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舟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舟会 龙舟会王夫之作。有《清人杂剧二集》影印《船山遗书》本。四折一楔子。叙谢小娥父夫俱业贾,为盗所杀。小娥改装为男,托佣于盗所,卒杀贼报仇。取材于李公佐《谢小娥传》、李复言《续幽怪录》(均见《太平广记》)。孙楷第评云:“夫之之意不唯咏事,实以寄慨,观其词云:假男儿洗不净妆阁旧铅华,戴须眉的男儿元来是假。又云:大唐家九叶圣神孙,只养得一伙烟花贱。此指当时失节诸臣,语意甚明。”(《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 清平调 瑶台梦 ☛ 龙舟会问春色如斯,为何人撋就?吊古含愁,古人知否? 由来楚国先贤,名留青史,则今日呵, 【紫花儿序】 弄笔尖的把丹青画饼,持牙筹的将斛斗量沙,拥旌旄的似昼锦冠猴。空目断长堤垂柳,古渡扁舟。波流,一任乾坤日夜浮。 问谁是吊北渚灵均哀郢,祝东风周郎顾曲,望长安王粲登楼? 凭高北望,极目中原,好伤感人也! 【金蕉叶】 颤巍巍卢龙塞,卖却田畴; 去滔滔清汴水,割断鸿沟。更哪堪响呜呜古凉州,笛悲折柳,只留得个石头城,二分水洲。 这壁间有许多留题在上,待下官看来。 【小桃红】 凌云庾信已千秋,问伊谁,披夕秀。(笑介) 原来都是这等样诗!止不过崔颢残膏来润口,漫悠悠,望乡关学几句闲僝愁。为你含羞,亏伊出手,倒不如渔唱樵讴。 《龙舟会》 取材于唐人传奇小说《谢小娥传》 和明末凌濛初据此故事改编的拟话本《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作者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明亡之初,他曾组织义军抗击清军南下,后来长期隐居深山,潜心学问,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此剧赋予谢小娥故事以新的思想内涵,通过谢小娥、李公佐等人物的言行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反抗异族入侵、痛恨变节投降的民族气节,抒写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慨与不平。阿英曾指出: “这不是一本历史剧,这是一篇明代遗民的抒情曲。这样的涂满了血泪的文字,在遗民的著作中,……表现着愤激之情的,却不能不推此为代表之作。” ( 《弹词小说评考·杂剧三题》) 这四支曲子是观察判官李公佐赴任途中,遇逆风滞留于汉阳时登晴川阁所见所感的真切表述。李公佐踏上这块古楚之地,远望鹦鹉洲,春色迎面,不由人内心感伤 “问春色如斯,为何人撋就?” 【越调·斗鹌鹑】 一曲描写了当时如画的景色,表达了李公佐面对美景心中顿生的吊古伤今之感。对比昔日楚地先贤辈出,联想到今日社会的道义沦丧,弄虚作假的司空见惯,李公佐内心颇不平静。【紫花儿序】 一曲以楚地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来表现他内心的感慨与无奈,对那些 “弄笔尖”、“持牙筹”、“拥旌旄” 之流的欺诈行为报以鄙视的态度,但又无法凭一己之力对其有所规正; 对屈原、周瑜、王粲等人的壮志难伸报以同情和共鸣,与自己在现实中的遭遇互相生发,有异代同慨之感。 慨叹之余,李公佐北望中原,目光所及的是残破的万里江山; 颤巍巍的卢龙塞,割断鸿沟的清汴水,响呜呜的古凉州,二分水洲的石头城……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明为写唐代安史之乱造成的破坏,暗里则是指对清军入关后对明朝山河的残暴践踏,流露出对满清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民族意识。极目中原,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回视近前晴川阁中,许多题留诗词 “倒不如渔唱樵讴”,没有庾信凌云健笔的真情之作,多的是表现闲情僝愁的矫柔之文,以及那些在国家危难之时、依旧留恋于乡关闲愁之中的文人骚客,这怎不让李公佐为之愧赧呢? 【金蕉叶】、【小桃红】 两支曲子一远一近,远写大好河山惨遭异族蹂躏,殷殷流血; 近写晴川阁中的题诗矫情泛滥,正声不传。无一句直抒胸中垒块之语,只是从不同角度展现故国山河正在遭受的摧残和破坏,但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真情,看似无一句情语,实则句句皆情语。剧作者借李公佐之口,把作者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对故国的留恋之情含蓄委婉地表现出来。 杨恩寿 《词余丛话》卷二论及王夫之的《龙舟会》杂剧,引录了李公佐登晴川阁所唱 【斗鹌鹑】和【紫花儿序】 两支曲,赞赏道: “淋漓悲壮,睥睨古今,高调也。”剧中写李公佐思想与人格的高调,实则表现了作者王夫之思想与人格的高调。文如其人,曲亦如其人,王夫之是经史文学一代大家,词曲虽小道也堪称大手笔。 龙舟会(旦唱) 【么】 亲生的,未是亲,结义呵,真忠义。有酒呵,堆花酽酿齐醺醉;有肉呵,堆盘大碗皆肥腻;有衣呵,堆纱绣锦挨身系。更有那开通元宝百来堆,松纹大绽鹅毛细。(孛)唱得好!大家吃发财酒,一碗干!小乙,你是心上人,这巷里又没邻舍,可将咱们替天行道本事唱来! (旦唱) 【么】 论财爻,总是天,便天也、随人意。恰风高月黑天连水,牲牢神福艄公醉,思乡客倦鼾齁睡。轻轻抽了缆桅帮,到江心插翅也难回避。(孛) 好! 好! 吃个流水杯,一个催一个,干! (旦唱) 【么】𦩆舸儿,破浪来,小划子,分波去,一挠钩住蓬纤系,一翻身好赛呆鹰翅,一声呼惊醒天蓬睡,快将来留得你六阳魁,再俄延,好吃我板刀馄饨咸酸味。(孛)唱得好!连斟三碗,齐干!再唱来!(旦唱) 【么】 做官的,逞威风,做客的,夸伶俐,榔头大板催常例,长夫书帕趋权贵,低银假货欺童稚。我是个抽丰破散好亲朋,不用你纸封袱裹红笺馈。(孛)唱得更妙!咱们得些儿也不枉了。换大碗儿齐干! (旦唱) 【么】 弓兵们是我小喽罗,捕盗官是我亲翁婿,大花押签几个擒拿字,纸甘当填一个全无弊,黄白米已送入在靴州里,有时露着一些些,只教那地邻保长臀皮替。(众醉诨介)(旦背云)你看这贼自要取死!找上了一碗堆花的烧刀,不怕他不倒。(取酒诨劝,杂吐介) (旦唱) 【么】秃厮儿,说因果,倘秀才,夸仁义,则兀那孔夫子受尽了东陵气,释迦佛吃够了天魔累,西王母守不稳蟠桃会,只李博士一句说分明,而今世上皆吾类。(众跌倒压睡) (旦背云)醉便醉了,恐怕还挣扎得,待我唱个曲儿讥诮他,看知道不知道者。 【么】 黄水獭,吃够了鱼,穿山甲,舔尽了蚁,粉蛾儿终撞入灯油里,蚊虫儿早挂着蛛丝系,猛毛虫恰遇着翻身猬。冤家狭路遇冤家,焰摩天上难回避! (孛爬起喊好好复跌介) (旦) 醉便十分了,恐怕还动弹得,我再唱一曲,说出本事,看他懂不懂?(众鼾呼介) (旦唱) 【么】 俺是个母丁香,药性烈,你则道公槟榔,能消气。雌木兰暂卸下盘龙髻,秦女休不怕你盘蛇刺,高辛女权混入盘瓠队,看咱脱却皂头巾,恰是个活拿小鬼钟馗妹!全然不醒,果然醉泥了!这一伙都不省人事,及今不下手,更待何时?(入内取刀先杀孛,众惊起爬跌,追赶,尽斫杀介) 《龙舟会》 杂剧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谢小娥的父亲谢皇恩和丈夫段不降出外贸易,在江州被贼人杀害。小孤神女帮助二人鬼魂回到家中托梦给小娥,言杀父者为 “车中猴、门东草”; 杀夫者为 “田中走、一日夫”。小娥将十二字贴于晴川阁阁柱上,以求高人指点,道出其中奥秘。适逢观察判李公佐游晴川阁,猜出十二字乃二人姓名,一名申兰,一名申春。后来,经李公佐指点,小娥女扮男装沿江寻仇人,最终访得二贼下落,小娥混入申春家作佣工三年,骗得申春信任,暗中查出二人杀死父亲和丈夫的物证,并于端午节设下酒席,把众贼灌醉后,全部杀死。 这九支 【寄生草】 即小娥劝众贼饮酒所唱,表面上对贼人依顺夸赞,实则暗藏杀机。第一支曲子是小娥即景而唱,劝众贼在榴花红、菖蒲翠的端午节趁热闹而一醉方休。小娥的目的达到,众贼人开怀畅饮,多日的计划有了一个顺利的开端。接着,她又应众人要求夸他们的聚义。小娥按下心中的仇恨,违心地把一伙狼狈为奸的贼徒吹捧为忠诚结义、有财共享的 “忠义之士”,让他们放松警惕,一步一步走入布好之局。众贼听得飘飘欲仙,得意忘形,竟要求小娥唱他们杀人越货的肮脏勾当。三、四两支曲描述了贼人如何趁风高月黑之夜杀人抢财。不难想象,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夜晚被二贼以同样的手段抢去钱财、夺走生命的。但是坚强的小娥依然不动声色,按部就班地照计划行事,内心悲痛欲绝,外表仍顺从平静地唱曲助兴,以引贼人入瓮。小娥的第五支曲子诉说世人的趋炎附势,夸众贼“抽丰破散”、“替天行道”,使已有三分醉意的贼人大声叫好,换大碗齐干,眼看鱼儿就要吞钩了。第六支曲子小娥唱出了贼人与官府的暗中勾结,揭露出世道之不公和官场之腐败,由此也言明了小娥不相信衙门而坚持自己报仇的理由。接下的一曲,小娥已较为明朗地指出众人为贼这一事实,并控诉世人皆贼,连官府也为贼人行方便。此时,众贼已醉倒,计划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细心的小娥虑及众贼假醉,又唱一曲讥讽他们,暗中道出众人已死到临头了,可惜贼人已醉意朦胧,根本没听出曲中之意,依旧狂呼叫好。小娥确定众贼已入瓮中,在最后一支曲子中明确地唱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她自比为雌木兰、秦女休、高辛女,在经过三年的忍辱负重后,终于可以手刃仇人,为父亲和丈夫报仇雪恨。这支曲子,隐含着既定目的达成后如释重负的快意。 这九支同曲牌的曲子,曲曲相联,给人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出戏以旦角独唱为主,曲与曲之间都夹有简短精炼的宾白,演出时既显得主次分明,又有众人的应对作陪衬而不显一人独唱的单调,舞台效果也不错。看似平常的九支独唱曲子完美地表现了小娥临不惧的胆略、精心策划的机巧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品质。一支支唱曲隐约地明表报仇过程中小娥心绪的变化起伏,暗含着一股必欲置仇人于死地的强悍之气。 龙舟会戏曲。清王夫之(1619—1692)撰。四折。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是作据《新唐书·列女传》而作,亦见唐人小说李公佐《谢小娥传》,载人《太平广记》。于同治间成书。演谢小娥杀贼报冤事。小娥父与其夫同为商贾,被强人申春、申兰所杀,小娥女扮男装,托庸申家,伺机捕贼,鸣官复父、夫仇,遂出家为尼。题目正名作“鹦鹉洲游人拆字,龙舟会烈女报仇”,剧中充满悲愤、感叹之情。有《船山遗书》本,《清人杂剧二集》本。 龙舟会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临近江河的地方,尤以新津龙舟会驰名。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以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参会龙舟都装饰着龙头、龙身、龙尾。龙舟上还根据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装扮成屈原、婵娟、哪吒等人物。白日龙舟竞渡,高潮迭起,呼号声、划水声、鞭炮声、锣鼓声交织轰鸣,响彻河面。龙舟竞赛后,满河漂放鸭子,男、女划船手纷纷跃入水中 “抢鸭子”,将龙舟会活动推向高潮。入夜两岸彩船华灯齐放,乐声四起; 各条龙舟分别装架成黄龙、白龙、乌龙、青龙、金龙,鳞光闪闪,通身明亮; 游龙戏水,争奇斗艳。河面上漂着各色河灯,两岸礼花腾空而起。水上、岸上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龙舟会一卷。明王夫之 (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 (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兄介之同举于崇祯十五年 (1642)乡试,晚年筑土室于石船山,学者称为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兵南下,战败后退肇庆,任职明桂王府,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大学士瞿式耜 ,不久桂林陷落,式耜殉难,夫之隐遁于湘西,伏处深山,刻苦著述凡四十年,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经学、史学、文学,康熙三十年 (1692)卒,享年七十四岁。《龙舟会》是王夫之所撰什剧,共四折,剧演谢小娥报仇事,大致本李公佐撰 《谢小娥传》,兼收李复言之《续幽怪录》所载《尼妙寂传》,事关贞烈,词亦慷慨激昂。其第三折内有寄生草小令九首,点缀生情,以徐渭 《渔阳三弄》之格,而笔酣意足似尤过之。夫之学问气节照耀当时,世人皆知,至于硕儒工曲,则在有明以来实为仅见,虽生平仅此一剧,则足光艺林。惟夫之之意不惟咏事,实以寄托感慨,其哀故国,恶佥王,感慨激楚,与屈子《离骚》同一用意,岂如骚人墨客,耽玩声律,以词曲为娱者可同日而语。今有同治刊、民国刊 《船山遗书》本、丛书 《清人杂剧集》本行世。 龙舟会 龙舟会杂剧。明末王夫之作。取材于唐代李公佐《谢小娥传》。写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在浔阳江上被强盗杀害,谢托梦于其女谢小娥报仇。小娥得李公佐指点,女扮男装进行私访,探知杀父杀夫仇人为申兰、申春,乃佣工其家,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后投案自首。因出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1961年由毛盛炯整理后,衡阳湘剧团以高腔排演,并于当年在为纪念王夫之而召开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上首演,获得一致好评,后成为衡阳湘剧团保留剧目。 ☚ 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 龙胆紫集 ☛ 《龙舟会》long zhou huiDragon Boat Gathering→尹昌龄 (Yin Chang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