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禅国山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禅国山碑

 《禅国山碑》,亦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吴天玺元年(276)刻。碑形微圆如鼓,三面环刻,邑人称为团碑或囤碑。此碑座落在宜兴西南50里离墨山上。三国吴孙皓时,山有大石自立,又有石裂十余丈成室,皓侈以为瑞,遣司徒董朝等至阳羡县(今宜兴市),封禅国山。又相传皓疑山有王气,埋金函玉璧银龙铜马之属于碣下以镇之,立石颂德,刻《封禅国山碑》(见徐皆凤《宜兴县志》)。民国年间,乡贤储南强捐款建亭于其上,至今犹存。“文革”时,此碑遭枪弹所击,痕十数,乱涂刻划者甚多。现碑体西南上截裂纹尤深。其字迹可辨者,仅西南下截一块,其余皆平荡如砥。
 此碑相传为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苏建所书(或谓皇象所书),碑文为篆书,吴骞跋《国山碑考后叙》云: “观其笔势,醇古隽逸,绰有先秦二京遗风。”杨守敬《平碑记》云: “秦汉篆书,自《琅玡台》、《嵩山石阙》数碑而罕见有存者,唯此碑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陈鳣(zhān)跋其拓片云: “今观其篆法,苍秀古劲,深得周秦遗志,即可时皇象所书《天发神谶碑》,远不能及。窃怪晋葛洪云吴之善书,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绝手,独不及苏建何耶?”对此碑评价颇高。《禅国山碑》用笔意在秦篆汉隶之间,起笔方正,落笔圆浑。观宜兴文管会所藏民国拓片,虽剜剔不堪,却仍见神气,较《天发神谶碑》宽博浑穆,庄重圆劲,篆字中多处流露出隶意,甚至在横画收笔带有波磔,竖撇也时向外舒展。纵观全文,浑古开张,沉静老到。康有为谓其浑劲无伦。杨震方《碑帖叙录》以为“篆书碑刻存世不多,要研究篆书,必须参考此碑。”

禅国山碑

禅国山碑

三国·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刻。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围一丈。”位于江苏宜兴张朱镇西南董山。天玺元年,吴国接连发生几件怪事,其中宜兴县张朱镇董山裂开,当时孙皓认为这是祥瑞之事,因此派人到国山(今江苏董山)祭祀天地,立碑勒石。因其石微圆,形似米仓,故又俗称《囤碑》、《团碑》。碑亦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碑文为篆书,四面环刻,共43行,行25字,碑末有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甘泽宜题记13字。字体方正宽博,笔画圆转丰腴,时掺以方折隶书笔法。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云:“笔力伟健冠古今。”“浑劲无伦”。清杨守敬《平碑记》评云:“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此碑传世拓本较早的是北宋拓本,明拓本更精。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书均有著录。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 法书   王兴之墓志 ☛
000030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