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舞

又称“玩龙灯”。汉族传统娱乐活动。宋吴自牧《梦粱录》一《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夕节,……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古时分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遇旱灾玩水龙,遇水灾玩火龙,以祈风调雨顺。

龙舞

男子群舞。编导:民间艺人邵振清;改编:李秋汉;编曲:秋松;舞美:苑广思;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1957年首演于沈阳。演员:该团舞蹈队男演员。舞蹈根据《金州龙舞》改编而成。通过“双龙盘玉柱”等形式,表现了巨龙腾空飞舞的壮丽景象,象征我中华民族崛起东方的雄伟气魄。《龙舞》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质奖章,并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入影片《龙飞凤舞》之中。

龙舞

中国民间舞蹈。舞者持龙形道具,有1人舞双龙,也有100人舞1条龙的。龙为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图腾崇拜,视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逢年过节,人们均以龙舞来欢庆。早在汉代四季祈雨祭祀中,就有5~9条龙同舞的记载。2000多年来,经人民群众的发展创造,不同造型的龙舞多达100余种,有的具有很高技巧性。流传较广的有龙灯、布龙、草龙、百叶龙、段龙、板凳龙、纸龙7种。1957年,辽宁省金县的龙舞经整理改编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表演,获金质奖。

龙舞

107 龙舞

流传在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龙,在神话传说中是吉祥的象征。它源于古代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春夏秋冬祭祀中,分别舞青赤黄白龙。舞龙以求除害、祈福、五谷丰登。这种舞蹈形式,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不断创造。今天流传在各地的龙舞样式各具特色:“龙灯”又称(火龙):用竹、纸扎制而成。头、身、尾由三节至十几节不等。节内可燃烛,另一人持彩球引龙戏舞。“布龙”或称(彩龙):用竹布扎制。节与节间用彩带相连,内不燃烛,舞起来轻捷、矫健。“草龙”: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用稻草和藤枝扎制。有的在龙身上插上点燃的线香,故称“香火龙”。此外,还有流传于浙江的“百叶龙”。流行于云南、湖南、河南等地的“板凳龙”。流行在江苏等地还有头、身、尾不相连的“段龙”等。

☚ 汉族民间舞蹈   龙灯 ☛
龙舞

龙舞

龙舞又称“龙灯”。在中国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它的存在。龙是传说中的神兽,它能呼风唤雨,威力巨大。它又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历代皇帝把自己当作“真龙天子”,他们的后代是龙子龙孙,以显示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
由于龙在老百姓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古时,每逢大旱无雨,人们就焚香祈祷,舞起龙来,求龙神行云布雨,挽救灾民。每逢年节喜庆时,人们也舞起龙,以求吉祥免灾祸。甚至夫妇求子时,也请舞龙队表演,希望神龙能给他们送来贵子。千百年来,舞龙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百姓表达各种希望的。
龙舞种类繁多。从道具上区分有布龙、草龙、板凳龙、板龙、纸龙、纱龙、火龙、滚地龙、绣球龙、莲花龙、百羽龙、柑子龙、箩筐龙等。在表现形式上有单人舞龙、双人舞龙、三人舞龙,直至数百人舞一条龙。但最常见的是七人、九人、十一人、十三人舞一条龙。
舞龙时,一般由 一名舞龙珠者在前舞珠引领,舞龙头者率领舞龙节(龙身)、龙尾者紧追龙珠,一路翻滚盘卷,或单龙逐珠,或二龙抢珠,非常精彩。
舞龙的套路(动作)非常多,常见的有“滚龙”(又称“挽龙”、“挽8字”)“钻节”(钻过某节龙身)、“龙翻身”“龙戏水” “盘龙”等。
现在,人们除了在年节庆典中舞龙以表达喜悦的情绪外,还把这种形式作为一种竞技项目,全国已经进行过数次舞龙大赛。因此,舞龙的技巧越来越高,龙灯道具的制作越来越精美。


龙舞

☚ 傩舞   狮舞 ☛

龙舞

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龙舞

龙舞

中国民间舞蹈形式。龙起源于古代的图腾,先民把它视为消灾降福的神物,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又用舞龙来祝愿风调雨顺,以祈求丰收。龙舞通过广场活动流传在民间,已发展成为许多不同风格的品种,据普查现有100多种,常见的有龙灯、布龙、草龙、百叶龙等。一般说在北方的舞龙,龙体多是7节到13节,龙的形象比较粗犷、浑实; 而在南方表演则比较细腻、灵活,并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 秧歌   狮舞 ☛
龙舞

龙舞

中国民间舞蹈形式。龙起源于古代的图腾,先民把它视为消灾降福的神物,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又用舞龙来祝愿风调雨顺,以祈求丰收。龙舞遇过广场活动流传在民间,已发展成为许多不同风格的品种,据普查现有100多种,常见的有龙灯、布龙、草龙、百叶龙等。一般说在北方的舞龙,龙体多是7节到13节,龙的形象比较粗犷、浑实; 而在南方表演则比较细腻、灵活,并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 秧歌   狮舞 ☛
龙舞

龙舞

也叫“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山东各地。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当做吉祥的化身。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习俗。“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节数不等,但为单数。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表演形式一般为龙戏珠,另有云灯、水族灯配合。手龙、跷龙在山东虽有流传,但不普遍。最为罕见的要算临沂的人骑龙;一条巨龙腾空飞舞,4个儿童随着巨龙的舞动,时而抚摸龙头,龙须,时而抬起双腿骑坐在龙背上。人的勇敢,龙的温顺,使人回味无穷。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与龙图腾有关。

☚ 左玉玺   龙凤面 ☛

龙舞

dragon da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