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与道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与道德二者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形式,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道德不只是阶级现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统治阶级道德和被统治阶级道德。法与统治阶级道德有着一致性,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能够促进统治阶级道德的推广,而且法的内容中也蕴含着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统治阶级道德则肯定现行法的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通过培养人们的守法观念来促进法的实现。被统治阶级道德从总体上对现行法律制度持否定态度,这些道德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从而影响到现行法的实现。不同阶级的道德也有一定的共性,即存在全社会共同奉行的道德准则。这些基本的生活准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种共性对法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法和道德这两种社会调整形式有着重要差别,它们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二者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逐步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义务性规范为主。二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如会计程式)不需要道德评价,道德调整的许多社会关系(如爱情,友谊)也不接受法律调整。法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不脱离开行为去过问行为的动机,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等维持。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将得以充分发扬,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法与道德法与道德这两种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作为阶级现象,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调整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由共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现象,具有共同的阶级本质,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 (2) 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相互渗透,法往往直接赋予某种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规范; (3) 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法一般侧重于从人们外部行为进行调整,而道德首先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通过内心选择外部行为。但法与统治阶级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1) 二者存在的历史阶段不同,道德是人类社会各种形态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2) 二者形成的条件不同,道德是在人们处理相互关系中逐渐形成的,法的形成取决于阶级、国家的存在,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才能把本阶级的要求体现为法的形式。(3) 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道德表现为道德观念、规范等,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法律文件。(4) 二者规范的内容不同,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侧重于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履行的义务,并不一定与权利相对应,而法律规范的内容既规定权利也规定义务,通常以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为条件。(5) 二者规范的结构不同,道德规范一般只规定行为的要求,不规定对违反者的具体制裁措施,而法律规范既规定行为模式,也规定行为后果,对违法行为规定了具体制裁措施。(6) 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大多数社会关系是由道德与法同时调整的,而有些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进行调整,如友谊关系等; 也有些社会关系仅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如国家机关的职权划分等。(7)二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道德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信念、宣传教育、公共舆论等方式保证其实现的,而法主要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它以一系列强制机构如警察、监狱和法庭等为后盾; 对违法者采取国家强制性措施。 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法与国家 法与宗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