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灵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灵脂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 药本(侯宁极《药谱》),寒号虫粪(《开宝本草》),寒雀粪(《中药志》)。 基源 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及其近缘种动物的粪便。 原动物 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 历史 本品始载于《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其后历代本草及建国后中药书籍多有收载。 但对其原动物的认识历来颇不一致,宋代马志等人认为五灵脂是寒号虫之粪便,明代李时珍认为是曷旦之粪,后人又称曷旦为寒号鸟,至1932年《动物学大辞典》作者杜亚泉认为其原动物是孤蝠科大蝙蝠。 近年来五灵脂药材比较混乱,为了纠正此现象,《中国动物药》作者邓明鲁、高士贤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正品五灵脂应该是复齿鼯鼠的粪便。 形态 为一种体型中等的鼯鼠。飞膜不展开时,形如松鼠,但较松鼠略大。头宽,吻短,眼大,耳壳显著。 耳基部前方生有细长的黑色丛毛。 前后肢间有飞膜,尾几与体长相等,略扁,尾毛长而蓬松。背部黄褐色,基部灰色,颜脸部色较浅,颈部黄色较明显,腹毛色较浅,毛基灰白色,飞膜侧缘呈橘黄色,四肢色较深,尾为灰黄色。 生境与分布 栖于长有柏树的悬崖陡壁处,性喜干燥。 筑巢于石隙或石洞中,也有将巢筑在柏树上的,巢由树枝及杂草筑成,内部铺以棉软的柏树皮,白天匿伏巢内,夜间出来觅食,尤以晨昏活动频繁。主要以侧柏、桧柏、照山白等树枝叶为食,秋冬季也吃些榛子、橡实、柏子、核桃等。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此外,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 Milne-Edwards、小飞鼠Peeromys volans(L.)的粪便亦作五灵脂药用。。【生药】: 采集 四季均可,一般于10~12月采收。 在长有柏树的岩石处进行采收,拣净杂质。根据商品形状不同,分为灵脂米(散灵脂)及糖灵脂(灵脂块)2种,前种为北方习销,后种主销江浙一带。 药材主产河北、山西,甘肃、吉林、新疆、北京亦产。 鉴别 灵脂米系干燥颗粒状粪便,呈长椭圆柱形,两端钝圆,长5~15mm,直径3~6mm;表面灰褐色、黑棕色或红棕色,略粗糙,有的具光泽。 体轻,质松,捻碎呈黄绿色或黄褐色粉末,具有纤维。气弱,味苦。 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为佳。糖灵脂系尿液和粪粒混合凝结而成,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黄棕色、墨绿色或红棕色,有的兼有松香样物质,凹凸不平,有油润性光泽;粘附的颗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 质硬,断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体轻。气腥,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显油润,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 含三萜酸和二萜酸成分,有3-0-顺式-对-香豆酰委陵菜酸(3-0-ci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坡模醇酸(Pom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nHydroxyursolic acid)、Gacoumar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3-0-反式-对-香豆酰马斯里酸、熊果酸、委陵菜酸、Euscaphic acid、3-0-反式-对-香豆酰委陵菜酸和五灵脂酸(Wulingzhic acid),3β’15,16-三羟基异海松酸(3B,15,16-trihydroxy isopimaric acid),其中前4种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活性[1,2]。还含邻苯二酚、苯甲酸、3-蒈烯-9、10-二羧酸,尿嘧啶、间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次黄嘌呤、尿囊素、L-酪氨酸[2]和5-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3]。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89;37(3):648 [2]药学学报 1987;22(10):756 [3]中草药 1990;21(1):11 【药理】: 含五灵脂的复方(五灵脂、连翘各2g)对小鼠、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上曾用于心绞痛[2]。 参考文献 [1]中国防痨杂志 1964;5(3):488 [2]动物学杂志 1977;(4):20 【药性】: 性味 苦、甘,温。 ❶ 《开宝本草》:“甘,温。” ” 归经 肝、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功效 活血行瘀止痛,(炒用)止血。 主治 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妇女经水过多,血崩,赤带不绝。 ❶ 《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❶ 《纲目》:“恶人参,损人。”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蒲黄,治产后恶露不快。 ❷ 配当归,治妇人经血不止。 ❹ 配黄芪,治血妄行入胃,吐不止。 ❻ 配白及、乳香、没药,治骨折肿痛。 方选和验方 ❶ 紫金丸(《产乳集验方》)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少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五灵脂水淘净,炒末30g,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黄和丸,龙眼大。每服1丸,以水和童子小便各100ml,煎至7分,温服,少顷再服;经闭者酒磨服下。 ❸ 《经效方》:“治妇人经血不止:五灵脂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气。每服6g,用当归2片,酒150ml,与药末同煎至6分,去渣热服,连3~5服。” 每用1丸,生姜温酒磨服。” 上2味为细末;另研乳香为细末,于极痛处掺上,用小黄米粥涂了,后用2味药末掺于上,再用帛子裹了,用木片子缠了。 ❿ 中医杂志1987;(3):“治胸腹部钝性损伤引起的肝脾损伤:五灵脂、红花、蒲黄各10g,三七3g,大黄,黄芪各20g,桃仁、枳壳、党参、赤芍、当归各12g。水煎服。” ⑾中医杂志 1991;(9):“治胃痛:五灵脂(炒)、乌贼骨、香附、金铃子、枳壳各10g。青陈皮、佛手、延胡索各5g。黄连、吴茱萸各3g,瓦楞子12g。水煎服。” ⑿河南中医 1986;(3):“治胃溃疡:1)胃溃疡以疼痛为主症:党参15g,黄芪30g,川楝子10g,丹参15g,五灵脂10g,郁金10g,枳壳10g,砂仁3g(后下),广木香5g,焦六神曲12g,陈皮6g,炙甘草5g。2)胃溃疡以嘈热为主症:红直须10g(另煎汁兑服),黄芪30g,炙甘草5g,丹参15g,郁金10g,炒白芍10g,当归须15g,五灵脂5g,川楝子10g,左金丸3g(分2次吞服),玫瑰花3g(后下),陈皮6g,六神曲12g。” 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11):“治妇科血证:1)崩漏:潞党参:15g,炒灵脂30g,生白芍12g,艾叶3g,制香附12g,旱莲草15g,黄芩12g,制狗脊15g,川断30g,黄芪15g,黄柏3g。2)过早行房,恶露复来:生、炒灵脂各15g,潞党参30g,制香附12g,益母草10g,琥珀屑3g(研冲),当归12g。 3)月经过多:炒灵脂30g,潞党参30g,艾叶6g,黄芩10g,制香附12g,田三七5g。 ” 单方应用 ❶ 灵脂散(《永类钤方》)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3g,温酒调下。 ” 食疗 《明目经验方》:“治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份。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 【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 止惊痫,除疟疾,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俱能奏效。又按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 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 炒用以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能治崩中胎漏及肠红血痢,奏绩独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