堤高仍赶不上自然水位的上涨。如今很多湖底已高出垸田七八米,最高处达10米以上。人们形容洞庭湖已成为“水从头上过,人在湖底走”的“悬湖”。由于洞庭湖泥沙淤积,全湖面积一直在迅速减少。据记载,洞庭湖在1825年时面积约有6 000平方公里,容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至1932年减少为4700平方公里,1949年为4 350平方公里,1958年3 141平方公里,1977年2 740平方公里,1983年2 691平方公里,现在只有1 343平方公里。从1949年到1974年,平均每年缩减面积为64平方公里,依此推算,不出50年,洞庭湖便会荡然无存。目前,洞庭湖已解体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其中东洞庭湖是该湖现今水域中最宽阔的一个,湖面积有1 091平方公里。洞庭湖鱼类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鲤、草、鲫、鲢、鳙、鳊、鳡、鲚、青鱼等。银鱼是它的名产,贝类资源有40余种。湖区还盛产名闻中外的苎麻、君山茶和湘莲等。洞庭湖不仅富饶,且景色秀丽,沿湖及君岛名胜古迹颇多,著名的如岳阳楼、二妃墓、柳毅井、朗吟亭、屈原墓等。

☚ 鄱阳湖   太湖 ☛
洞庭湖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古称云梦或云梦泽。古代云、梦本为二泽,分布长江南北,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太平寰宇记》说云梦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战国时代,人们已将云梦泽的南部称为洞庭。《庄子》、《战国策》诸书都提到“洞庭”。《九歌·湘君》:“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九章·哀郢》:“上洞庭而下江”。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水经注》云,洞庭“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清道光《洞庭湖志》叙其范围:“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常德)、龙阳(汉寿)、沅江,南带益阳而环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现代地理学家据此测算,道光年间(1821—1850)洞庭湖的面积在6000平方公里以上。近百年来,由于泥沙淤积与人工围垦,湖水面积逐年减缩,1983年为2691平方公里。洞庭湖南面与西面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北面接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的汛期洪水。由于四水与四口长期涌来大量泥沙,淤积成洲,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已被分割成东、西、南三部分。现在,西洞庭湖几乎已完全淤废,南洞庭也日渐淤塞,只有岳阳市附近的东洞庭湖,还保持湖阔水深、优秀壮丽的风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洞庭湖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湖区的澧县、安乡、南县、华容等县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物。还有优美的神话传说。《庄子·天运》:“黄帝张咸之乐于洞庭之野。”晋张华《博物志》:“洞庭君山,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因此,南朝谢脁《新亭渚别范零陵云》诗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直至唐代,还有柳毅传书于洞庭龙君的传说。湖区主要景点集中在东洞庭湖。东岸岳阳楼,西岸君山。北端三江口,南端为岳阳县鹿角。

☚ 岳阳楼   铁枷 ☛

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公里。在湖南省北部。集湘、资、沅、澧四水,分蓄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于1958年堵塞)四口的来水,对长江洪水有调节作用。泥沙淤积严重,湖床平均每年抬高4厘米,湖面萎缩。

洞庭湖

位于湖南北部。面积3.915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南、西纳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汛期泄入的洪水,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起着“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作用。因泥沙淤积及围湖造田,面积日益缩小,现在面积仅及1825年47%。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中国重要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庭湖

洞庭湖

中国湖南北部,北连长江,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汇入的洪水; 南接湘、资、沅、澧四水。湖面海拔34.5米,最深达30.8米,面积282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光山色,名胜古迹甚多。著名的岳阳楼,慈氏塔、鲁肃墓等散布湖滨。风景秀丽的君山浮在湖中,“遥望洞庭山水色”,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二妃墓,柳毅井、龙诞井、秦始皇封山印等古迹尤为君山增辉。洞庭烟波浩淼,港叉纵横,泛舟湖上可饱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景色。举目东望,岳阳楼掩映在绿丛之中,金碧辉煌,宏伟壮丽。回首西眺,秀丽君山在万顷银波之中若沉若浮。极目潇湘,天水一色,心旷神怡。环顾湖际,防洪大堤坚如铁壁,防护林带宛如绿色长城。洞庭素有“鱼米之乡”的誉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以产鱼,“湘莲”、君山茶叶著称。“君山银针”在1956年莱比锡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誉名“金锒玉”。

☚ 突尼斯   津巴布韦 ☛
洞庭湖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湖南省北部,水面跨湘、鄂两省,面积为274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洞庭湖的湖名源于湖中的 “君山”。民间传说,君山是神仙的洞府,所以称为“洞府之庭” 和 “洞庭山”,古人就借 “洞庭” 之名来命名环绕君山的一片水域为洞庭湖。
据史书记载,在周、秦之前,洞庭湖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南连长江,北通汉水,方圆900里。到汉代,长江主流巳位于荆江附近,洞庭湖则在长江以南。到晋代开始筑堤束水,长江方与湖逐渐分离。南宋时北方为金所占,汉族又一次南迁,为了扩大湖滩地垦殖,继续沿江、沿湖筑堤束水,著名的荆江大堤就是这时形成的。大江南北为排泄江水尚留有九穴十三口。泥沙随江水入湖,并在湖内不断淤积,因而湖面开始缩小,直到解放前的20多年里,湖面缩小了近三分之一。目前洞庭湖可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东洞庭湖是现今洞庭湖水域中最宽阔的一个,湖面积有1091平方公里。
湖内鱼类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鲤、草、鲌、鲢、鳙、鳊、鳡、鲚、青鱼。银鱼是它的名产。湖区盛产苎麻、君山茶和湘莲,名誉中外。洞庭湖区还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湖区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十七分之一,但粮食产量却占全省产量的六分之一,棉花产量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以上,水产品也占全省一半以上,对全省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洞庭湖不仅富饶,且景色秀丽,沿湖的名胜古迹更增添了它的光彩。濒东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坐落在岳阳城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相传楼始为东吴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宋庆历五年 (公元1045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 《岳阳楼记》 一文,名声更大。后几经兴废,清同治六年 (1867) 再建,解放后又几次维修。建筑物金碧辉煌,为高15米、三层二檐的木质结构,雕梁画栋,结构精美,气势雄伟。李白、杜甫、李商隐、范仲淹等名人雅士游此,都曾写下过感人肺腑的篇章,尤以 《岳阳楼记》 最为著名,作者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伟大抱负,激励炎黄子孙激流勇进。
与岳阳楼遥遥相望,坐落在洞庭湖中的君山,冈峦起伏,翠竹婆娑,绿茶飘香,四面环水,婷婷玉立,山清水秀,景色幽美。君山由72个大小山峰组成,山上古迹甚多,现存的有二妃墓、郎吟亭等古迹。山中异竹丛生,各具特色,并出产驰名中外的 “君山银针” 名茶。
二妃墓,又名湘妃墓,相传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尧见舜有才有德,遂将二女许与他为妻,并将帝位让与舜,舜又称湘君,其妻为湘妃。舜南巡君山,病死在苍梧,湘妃四处寻找,登上君山,闻舜帝已死在苍梧,悲痛过度死于君山,湘妃的泪水滴在竹上,翠竹竟成了斑竹。墓为石砌,墓碑刻 “虞帝二妃之墓”。
在洞庭湖滨的汨罗江畔,有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子祠。诗人屈原在这里写下了 《九歌》、《离骚》 等光辉诗篇,为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屈潭位于屈子祠西30余里,是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因深感自己的政治思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而怀沙自沉的地方。在汨罗江边,至今尚保存有晒尸墩、屈原宅、屈原墓等遗迹,都是后人缅怀屈原的地方。

☚ 鄱阳湖   滇池 ☛
洞庭湖

洞庭湖

位于长江中游,跨湘、鄂两省,纳湘、资、沅、澧四水,至城陵矶而入长江。洞庭湖浩瀚无涯,昔称八百里洞庭,现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潇湘八景中的“渔村夕照”、“洞庭秋月”、“远浦归帆”等都是洞庭景色的现实写照。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各以自己的彩笔,描绘了一幅幅洞庭美景图,因而名章绝唱,数以千计。洞庭湖区素为鱼米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不仅粮、棉、油、麻、丝、茶、糖、菜、果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量药用植物、工业用植物和食用植物。水产动物方面,仅鱼类就有110种,其中经济鱼类有鲤、青、草、鲢、鲫、鳊、鲂、龟、鳖等,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银鱼、鳗鱼等,可称天然特种水产基地。

☚ 鲁肃墓   君山 ☛
洞庭湖

洞庭湖

在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侧。跨岳阳、汨罗、湘阴、沅江、汉寿、常德、安乡、南县、华容等市、县,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 (1997年)。湖面海拔34.5米,水深最深达30.8米,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一名始于何时,尚待稽考。《山海经》 中已有此名。湖南及西纳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汛期泄入洪水,于岳阳市区城陵矶汇入长江。河湖相通,具承纳省内泾流,调节长江洪水的作用。湖面因季节变化伸缩性很大,高水时一片汪洋,低水时洲滩毕露。由于四水和四口长期携来大量泥沙,淤积湖底,致使湖盆萎缩、湖面日窄。昔日所号称的 “八百里洞庭”已被分割为许多湖泊。较大者有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等。东洞庭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 (目平湖)、南洞庭湖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地均被世界湿地公约执行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整修,并开辟蓄洪垦殖区,减轻了洪水威胁。湖水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水产捕捞和养殖基地。有珍稀动物白鳍豚、河豚; 湘莲驰名中外,产量占全省42%; 湖中亦盛产芦苇。湖内通航,航线北通长江,南溯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可达省内腹地。

☚ 渫水   大通湖 ☛
洞庭湖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原为江南古陆东西向构造的一部分,经燕山运动而成断陷盆地,第四纪下沉而成湖泊。南部西部纳湘、资、沅、醴4水,北部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汛期分泄长江洪水50%左右,经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为天然大水库,起重要的调蓄和滞洪作用。多年平均径流量3100亿立方米,其中四水占54%,长江四口占37%,其余为区间径流。入湖径流总量,汛期占74.6%。年入湖泥沙1.35亿立方米,城陵矶输出0.35亿立方米,年沉积近1亿立方米。100余年来湖面由6600平方公里缩减为不足2700平方公里。“八百里洞庭”,已分割为众多湖泊。湖面季节变化伸缩性很大,围垦出的大片土地,成为我国重要粮棉基地之一。但洪涝灾害严重。1949年以来,经多年整治,并开辟蓄洪垦殖区,以减轻长江大洪水威胁。水产品和湘莲著名,是我国重要淡水鱼养殖基地。

☚ 马湖   东洞庭湖 ☛

洞庭湖

洞庭湖

在湖南省北部,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北通长江。原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蓄汛期洪水,现有的已淤堵。1983年实测面积为2691平方公里,总容水量178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由于长期淤积,已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及一些小湖群。其中东洞庭湖最大,面积1090平方公里。《离骚》中有“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说明战国时已有洞庭之称。《山海经》中称湖是指湘中之山,后人移名于湖,洞庭山则易名为君山。洞庭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更存岳阳楼、君山、艑山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逾益富有诗情画意。湖区又是我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稻谷、棉花、麻、茶、芦苇等,水产及湘莲最为出名。

☚ 蔡侯祠   南湖旅游区 ☛

洞庭湖dong ting hu

Dongting Lake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of China in Hunan Province)

洞庭湖

Dongting Lake

洞庭湖

即今湖南省洞庭湖。先秦时本只限于今洞庭湖东北隅,历代屡经变迁,湖面扩大,南北朝时湖周五百余里,近代以来又日益缩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