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南制造总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Jiangnan zhizao zongju

清政府在近代创办的最早新式军用企业之一。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亦称“上海机器局”。1865年(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派丁日昌购买上海虹口的英商旗记铁厂,归并了原设在上海、苏州的几个洋炮局建成总局。设总办(丁日昌是第一任)、会办、提调、委员充当管理人员,聘洋匠担任技术工作。1867年从虹口迁至高昌庙,陆续建成机器、铸造、枪炮、弹药、水雷、轮船、炼钢等分厂及船坞码头,附设翻译馆、工艺学堂、操炮学堂。制造枪炮、弹药、火药、水雷、机器及修造轮船。产品直接调拨清政府有关军事部门。创办经费约54万两,常年经费70万两左右,以江海关二成洋税和淮军一成军费充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将轮船厂、锅炉厂、船坞等划出,成立了江南船坞,1912年(民国二年)改称“江南造船所”。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民国以后,兵工厂及造船所被买办官僚所把持。1932年淞沪抗战后,兵工厂停办,机器设备拆迁后毁于战火。1937年造船所随上海的沦陷而被日军占领,遭到掠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利用接收的造船所修造军舰,服务于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全国解放后造船所改称“江南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炮房

☚ 同文馆   福州船政局 ☛

江南制造总局

简称“沪局”。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用企业之一。曾国藩、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1912年改为“江南造船所”。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日军拆毁,场地并入江南造船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经营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用企业。1865年,李鸿章(1823—1901)买下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又将原设在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并从美国购买机器,组成江南制造总局。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轮船。该局分设机器厂、汽炉厂、铸铜铁厂、熟铁厂、木工厂、轮船厂、船坞、煤栈等,1893年又先后增设黑火药厂、枪子厂、炮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和火药厂等,生产枪、炮、水雷、弹药、钢铁、机器和修造轮船等,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综合性军用企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科技的情况和成就。1867年前常年经费由淮军军需项下拨付,1867年起改由海关洋税充用。该局生产的军火和各种军用物资通过清政府调拨,供应各地清军军营、炮台和炮舰。1905年将造船部分划出,称“江南船坞”,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辛亥革命后,前者更名“江南造船所”,后者改称“上海兵工厂”。1932年上海兵工厂停办。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沪局”。清末官办的新式军用企业。同治四年(1865)由曾国藩、李鸿章共同创设于上海虹口。最初由丁日昌督察筹划,落成后又有韩殿甲、冯焌光等八人总办局务。创办经费约五十四万三千两。同治六年局址从虹口迁至高昌庙,机器逐年扩充。该局由机器厂、铸钢厂、轮船厂、枪厂、炮厂、火药厂等组成,并附设广方言馆(即翻译馆)。所制军火及军用物资多调拨供应各军械所、军营、炮舰、炮台使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嗣又易名“江南造船所”。其他部分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2年停办。抗日战争爆发后,所剩机器和厂房,被日军拆毁,厂地并入江南造船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