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尾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尾狐》

九尾狐

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六集六十二回。题“评花主人著”。作者又题为“梦花馆主”,梦花馆主即江阴香。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宣统二年(1910)社会小说社刊本;民国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199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排印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

上海妓女胡宝玉,本姓潘,原籍金陵。其父叫“小镜子”,是个无赖,在咸丰年间跟着刘丽川,在上海姘识了一个桶匠的妻子,生下了胡宝玉。后来官兵势大,刘丽川兵败,“小镜子”被杀,胡宝玉被卖入妓院,花名林黛玉,这时她才十余岁。她真是天生的尤物,出落得风流俊俏,袅娜娉婷,面若天桃,腰如弱柳,又有特殊的媚态,善于应酬,当时上海滩的妓女,没一个及得上她。所以一班富商、贵介,个个争先恐后为她捧场,不但吃酒碰和,还有私下酬赠东西,使得她身价日高,服物奢侈,没有一个妓女可与她相比。

上海有一位富商,姓杨,名企尧,排行第四,人称杨四。他经营丝业,利市三倍,财星高照,不到几年,多了百万家私,在当时商界堪称首屈一指。杨四挥金如土,遇上美貌合意的妓女,便娶回家中,因此家中已有五、六个如花似玉的妻妾。当他认识了胡宝玉后,一见倾心,被其迷住,在她这里一连住了两、三个月,银钱也不知用去了多少。杨四心头火热,定了一个主见,把胡宝玉娶回家中。

杨四自娶了胡宝玉之后,对她百依百顺,日日夜夜陪她。胡宝玉不仅贪心不足,而且欲壑难填。杨四年逾不惑,精力渐衰,虽是个双料的身子,怎经得夜夜折腾,就只得常躲到别的妻妾房中。

胡宝玉本性极淫,即使杨四夜夜陪她,尚且不能满足,况且杨四现在不常来她房中,便想出去打野食。佣人阿金是她赠嫁带来的心腹,为她牵线搭桥,勾搭上了戏子黄月山。此事被杨四知道后,自恨自己没有眼睛,娶了这样淫贱之妾,就与她分手了。

胡宝玉搬出杨家,同时也把黄月山丢在九霄云外,又勾搭上了另一个名角杨月楼。她性喜奢华,开销用度胜人几倍,而离开杨四后,没了经济来源,便重堕风尘,

民国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九尾狐》封面书影

民国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九尾狐》扉页书影

民国上海交通图书馆排印本《九尾狐》插图书影

再操旧业。 从前的老相好、近日的新权贵,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

胡宝玉不但淫荡,而且喜欢翻新花样。为了尝外国的“风味”,她一改平时的打扮,效学咸水妹,头上梳起了前刘海,还学说外国话,向外国大班恩特卖淫。她一方面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情欲,同时又千方百计地从嫖客手中敛取钱财。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以满足自己奢靡的需求,她下广东,赴宁波,上京城,尽力扩大嫖客队伍,使得财源滚滚而来。她又先后与黄月山重修旧好,与十三旦如胶似漆,但都没有结果。

当胡宝玉成为半老佳人时,她想到自己纵使丰韵犹存,也难以再像以前那样迷住男人了。于是改扮男装,借掩老态,仍不思从良,反而买了几个女孩,开起了妓院,并借用富商胡雪岩的庆余堂之名来命名妓院,做起了老鸨。她有了这几株摇钱树后,异常快活,专等她们技艺成就,工夫纯熟,便可财货充盈,尽享老年之福。

庆余堂生意兴隆,胡宝玉大筵宾客,庆祝自己四十寿辰。送走宾客,她觉得头晕眼花,就去睡觉。才一合眼,恍恍惚惚,好像自身仍在寿堂之中,惟天井里的灯担堂名却换了一班宣卷的,在那窗念黑心卷。听了几句,刚想回身上楼,猛见红光满目,楼窗上烈焰飞腾,一会儿功夫,繁盛华丽的胡庆余堂被烧成灰烬,只剩下一片瓦砾。她堕入孽海之中几遭灭顶之灾,不免嚎啕大哭起来。这时,耳边有人突然叫唤“宝玉”,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光头老尼姑,手中拿着一根拐杖,安慰道:“宝玉,你休要啼哭悲伤,孽海茫茫,回头是岸,这都是你自取烦恼,何不到我庵中,做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呢?”于是,她就跟着老尼进了色空庵。这个恶梦,预兆着胡宝玉的命运。

胡宝玉为显示自己的豪富,替死去的哥哥阿二捐官,越礼出丧。出丧时还借来十六个营兵,他们穿着号褂,掮着洋枪,甚是威武。路人看到这等盛出棺材,莫不窃窃私议,说一个娼妓人家,竟有如此的排场,真是耳所未闻,目所未见。

九尾狐

传说中兽名。《文选》五一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 天命文王以九尾狐。” 《白虎通·封禅》、《太平御览》 九○九引《山海经》、《竹书纪年》、《吴越春秋》等书,都谓九尾狐为瑞兽。亦有以九尾狐象征奸诈之人。如《封神榜》谓妲已为九尾狐化身。宋田况《儒林公议》谓陈彭年奸佞媚上,世人目之为九尾狐。

九尾狐jiǔ wěi hú

传说中的异兽。比喻阴险奸佞的人。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陈彭年被章圣(宋真宗)知遇……时人目为九尾狐,言其非国瑞而媚惑多歧也。”也作“九尾狐狸”。清·李渔《凰求凤·姻诧》:“一定是九尾狐狸肆野禅,引你做薄伴倖子,把心偏。”参见“九头鸟”。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九尾狐
九尾狐  jiǔwěihú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爲祥瑞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郭璞注:“太平則出而爲瑞也。”郝懿行箋疏:“郭氏此注云太平則出爲瑞者,《白虎通》云:‘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王褒《四子講德論》云:‘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國歸周。’”又《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郭璞注:“即九尾狐。”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三十未娶,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來賓爲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兹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文選·張協〈七命〉》:“苑戯九尾之禽,囿棲三足之烏。”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天命文王以九尾狐。《白虎通》曰:禽者何?鳥獸之總名。”吕向注:“九尾禽,狐也……天子有至德,此物乃見。”《隋書·音樂志中》:“興雲氣,飛龍蒼。麟一角,鳳五光。朱雀降,黄玉表。九尾馴,三足擾。”參閱漢·班固《白虎通·封禪》。

九尾狐

(《山海經廣注》)

九尾狐

九尾狐

传说中的兽。比喻阴险奸佞的人。‖含贬义。

☚ 红胡子   人牙子 ☛
媚人的人

媚人的人

妖媚迷人的女子:狐狸精
以姿色迷人的女子:妖精
奸诈善媚惑的人:九尾狐 九尾禽
狐媚多诈的人:九尾狐狸 九尾野狐

☚ 逢迎的人   奸佞2 ☛

九尾狐

动物名。见于 《逸周书·王会》和《山海经·大荒东经》。是一种罕见的多尾狐。周初,青丘人用以向周室朝贡。

九尾狐jiu wei hu

nine-tailed fox—a crafty and villainous pers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