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泉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泉水 泉水《诗经·邶风》篇名。全诗四章,章四句。《毛诗序》云:“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今人多从之。何楷《毛诗世本古义》以为此诗与《竹竿》、《载驰》都是许穆夫人所作。属推测之词,实难于确指。 ☚ 简兮 北门 ☛ 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 饮饯于言。 载脂载𤛉, 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是一首嫁女倾诉思归之情的诗篇。思恋故土家园的主题,为我国历代诗人所咏唱,留下了灿若繁星的传世之作。与之相比,这首朴素的小诗也许尚嫌幼稚,还带有我国诗歌刚刚萌芽时的泥土气息。然而,它所表达的深挚、自然的感情,以及由这种感情为统帅而形成的凄婉哀美的意境,为它赢得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小诗如同夜低吟的一支箫曲,四阙分别为四个乐章,第一段见水生情,谋思归卫; 第二段回忆初嫁,惦念家人; 第三段假言归去,心遄如风; 第四段思归不得,出游泄忧。四段虽然状景不一,发展曲折,但字里行间,都关别愁。这是此诗的抒情线索,也是此诗的神韵所在。 诗以起兴开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明为绘景,暗吐相思。嫁女自从别离故土之后,思乡之情日萦夜绕,虽试尽千方,终不能排遣。这日又见门前淇水涓涓流淌,正如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舍昼夜,浓愁缘水而生又随水生波,心中不免沉重起来。睹水溯源,想到故国的肥泉就是汇入淇水的,那么这流水定会带来家乡的亲情。由水及家,见物移情,这些日的心事脱口而出:“有怀子卫,靡日不思”。思念家乡是人之常情,但是嫁女的思乡却不同一般,同是一杯苦酒,她这一口则难以下咽。“靡日不思”四个字,极言别情离愁之重,既是前边借喻泉水的点睛之笔,又是感情发展的巧妙铺垫,为以后的描述笼罩上了凄清的色调。接着,诗中又写道,别愁缠身的嫁女无法自我排遣愁绪,于是她找来了那些陪嫁自己而来的姑娘们,与她们互吐衷肠,聊度时光。古时的卫国是姬姓国家,这个国家的女子外嫁到诸侯人家的,都要选美女陪嫁。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倒是能为嫁女减轻一些烦忧,有口操乡音的故国女子朝夕相伴。比自己孤灯相吊好多了。但是再细一想,这又能得到多少安慰呢? 大家同为天涯客。谁能抑得住乡思的侵袭? 所以说是“聊与之谋”。一个“聊”字,是说姑且为之,更见满腔苦楚。这里的“谋”,不必一定作谋略解,更多的意思倒可能是相互倾诉和安慰。 第二段转入对初嫁时节的回忆。既然离别家乡是与远嫁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回忆的设计就显得十分贴切。嫁女的心中蕴含了复杂的情感,自有新婚燕尔的幸福,又有别离亲人的苦痛。对这种微妙的感情,诗中没有尽述,而是集中强化了后一个方面。出嫁路上的情景历历在目: 在泲地住过宿,在祢地用过餐。行程的更迭极言路远,同时也暗示着由于渐行渐远,陌生感越来越重,思乡之情必然滋生出来。再往下,乡情具体化为亲情。女子将要出嫁到远离父母兄弟的异国去了,临行,她与姑姊们依依惜别,眼角一定噙满泪珠。与其说这一段是正写回忆,不如说是反写相思。此番离别,对某些亲人来说,恐怕今生再难见面了。想到这里,谁人能不黯然神伤! 尤其是现在身处异地,遥忆亲人的音容笑貌,又念及关山阻隔难以再见的现实,悔不该当时多对亲人问候几声才好。忧悔的心境把往昔的欢乐变成重愁,读完此段,我们仿佛看到嫁女正在望远伤怀,她那思乡的苦泪已经默默地泌入我们的心底了。 思归的要求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就借助于想象求得一时安慰。第三段描写的就是这种心情。嫁女与陪嫁女共同设想着回乡时的情景: 在干地留宿,在言地用餐,这是她们选定的回归路线; 安好车轴涂好车油,借口郊游驶出城郭,然后掉转车头急驰家乡,这是她们商定的具体计策。她们当然知道这要引起婆家的误解,但为了早日摆脱乡思的折磨,便“不瑕 (通州) 有害”,顾不得会带来什么后果了。乡思导致了不顾一切的想入非非,恐怕再也象涓涓细流那样迂缓平静,而简直有些惊涛澎湃了。 第四段以“肥泉”和第一段的“淇水”作呼应,对全诗的思恋之情作了统领式的咏汉。肥泉是家乡的象征,更是思念的象征,在嫁女长长的叹息中,它的水流浸润着故国的须地与漕地,浸润着每一片嫁女记忆中的土地。悠悠泉水与缕缕乡思达到美学意义上的高度融合,无形的思绪借有形的泉水奔泻而出,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嫁女思归久不能成,甚至连假借出游回去的希望也只是火花一闪,瞬间就被失望的哀愁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一个生长于奴隶制时期的弱女子来说,她只能在心中有所希望和追求,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要恪守妇道和礼仅。因此,她只好“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借坐车郊游发泄忧思了。靠诗意的启示,我们眼前出现这样的景象: 残阳之下,古道之上,一位女子停车驻马,凝视远方。路旁疏枝轻摇,细水吟流着伸向天际……这是一幅忧伤的画,然而也是美丽的忧伤。 《泉水》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其结构的巧妙多变。它以写乡思为线索,但没有死板地把这条线索演变为“顺藤摸瓜”式的单调格式,而是采用了多视角的写法,从与诸姬谋、初嫁时、假想归卫和驾游泄忧四个角度入笔叙事,反复渲染,加重了诗意的份量。在一首小诗中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 《泉水》毖彼泉水,(一) 新涌出来的泉水, 亦流于淇。(二) 流到卫国淇河里。 有怀于卫,(三) 我怀念着那卫国, 靡日不思。(四) 没有一天不惦记。 娈彼诸姬,(五) 可爱的那些姊妹们, 聊与之谋。(六) 且和她们来商议。 出宿于泲,(七) 我出来寄宿在泲地, 饮饯于祢。(八) 饮酒饯行在祢邑。 女子有行,女孩子要出嫁了, 远父母兄弟。远离父母和兄弟。 问我诸姑,问候那些姑姑们, 遂及伯姊。也问候我的大姐姐。 出宿于干,(九) 我出来寄宿在干地, 饮饯于言。饮酒饯行在言邑。 载脂载舝,(十) 涂起油,上起轴, 还车言迈。(十一) 把车儿驾起再回去。 遄臻于卫,(十二) 我匆忙的回卫国, 不瑕有害? (十三) 又有什么危害呢? 我思肥泉,(十四) 我想念着那肥泉, 兹之永叹。(十五) 不断的呀长叹息。 思须与漕,(十六) 念着那须地与漕地, 我心悠悠。我的心头闷闷的。 驾言出游,驾着车儿去出游, 以写我忧。(十七) 泻除我心头的忧愁。 注 释 (一)朱熹:“毖,泉始出之貌。” 段玉裁:“《说文》:‘泌,侠流也,为正字。毛作毖,韩作祕,皆同部假借字。’” (二)毛亨:“淇,水名也。” (三)陈奂:“怀,亦念也。” (四)郑玄:“靡,无也。” (五)毛亨:“娈,好貌。诸姬,同姓之女。” (六)陈奂:“聊,且略之词。《素冠》笺:聊,且也。” (七)毛亨:“泲,地名。” 郑玄:“泲祢者,所嫁国适卫之道所经,故思宿饯。” (八)朱熹:“饮饯者,古之行者必有祖道之祭。祭毕,处者送之,饮于其侧,而后行也。祢,地名。” (九)朱熹:“干、言,地名。” (十)朱熹:“脂,以脂膏涂其牽,使滑泽也。牽,车轴也。不驾则脱之,设之而后行也。” (十一)朱熹:“还,回旋也。旋其驾来之车也。” (十二)毛亨:“遄,疾。臻,至。” (十三)朱熹:“瑕,何。” (十四)朱熹:“肥泉,水名。” 王应麟:“《水经注》马沟水出朝歌城北又东流与美沟合,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 (十五)陈奂:“兹,即滋也。……徒滋长叹。” (十六)毛亨:“须、漕,卫邑也。” (十七)毛亨:“写,除也。” 注 音 毖bi秘 娈luan脔 泲ji济 祢mi靡 舝xia侠 还xuan旋 遄chuan传 泉水毖彼泉水, 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 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 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 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 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 饮饯于言。 载脂载𤛉, 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 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 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 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 以写我忧。 那涌出的泉水涓涓流,滚滚滔滔流入淇水。我想故土卫国不能归,没有一天不想回。那些好姊妹相处真和顺,我很愿意和她们商量回家归卫的事。 回想初嫁来卫时在泲地住过宿,在祢地用过餐。姑娘长大要出嫁,远离兄弟父母家。回卫归宁须要禀报婆母,还要再和姊妹们来商议。 这次归宁回卫国要在干地留宿,在言地用餐。安好车轴涂好车油,掉转车头奔驰向卫走。回归卫国快又快,顾不得还会遭受什么祸害? 我思念卫国的肥泉,为这乡思之情长长地悲叹。又想那卫地须邑曹邑,我的乡愁绵绵不已。姑且驾车出游,以此宣泄我的忧愁。 《泉水》四章,章六句。《诗序》谓为“卫女思归”之诗。其人嫁与他国诸侯,父母死,思归家看望而不得,故作此诗。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以为《泉水》、《竹竿》和 《载驰》都是许穆夫人自伤许国弱小,不能救卫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疑为许穆夫人媵妾之词。众说不一。我们从该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卫国女子怀念亲人,思念祖国的诗篇。可能就是许穆夫人作。 全诗四章。一章见水生情,谋思归卫。大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叹。二章回忆初嫁时场景,更怀念家人;三章设想回卫归宁,心疾如风。四章思归不成,出游泄忧。 这篇《泉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在结构上的巧妙多变。它以写乡思为线索统领全篇。全诗四段各状景不一,发展曲折,字里行间都关别愁。诗以“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兴起,以流水暗吐思愁,由水思家,由水思卫,于是脱口而出“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极言别情离愁之重;二章写对初时的回忆:在泲地住过宿,在祢地用过餐,路上的情景历历在目,以回忆反衬相思;三章写她设想回卫归宁路线,做好回家准备。设想在干地留宿,在言地用餐,安好车轴,涂好车油,一切都准备好了,快快回家归卫,然而这些都不能实现,哀哉!悲哉!怎么办,只有“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就这样反复渲染,加强了诗的抒情力度。写得淋漓尽致,哀婉至极,此诗可称为是《诗经》中上乘作品之一。 泉水
这首诗写卫国一个贵族女子,远嫁异乡,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苦闷和忧愁。 全诗四章,反复述说出嫁后忧思之情。 首章写睹水以引起思乡之情。“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诗一开始便以滔滔泉水注入淇水起兴,明为写景,实为抒怀。家乡的水在眼前滔滔奔流不舍昼夜,犹如思乡之情绵绵不断,缕缕不绝。于是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她整天都沉浸在思乡之中,可见思念之深。然而思乡人不知,欲归不得归,使他陷入百无聊赖,一筹莫展的苦闷之中。于是便找与自己亲近的陪嫁姐妹,在一起诉说衷肠,共同商议归乡之计。然而这毕竟是纸上谈兵,只是议论一下罢了,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仍不免陷入苦闷与忧思之中。女子愁眉苦脸,低头哀思,精神萎蘼之状可以想见。 二章写回忆初嫁时的情景。她出嫁时过宿于泲地,饯饮于祢地,地点的强调,说明路途的遥远,从而抒发不忍离开家乡远嫁的心境。她与家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临分手时还问姑伯姊妹,这一分别,何时才能重相会。回忆往事,勾起如今的相思,过去的悲离远嫁,如今的欲归不能,使她更加惆怅欲绝。 三章写嫁女与陪嫁女共同谋划回卫国的情景。女子与陪嫁女共同合计:回去时,在干地留宿,在言地用餐,安好车轴,涂上车油,回转车子直接向前奔驰,急速回到卫国,该不会带来什么危害吧!这是她们在一起议定的归卫路线,虽身在他乡异地,这时一颗激动的心恐怕早已飞回家乡与亲人见了面。然而这仍旧是美好的设计和幻想罢了。她为了消除思乡的折磨,竟不顾会带来什么后果,又见其思乡之切之深。 四章总叙思乡之情。念泉水,思念须、漕二地,使她更加忧思绵绵,长吁短叹。为了排遣忧思,驾上车子到外出游。出游乃无可奈何之举,事实上思乡之忧愁是难以排解的。 全诗自始至终写思乡之情。而诗中所写新娘,何以如此思念家乡呢?诗中虽不曾明说,但读者会自然想到:是所配非偶?是她看不上丈夫?或是丈夫看不上她?抑或是遭婆婆的白眼?给读者留下了广泛想象的空间。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思乡之苦是十分真切动人的。 作者写妇人思乡之苦,除一处写到“远父母兄弟”外,其他都是水和地,诸如泉水、淇水、泲、祢、须、漕等地,总言之,“有怀于卫”。这说明思妇的怀乡之情,不单是“父母兄弟”的儿女情长,而是思念整个卫国,从而看出她的博大胸怀,闪烁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这就把她的怀乡之情升华到攸关家国的高度,值得同情,值得歌赞。 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①有怀于卫,靡日不思。②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③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④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⑤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⑥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⑦载脂载,还车言迈。⑧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⑨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⑩思须与漕,我心悠悠。(11)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2) 【注释】 ①毖(bi敝):通“泌”,水流的样子。淇:卫国水名。②靡:通“无”。③娈:美好的样子。诸姬:陪许穆夫人嫁到许国来的一些姬姓女子。聊:姑且。谋:商量。④泲(ji挤):地名。祢(ni你):地名。⑤行:指女子出嫁。⑥伯姊:大姐。⑦干:地名。下句“言”,亦为地名。⑧脂:脂油,此为使动用法。舝(xia辖):车轴头上的键子,此为使动用法。全句意谓,给车轴加油上键。还车言迈:掉转车头往回走。⑨遄(chuan椽):速,很快。臻:到达。瑕:通“暇”。⑩肥泉:卫国泉水名。兹:通“滋”,更加。(11)须、漕:皆卫国地名。(12)写:同“泻”,宣泄,抒发。 【译文】 泉水流不息,汇入淇水里。想起我故乡,无日不惦记。同来好姐妹,姑且共商议。当初宿泲地,饯行在祢邑。出嫁去许国,远隔父母兄弟。临行问候姑姑们,还有大姐别忘记。返家宿干地,饯行在言邑。涂好轴油上紧键,掉转车头就出发。快快回到卫国去,有何害处不管它。思念肥泉水,声声长叹息。思念沫与漕,悠悠生闷气。驾车野外走,消我心中愁。 【集评】 《毛诗序》:“《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清·何楷:“许穆夫人自伤己力不能救卫,思控于他国也。今但取《载驰》、《竹竿》二诗,合此诗咏之,语气绝类,其了然出于一人之手,无可疑者。”(《诗经世本古义》) 清·方玉润:“卫媵女和《载驰》作也。愚玩此诗与《竹竿》虽同为思归之词,而意旨迥殊。《竹竿》不过想慕故国风景人物及当年游钓之处,而此则直伤卫事,且为卫谋,与《载驰》互相唱和也。唯此诗既与《载驰》为唱和,则当序《载驰》后,而乃编诸《邶风》内,则不可解。”(《诗经原始》) 近·牛运震:“但言出游并不敢说归字,真无聊之极,词愈婉妙,意愈挚苦。……本是义不可归,却始终不肯说出,满心打算只用‘不瑕有害’四字隐隐逗转,末章又以淡写轻描之笔结之蕴藉柔厚,此为绝调。”(《诗志》) 近·吴闿生:“此为卫女思归不得,而以礼自抑之作。出宿二章,纯为设想之辞。”(《诗义会通》) 【总案】 诗缘情也,《泉水》一诗,抒发了古时远嫁女子所共有的离情别绪。毛《序》以“卫女思归”为说,甚得诗旨。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坐实作者为许穆夫人,本属臆说。今人说诗,多有本何说而加详者,似背离诗旨愈远矣。从艺术角度而言,牛运震《诗志》与吴闿生《诗义会通》俱体会甚深,关键在其虚实互换之处,是回忆出嫁时曾经行之地?抑或是设想回归之时将到之地?闪闪烁烁,难以指实,正深切地表达出了卫女思归不得的矛盾心态。 泉水
【注释】①毖:泉水涌流貌。②淇:水名。古为黄河支流。③有:语助词。④靡:无。⑤娈(luán):美好貌。诸姬:指从嫁的侄娣。⑥聊:姑且。⑦泲(jǐ):地名。⑧饮饯:设酒宴送行。祢(nǐ):地名。⑨有行:女子出嫁。⑩干:地名。(11)言:地名。(12)载:语助词。脂:油脂。这里作动词,用油脂涂抹。辖(xiá):车轴两端的铁键。(13)遄(chuán):迅速。臻:至,到。(14)不:语助词。瑕:胡,何。(15)肥泉:水名。(16)兹:通“滋”。增加。水叹:长叹。(17)须、漕:皆邑名。(18)写(xiè):宣泄。 【鉴赏】这是卫女思归之诗。 诗中的主人公想必是一位诸侯夫人。究竟是哪个诸侯的夫人,因诗中没有明言,不敢臆断。她思归的原因,恐怕与卫国的政局有关。据史书记载,卫懿公在位时,狄人进攻卫国。卫师与狄人战于荧泽,结果卫国大败,卫懿公也战死。在宋国的帮助下,卫国的流散臣民暂时安顿在漕邑,并立新君卫戴公。她出于忧国之情,想回卫国去探问亲人。 全诗四章。一章写商量回国。卫国涌流的泉水一同注入淇河。诗以此比喻她的满腔爱国深情像泉水一样向着自己的祖国。如今祖国遭受这样巨大的灾难,她没有一天不在思念。为此,她打算同贤惠的众姐妹去商量回国之事。二、三章写回国受阻。商量的结果是决定回国。她乘坐车马,朝着卫国的方向行进。她在泲地夜宿,在祢地饯饮。她想:如今已出嫁异国,远离了父母兄弟,心中没有主张。遇到问题,她只好询问“诸姑”及“伯姊”。询问的结果还是继续前行。她在干地夜宿,在言地饯饮。为了尽快赶路,于是给车轴涂上油脂。就在此时回国受阻。这从“还车言迈”一句便可看出。万般无奈,她只得掉转车头而行。她边行边想,急回卫国探问亲人,这又有何过错! 四章写出游泄忧。她虽然不能回到卫国,但她的心却早已飞回卫国。她想到卫国的肥泉,不禁一声长叹;她想到卫国的须邑和漕邑,悲伤更是绵绵不断。这满腔的忧思无法排遣,她只得驾车出游以泄忧思。 古代有的学者认为此诗是运用以幻写真的艺术手法。陈震《读诗识小录》:“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戴君恩《读诗臆评》:“波澜横生,峰峦叠出,可谓千古奇观。”真乃赞赏备至。 此诗写卫女思归,对此古今无有异议。但对三个问题看法不一。一是卫女为谁。有的说是诸侯夫人,有的说是陪嫁的媵妾,有的说是许穆夫人,有的说是一般女子。二是思归之因。有的说是父母去世,有的说是出于忧国之情,有的说是婚姻不如人意。三是对二、三章的理解。有的说是对昔日出嫁情景的回忆,有的说是对计划返回故国的设想,有的说是对返回故国路线的叙事。这些细微差别,读者可在仔细体味诗意的基础之上,判断正误并决定取舍。 泉水 泉一见一否为瀸。……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尔雅·释水第十二》 【评】这是较早根据泉水的产状划分泉水的文献。 《博物志》云:凡水源有石流黄,其泉则温。……《水经注》云:渔阳郡[今天津武清西北]北有温泉。《吴录》云:始兴山出汤泉,零陵县[今广西全州西南]出温泉。《丹阳记》云:汤山出温泉三所。《述征记》云:东莱郡[今属山东]出温泉。《临川记》云:临川县[今属江西]出温泉。《庐山记》云:主簿山下出温泉。《安成记》云:宜阳南乡出温泉。《梁州记》云:汉水南出温泉。《荆州记》云:新阳县[今湖南宁乡西]出温泉,银山县出温泉,耒阳县出温泉。《浔阳记》云:鸡龙山下出温泉。《始兴记》云:灵泉源出温泉。《幽明录》云:艾县[今江西修水县西]辅山出温冷二泉。《博物志》云:不周云川之水温如汤,凡诸温泉咸能疗疾,远近归之。……《梁州记》云:汉水南有温泉,周围数千步,冬夏常沸涌若汤,其热可熟鸡子,未至二十里,便望见白气冲天。……张僧鉴《浔阳记》曰:鸡龙山下涧中有数十处累石,若有人功,水常深尺余,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水,时刻不差,朔望尤大,号为潮泉,常如沸汤。 唐·徐坚《初学记》卷七《郦山汤第三》 【评】徐氏首次将唐代以前有关温泉作有系统的整理,对后人的研究极有帮助。 泉水 泉水[原文] ☚ 简兮 北门 ☛ ![]() ![]() ![]() 泉水quánshuǐ从地下流出的水。 泉水quanshui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本地的~甘甜清冽,宜于酿酒|他家洗衣做饭全都用山上流下来的~|有些~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 泉水quán shuǐ旧时南货业谓砂糖。《切口·南货也》:“泉水: 砂糖也,色赤黑流质。” 泉水 泉水泉水 直泉 飞泉 涌泉 喷泉 ☚ 池塘 瀑布 ☛ 泉水/山泉/好泉水 ☚ 各种程度的水 泉水 ☛ 泉水 泉水泉(泉澌) 云母 云液 龙睛 雪乳 石水 另见:水声 清澈 流淌 ☚ 泉水 山泉 ☛ 泉水 泉水《诗经·邶风》篇目 作者许穆夫人。其事迹及本诗创作缘由见“载驰”条。与“载驰”不同的是,本诗所抒写的全是作者许穆夫人的乡国之思以及其为许国大夫追逼回许国以后思归不得的愁苦、哀怨之情。全诗四章二十四句,采用虚实交替的写作方法,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章从“有怀于卫,靡 (无) 日不思”至“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与诸姬商议)是实写。第二、三章驾车上路而“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以及“载脂载舝, 还车言迈。遄臻于卫, 不暇有害”,纯出自想象之词,是虚写。第四章从“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到“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又是写出自己的愁叹与思念,用的又是实写。另者,诗中大量运用具体地名,如 “出宿于泲” 中的 “泲水”,“饮饯于祢” 中的 “祢地”,“出宿于干” 中的 “干地”,“饮饯于言”中的 “言地”,以及“肥泉” “须漕”等等,则又显示了本诗描写的一大特色,读者从作者对这些具体地名的不厌其烦的运用中,可以想象到她是如何牵挂着故国的一草一木,如何无时不刻地在追念她出生与成长之地; 这些具体地名的运用,并不令人感到枯燥,而是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深切与动人。 ☚ 载驰 垓下歌 ☛ 泉水简称“泉”。在适宜地形、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天然集中出露。 泉水spring water;spr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