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转大纺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器具部 > 紡績具 > 水轉大紡車 水轉大紡車 shuǐzhuǎndàfǎngchē 多錠大紡車,以水發動,創製於宋代。《三才圖會·器用》:“水轉大紡車,此車之制見紡車類,茲具不述。但加所轉水輪,與水轉輾磨之法俱同。中原麻苧之鄉,凡臨流處所,多置之。”參見本類“木綿紡車”。 水轉大紡車 (《三才圖會》) 水转大纺车中国古代水力纺织机械,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的重大成就之一。约发明于南宋(1127~1279)后期,元代(1279~1368)盛行。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每天能加拈麻纺100斤(50 kg)。麻纺车长约9 m、高约2.7 m,装有锭子32枚,结构复杂,分为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4个部分。 水转大纺车 033 水转大纺车先进的麻缕加捻工具,产生于宋元时期。这种工具由水力发动,也有用畜力的,为32锭,每天可纺麻纱百余斤,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动力机器纺纱的先驱。 ☚ 提花机 鲁机 ☛ 水转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宋代水力驱动的麻纺合线机。纺绩部长达二丈, 阔约五尺。木座嵌轴承三十二个, 设镋三十二枝, 左右各置一轮, 以皮弦相连。下经列鎲,顶置卷长軖以受线。工作时, “弦随轮转, 众机皆动, 上下相应, 缓急相宜, 遂使绩条成紧, 缠于軖上。” (王祯《农书》卷二二)。较1796年英人理查·阿克莱(RichardArkwright)制出水转纺机早四个多世纪。 ☚ 脚踏纺车 京缬 ☛ 水转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南宋时期发明的一种以水力为原动力的纺织工具。其工作部分与人力纺车大致相同。利用水力驱动纺车,其构造与原理,据王祯《农书》记载:“与水转辗磨之法俱同。”即在临流处安置水激转轮,用水激转轮连轴带动纺车转动,进行纺绩。水转大纺车锭数有达32锭的,主要用来进行麻缕加拈。每天可纺麻纱100余斤,功效是脚踏三锭纺车的30多倍。元、明以后,棉花逐渐推广,麻纱需要量下降,大纺车纺麻因之日渐减少。棉花纤维短,拉力小、水转大纺车不适用于纺棉纱,故未被推广使用。 ☚ 脚踏纺车 踹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