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十二脚色
戏曲术语。清代组成昆曲戏班的基本脚色阵容。见于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元院本旧制也。”实际所反映的是发展至明、清时期大剧种较正规戏班的脚色配备,不仅金元时期一般并无如此完整的配备,即如清林枫(1798—1864)记其时福建戏班亦云“梨园演剧,一部仅七人,俗谓之‘七子班’”。(见《听秋山馆诗钞》卷二)可见一斑。
元杂剧副末以下的角色一般有十二人,故合称江湖十二脚色。即男演员七人: 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 女演员四人: 老旦、正旦、小旦、贴旦; 打诨一人。见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