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称杨树达 《高等国文法》术语。 即宽泛性称代。古代汉语里表示泛称的代词有: “之、 旃、 诸、 焉、其” 等。 如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 “之”,杨恽 《报孙会宗书》“愿勉旃”的 “旃”, 《论语 ·卫灵公》“众好之, 必察焉; 众恶之, 必察焉”的“焉” 等。 泛称 泛称即宽泛性的称代。杨树达《高等国文法》认为:古代汉语里表泛称的代词有 “之”“旃”“诸”“焉”等。泛称有时称代人或事物,或兼指人和事物,如“楚人怜之”(《史记·陈涉世家》)中 “之”代 “项燕”,“虎见之”(《黔之驴》) 中 “之” 代 “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中 “之”兼指 “子女”和“玉帛”,“焉”泛称“羽毛齿革”;有时确指人或事,有时又并非确指,如 “操蛇之神闻之”(《列子·汤问》)和“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 《论语·卫灵公》) 中 “之”和 “焉”前句确指后句则非确指。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 泛称是“泛指一切事物,并无定称”。如 “什么、哪里”等。 ☚ 全称 普称 ☛ 名称 名称名(名字;名号;~物;~堂;地~;品~;简~;同~;重~;异~;译~;叫~;憎~) 称 号(呼~;代~;旗~;大~) 目(名目;品~;税~;题目) 名称是:叫(叫做;叫作) 称(称为;称作;简~) 谓(可谓;何~;自~) 曰(名曰) 谥(~之为) 是唤(~作;~做) 事物的名称:名号 物名 按一定次序编排供查考的事物名目:目(目录;品目;类~;编~;总~;子~) 总目:最目 最凡 大要和细目:凡目 繁多的名目或名目繁多:百品千条 物品的名称:品名 题目名称:题名 本名以外的名称:别称 别名 别号 原来的名称:旧名 专门的名称:颛名 总的名称:统称 总名 泛称 普通的名称:通名 通常的名称:通称 通号 通目 通俗的名称:俗称 俗名 简化的名称:简称 略称 省文 不同的名称:殊目 殊名 既定的名称:成名 美好的名称:美名 佳名 令名 美称 嘉称 嘉名 善名 高雅的名称:雅目 虚假的名称:虚称 名称或项目又多又杂:名目繁多 (事物的名字:名称)
另见:事物 物品 名字 称呼 ☚ 名称 称号 ☛ 泛称医师。在宋代,医师也用作从医人员的泛称。《长编》卷52乙酉:“诏医师疗疾当按方论。若辄用邪法伤人肤体者,以故杀伤论。时泾州民毛密,以禁术疗民妻,绳缚手足,桃仗击之,自初夕至三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