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障sand screen在流动风沙地,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幼林、道路和村庄而搭设的地表屏障。用以削弱贴地层风速,控制流沙,使植物免遭沙压、沙埋和沙割。沙障主要有活沙障和死沙障两大类。 活沙障又称植物沙障,是采用可以繁殖的植物枝条或种苗作材料设置的沙障,既能起到机械阻沙的作用,又能达到长久固沙的目的。主要有沙蒿沙障和杨柳沙障两种。沙蒿沙障用野生沙蒿苗栽植而成,一般多用黑沙蒿。具体作法是: 沿沙丘迎风坡,从坡脚至坡上1/2~2/3处等高开沟,沟距4~6米,深0.3~0.4米,宽0.2米,然后靠沟的下缘均匀放入不带或少带果枝的3~4年生沙蒿苗,上露0.1~0.15米,最后填入湿沙,分两次踏实,3~4年后进行平茬复壮,以保旺盛。杨柳沙障用2~3年生的沙柳或1~2年生的旱柳、小叶杨的枝条插植而成,设置方法与沙蒿沙障基本相同。 死沙障又称机械沙障,是采用干枯树枝、沙蒿、芦草、芨芨草、作物秸秆或泥土、石块等作材料搭设的沙障,主要有立式、卧式、簇式、格式和黄土沙障等类型。立式沙障的材料直立设置,用于风力较强、流动速度较快的沙丘。作法是沿沙坡按一定距离等高开沟,沟深0.2~0.4米,将材料呈单行垂直插入,填沙埋紧即可。沙障外露高度为0.2~1.0米,为保护幼林而设置的沙障,宜采用疏透结构;道路、村镇和水利设施附近宜采用紧密结构。风力、坡度越大,障间距应越小,反之,间距可加大,但最大不超过沙障高度的10倍。卧式沙障的材料平铺设置, 用于风力不大, 移动速度较慢的流沙地。作法是将材料垂直主风向呈带状铺设, 带宽0.5~1.0米,带间距1.0~2.0米,厚3厘米左右,并于铺带中部压上一层湿沙。簇式沙障的材料呈束状三角形埋人流沙中,用于风向变化很频繁的流动沙地,束间距0.5~1.0米,迎风坡密于背风坡。格状沙障的材料直立设置,在平面上呈方格网状,用于铁路、公路两侧及农田、居民点周围流动沙地的固沙。网格大小视风力强弱、地形变化及材料性能等情况而定,一般在沙丘迎风坡插成2×2米的方格。黄土沙障用潮湿的黄土铺压于沙丘表面,或用粘土掺入铡碎的干草加水合成草泥涂抹于沙丘表面厚约10厘米左右,用于水分条件较好的孤立沙丘。 沙障可保护农田、渠路、村镇和工矿免遭沙害,对防治土地沙漠化和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有重要作用。 沙障barrier为了控制风沙以防沙害而设置的障碍物。也泛指全部障碍物防护体系。其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近地表风速,控制改变风沙流结构,从而制止风蚀,调节堆积。沙障类型按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 ❶高行立式(障高75~100 cm); ❷半隐蔽式(障高20~30 cm); ❸隐蔽式(埋在沙内稍露障顶约5 cm); ❹平铺式; ❺簇式。不同类型的沙障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紧密或透风的),选用不同的材料(草、枝条、砾石、粘土等)。也有栽植灌木、半灌木等代替沙障的,称生物沙障。 沙障为控制风沙流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防止沙害而设置的障碍物。分为高行立式、半隐蔽式、平铺式、簇立式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结构(紧密或透风),选用不同材料(草、砾石、粘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