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经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经注 水经注地理名著和山水散文集。北魏郦道元撰。四十卷。原有《水经》三卷,传为汉桑钦著,内容甚简略。郦氏博采汉魏以来地理文献及其亲身考察闻见,对原书详加阐释补充,叙述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兼及沿岸山川古迹、地理沿革、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比原书所载河流增加十倍,篇幅扩大二十倍,名为注释,实则自成巨著,不仅是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而且文笔简洁优美,描绘生动传神,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世山水游记文学具有极大影响。明清以来为之作注者不下数十家,以朱谋玮、全祖望、赵一清、王先谦等人校释最著名。近人杨守敬、熊会贞撰《水经注疏》,用力甚勤,亦可参考。有科学出版社本。 ☚ 汉书 洛阳伽蓝记 ☛ 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综合性的历史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约成书于515-524年。《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主要版本除南宋11卷余残本外,还有明朱谋的《水经注笺》;《永乐大典》钞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曾影印出版;清赵一清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的《水经注释》;戴震主校的四库馆官修殿本,乾隆三十九年(1784)刊印,商务印书馆1933年据此排印出版、1958年重印;全祖望的《七校本》;王先谦的《合校本》;王国维的《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长期通行的是戴震校刊本。 郦道元(465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 ,地理学家。历任北魏中央及地方官吏,好学博览,志气刚毅。年轻时曾随孝文帝巡视北方各地;后又借职官之便历游黄、淮广大地区,“访渎搜渠”,辑录了大量地理资料,以毕生心血写成此综合性的历史地理巨著。另著《本志》、《七聘》等,皆未留传。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记载河道水系的专著,约为三国时的著作,所载水道137条,每水各成一篇,记述其源流与流经的地方。郦道元引征430多种文献资料,以及亲自在各地考察的记录,采用对《水经》作注的形式,记述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丰富内容,以弥补自古以来地理类书籍过于简略的不足。 本书原40卷,约30余万字。前为作者自序等。正文卷1-卷5:河水、附漯水;卷6:汾水等8水;卷7-卷8:济水;卷9:清水、沁水等5水;卷10:浊漳水、清漳水;卷11:易水、滱水;卷12:圣水、巨马水;卷13:㶟水;卷14:㶟余水、沽水、濡水、大小辽水等7水;卷15:洛水、伊水、𤁄水、涧水等;卷16:榖水、甘水、漆水等;卷17-卷19:渭水;卷20:漾水、丹水;卷21-卷24;汝水颖水等入淮诸水、瓠子水;卷25:泗水、沂水;卷26:沭水、巨洋水等6水;卷27-卷29:沔水及入沔诸水;卷30:淮水;卷31:滍水、淯水、涢水等;卷32:漻水、蕲水、沘水等;卷33-卷35:江水;卷36-卷39:青衣水等入江之水;卷40:渐江水、斤江水。各卷中每条水道分为若干段,每一段开头的一二句为经文,顶格;然后注文另起行,皆上空一格。若将各段开头的经文连贯起来,即为《水经》原文。 本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作了20倍于原书的匡正扩充,发展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地理巨著。对所记载的1300余条水道,一一穷源竟委,并详细记述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自然胜景、水文地貌、物产交通、人口城邑、历史沿革、风俗掌故、人物传说等等,以清新生动的文字,展现出一幅幅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本书在历史地理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十分丰富,如据陈桥驿教授统计,仅对地物的记载就有峡谷近300处,瀑布60余处,湖泊500余处,河流1300余条,泉水数百处,古都180座,城邑2800座,桥梁约百座,津渡近百处等,涉及地名约2万处;二是记述地域完整,以历史上统一强盛的西汉所属疆域范围,对包括少数民族居住地在内的各地进行记述,还写了相邻国家的河川城邑情况;三是论述河流系统具体,众多大小水系脉络清晰,述及河流的源头、流向、注入水体、各段河道状况、水文情势等,以及相关的水运交通、水利工程、城镇变迁、名胜建筑诸项;四是叙述事物确切细致,如所记岷江上游各河段的长度与宽度、大洪山岩溶地貌与溶洞状况、众多植物品种的地理分布、洛阳等历代都城的规模与建筑等都很具体。《水经注》文学特色显明,它语言简洁、文笔绚烂。其中许多篇章都是游记体散文。如三峡一段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700里的万千气象。山川草木、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潭、高猿怪石、古柏寒林、渔歌民谣等应有尽有;而春夏秋冬各具风采,穷尽了四时景物。《水经注》实际上也是文学作品。 《水经注》篇幅宏大,以水道为纲,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对地理现象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处于6世纪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对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和历代知识界影响很大。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常读。”徐霞客的考察和写作,更是直接受其影响。本书对地理学、地名学、文学、历史记述、考古学、金石学、语言学、科学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水经注》的成就和价值,很早就被认识了,对它的研究更是历久不衰,唐代就把它收入官修的史书中。明清时形成了对本书及其作者研究的专门学问——“郦学”。研究校释本书的多达四五十家,其中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家最负盛名。近人杨守敬、熊会贞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水经注》重加校释。王国维根据几种版本,对《水经注》作了校,使之有了最完善的校注本。陈桥驿着重从地理学方面研究《水经注》,为对本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水经注文集。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撰。四十卷。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少好学,博览奇书。历任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关右大夫等职,以刚毅峻刻著称。孝明帝时,主持改边镇为州郡建制。后为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道元以汉桑钦所著《水经》过简,地名变异亦多,乃据实地调查及博引群书数百种撰此编,将原书所载河流一百三十七条扩载为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约三十万字。所注以水道河流为主线,叙其地理变迁沿革,旁及城郭、风俗、名胜物产,农田水利、历史掌故,人物传说、神话故事、歌谣谚语,无所不载。以黄河流域叙次最为详尽,江汉以南及塞北均有失载沿误处。此书引文皆注出典,考订异同,附以按语,颇具资料价值。文笔简括,清丽俊逸,脍炙人口,学者亦以文学著作视之。版本以北宋成都府学宫本为最早。明有《永乐大典》本、朱谋讳《水经注笺》本为佳。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成绩超过前人,一九五五年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一九八四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出版。又,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水经注》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七,作十五卷。 水经注山水志。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撰。四十卷。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官御史中尉。好学博览,精地理之学,尤重地理考察。认为以往《山海经》、《尚书·禹贡》、 《汉书·地理志》诸书均失之简略。 《水经》 “虽粗缀津渚”,略具纲领,但仍不能尽足意,于是以作注方式,记当时全国地理情况。共记述河、江、淮等大小河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 较《水经》一百三十七条增八倍多,而注文增原著二十倍。另据今人统计,全书所记水文, 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共二千五百九十六。后人将该书与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并称为古代注释三大名作。其价值远超地理学之外,对于史学、文学、古籍、城市学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为该书的一大特点。书中述及各水所经之地往往指明其历史故实,同时对有关史事的口碑资料也尽量加以甄录。另外还保存众多上古和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如殷汤宰相生于空桑、竹水兴于豚水等。特别是郦注引用古籍多达四百三十种,大都失传,赖此得以保存其残文片简,为古籍研究提供线索。内容丰富,体例谨严,详于史籍征引, 并证以实地考察,文笔绚丽。既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后人研究此书以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等校译及近人杨守敬、熊会贞所著《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最为著名。有《四库全书》本,王先谦合校《水经注》本。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国维《水经注校》198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陈桥驿《水经注研究》一书和赵永复《水经注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可资参考。 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北魏郦道元撰写。卷一《河水》中记述有塔里木盆地诸条大河的情况。另外,还记述了西晋初年索劢率士兵至楼兰屯田,及构筑拦河坝的史实。该书对研究罗布泊周围汉军屯田戍守的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水经注》北魏时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曾任北魏治侍御史的郦道元(约472~527年)对《水经》所作之注。成书于518年。原书40卷,宋时亡佚5卷,后人分割35卷为40卷。《水经》共3卷,记河流水道137条。作者不明,旧题汉代桑钦撰,清代学者疑为三国时期的无名氏所作。郦道元以《水经》为基础作了补充和发展,记河流水道1252条,比《水经》多1115条,增加8倍多,注文共约30万字,比经文增多20倍。《水经注》史料价值高,引书达438种,通行版本有3种。逐一叙述各河道的概况,以及河道经过地方的山陵城邑、建筑名胜、珍物异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本书集中国6世纪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的重要文献。《水经注》与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唐初学者李善的《文选注》,合称为中国古籍的“三大名注”。 ![]() 主要责任者: 陈桥驿,叶光庭,叶扬;陈桥驿,王东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200 千字 页码: 1926-2578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928.4 分辑名:四 语种:中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597条词条。 被引频次:20 ![]() 主要责任者: 陈桥驿,叶光庭,叶扬;陈桥驿,王东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200 千字 页码: 1-634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928.4 分辑名:一 语种:中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494条词条。 被引频次:20 ![]() 主要责任者: 陈桥驿,叶光庭,叶扬;陈桥驿,王东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200 千字 页码: 2580-3319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928.4 分辑名:五 语种:中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646条词条。 被引频次:20 ![]() 主要责任者: 陈桥驿,叶光庭,叶扬;陈桥驿,王东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200 千字 页码: 636-1273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928.4 分辑名:二 语种:中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580条词条。 被引频次:20 ![]() 主要责任者: 陈桥驿,叶光庭,叶扬;陈桥驿,王东 责任方式: 译;注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200 千字 页码: 1276-1924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928.4 分辑名:三 语种:中 定价:268.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共收录547条词条。 被引频次:20 水经注 036 水经注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撰。40卷,根据考察资料,以《水经》为纲,取为其作注形式进行创造。内容丰富,自成专书,是当时对陆地水文地理知识的大综合,也是地理学出现分科的一种标志。将《水经》原载水道137条,增补至1252条。注文达30万字,较原文增加近20倍。记述每条河流的发源、流向、演变、水系、水汛、泥沙、水力开发及流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亭障、建置沿革、古迹遗址、土地物产等情况。对碑刻、歌谣、谚语、方言、传说等也有记载。引书达437种,详于史籍征引,证以实地考察。体例严谨,文笔绚丽。是空前的全面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文学价值很高。原书至宋缺5卷,后人将35卷本割裂为40卷本。历来受学者重视。明朱谋玮《水经注笺》、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戴震《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王先谦《合校水经注》等校释较著名。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最为突出,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 佛国记 相雨书 ☛ 水经注 水经注shuijingzhu北魏郦道元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四十卷。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 为纲,作了大量补充和发展,自成巨著。按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约在10~11世纪部分亡佚,现存本 一百二十三篇。是书作者和时间众说纷云,或谓为汉桑钦,或曰晋郭璞,或认为创自东汉,而由魏晋人续成。清戴震 (1723~1777) 等人认为是三国时的著作。全书共记录了137条河流,但所记水道,繁简不一,并存在一些错误。郦道元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引用文献437种及不少汉魏间的碑刻材料,或亲自跋涉,寻访故迹,穷源竟委,采访民谣传说,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增加到1252条,注文20倍于原书。此书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了水系所经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及人物等。此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代表中国6世纪初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其记述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空间的真实感; 还在于它相当于北魏以前中国古代地理的总结,郦道元充分利用了过去大量有关地理文献,经过概括补充,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著作; 并且,书中保存下来许多散失的文献资料,从而大大有利于历史地理的研究工作;对于农田水利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水经注》还是一部文笔绚丽、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学名著。后世对此书多有研究,如明朱谋玮《水经注笺》、清赵一清《水经注释》、近代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 及《水经注图》等。 ☚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 水经注 《水经注》shuijingzhu北魏时期地理著作、散文作品。作者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此书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所作的注释。但以《水经》为纲,博采汉魏以来许多山川土风、历史掌故的文献,并根据作者游宦时“访渎搜渠”的调查记录,叙述了1389条水道的源流经历,以及沿岸的山川景物和故事传说,实际上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学术著作。从文学上看,这部书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景物,成为南北朝山水散文的佳作。如《江水注》中“巫峡”一节,描写巫峡两岸的山势、水流、四季景色变化,语言明快而清新,历来为人传诵。其他篇中也有许多形容真切的写景名句,如写水的清澈,便有“漏石分沙”、“渊无潜甲”、“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等不同的形容。行文以散体为主,也兼采骈文的修辞手法。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的山水游记散文,都受到《水经注》的影响。 ☚ 后汉书 洛阳伽蓝记 ☛ 水经注 水经注北魏时期的散文作品、地理著作。作者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该书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所作的注释。但以《水经》为纲,博采汉魏以来许多山川土风、历史掌故的文献,并根据作者游历时“访渎搜渠”的调查记录,叙述了一千三百八十九条水道的源流经历,以及沿岸的山川景物和故事传说,成为南北朝山水散文的佳作。行文以散体为主,兼采骈文的修辞手法。如《江水注》中“巫峡”一节,描写巫峡两岸的山势、水流、四季景色变化,语言明快而清新,历来为人传诵。 ☚ 神仙传 搜神记 ☛ 水经注 水经注北魏综合性地理著作。四十卷。北魏郦道元撰。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曾随父赴青州刺史任,游历过山东的名山大川。曾为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游历今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处,访渎搜渠,追源溯流并且寻探古迹,在野外考察和调查访问中积累了许多地理资料。他认为古代的《水经》虽然开创了水志的记述体例,确立了以水证地的方法,但只载水道百余条,内容简单,述文繁简不等,且有不少错误,因此,他穷源究委,旁征博引,不但引述丰富的文献资料,如《禹贡》、《佛国记》、晋释道安的《水记》、虞江雍的《江记》、《汉记》等四百三十七种古代地理书,将北魏以前的地志几乎搜罗殆尽,而且结合亲自实地调查的结果,完成了这部名著。 ☚ 三辅黄图 洛阳伽蓝记 ☛ 水经注 《水经注》Shuijingzhu北魏时地理、散文著作。郦道元(?—527)撰。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水经》三卷,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共记水道1 389条。《唐书·艺文志》题为汉代桑钦撰,清代学者多认为是三国时无名氏所写。原书极简略。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对每条水道之源头、支脉、流向、流域的水文、地理、物产,以及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地理沿革、神话传说、风土民情等详加考求,写成了篇幅20倍于原书的地理专著,是一部集地理学之大成的著作。此书材料丰富,引征繁博。引书达437种。书中对各地的自然风光、山川景物有极为精彩的描绘,如《江水注·巫峡》、《河水注·孟门山》等。语言以散体为主,时杂骈文手法,语言简炼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山水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王先谦思贤讲舍刊本为目前通行本中较好者。校勘注释本有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的《水经注疏》。 ☚ 木兰诗 颜氏家训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全书40卷。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记载全国1000余条河道水系,穷原竟委,并记述了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为6世纪前中国以记述河道水系、水利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 水经注中国南北朝时期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志书特色。郦道元编写,共四十卷,30万字。记载有全国大小河道1252条,逐一探求其源流、主流、支流、流向及流域,尤其对黄河、淮河流域的河流,详细记载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情况,并改正了“水经”中的一些错误,至今仍有一定学术价值。 水经注 水经注北魏时期综合性地理著作、散文作品。郦道元(?—527)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人。《水经注》是在《水经》基础上扩充成书。此作以《水经》为纲,所作注文约为原书的20倍,实际成为专著,原书则借此书得以流传。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所记水道1389条,详细记述了水道所经地域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名胜古迹、历史事件、民间传说、风土景物等。此书集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水利学等方面的文献。《水经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各地美丽的山川景物、自然风光。文笔生动绚烂,富于情趣,行文骈散结合,写景文字为后人所传诵,被推崇为游记文的开创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尤以对三峡的描写著名。后世研究、校勘者甚多。尤以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的校释和近人杨守敬、熊今贞所著《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最为有名。 ☚ 后汉书 颜氏家训 ☛ 水经注 《水经注》40卷。其文善于谋篇布局,将详实记载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文笔优美,真实可信。有《四库全书》本。 ☚ 郦道元 水经注 ☛ 水经注 《水经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据《永乐大典》影印。 ☚ 水经注 水经注 ☛ 水经注 《水经注》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据《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 ☚ 水经注 水经注疏 ☛ 水经注shuǐ jīng zhù《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5)。地理书名。北魏郦道元撰。40卷。以三国人所著《水经》过于简略,地名变易亦多,乃据实地考察,博引有关地理之作著此编。将原书所载河流130条扩载为1252条。所注以水道河流为主线,对其源头、流向、河道变迁、名称改易,一一叙其原委,并详述河道流经地区的山陵、名胜、物产、人物、故事、谚语、方言等等,遇有记载异同,则详加考订,附以按语。可补订史缺。且有文学价值,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记水道为主的综合地理巨著。 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撰。郦道元(469—527年),字善长,幽州范阳涿郡 (今河北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孝文帝时,历官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居官号称严猛,为权贵所不容。南齐皇子萧宝夤因亡国投奔北魏,后又欲谋叛。北魏孝明帝以郦道元为关西大使,查办萧宝夤谋叛事,被萧宝夤杀害。一生博览,好著述,撰有《本志》、《七聘》等,流传至今者,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是一部古地理书,专记全国河流源委和所经地理,旧题东汉桑钦撰,又有以为晋郭璞所作。清代四库馆臣考辩,以其作者为三国时人,迄今为多数学者沿用。其书内容简略,只述一百三十七条水道,有的只不过简短到一、两句话。郦道元据以为纲,详加补注,叙述了一千三百五十余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为原书二十余倍。其注征引广博,依水道沿途历记山川、都市、冢墓、祠庙、第室、石刻、名胜、故事、歌谣、怪异,并及于动物、植物。据统计,其注引用古书多达三百余种。其中,颇有一些极珍贵的古代史料。如卷十四鲍丘水下所附高梁水条,引用了晋惠帝元康五年所立《刘靖碑》,知曹魏时曾修车箱渠,“自蓟西北径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含润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余顷”。这一记述,较比《三国志·魏志·刘靖传》详实而具体。再如卷二十九比水条下所记樊宏在湖阳为一个田庄实况,更为史书所不多见。《水经注》与其说为《水经》作注,实不如说是郦道元的再创作。只是由于他生活在南北对峙的历史年代,对南方的地理形势仅凭耳闻,未曾目睹,形成其书“详于北而略于南”的不足。该书在中唐以前尚未为世人所重视,以致宋初修《崇文总目》时,称其已佚五篇(卷),乐史《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洛水、泾水等已不见于传本。自明以来,唯有万历时朱谋玮笺校注本流传较广。至清,致力于该书的学者不下二、三十家,成为其间“显学”,名为“郦学”。最初,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最为著名。全祖望有《七校水经注》,赵一清著《水经注释》重加厘订后人所注,并考补了所佚五卷中的二十一条水道。戴震则据《永乐大典》详加校勘,补正了七千二百九十余字。至清末,王先谦汇众家之说,著成《合校水经注》。民国初年,杨守敬又有《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图》。原想写成《水经注疏》八十卷,未完而卒,由其学生熊会贞续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可谓集大成之作。但尚有许多细致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水经注 《水经注》《水经注》 是中国北魏郦道元 (约460—527) 以 《水经》 为蓝本,从实际调查入手,“访渎搜渠,缉而缀之。” 花了7年时间而著成的一部地理学典籍,共四十卷。 ☚ 梦溪笔谈 禹贡 ☛ 水经注 《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北魏郦道元撰写。此书以晋朝学者郭璞的《水经》为纲,注以自己所知的地理知识。其中卷1《河水》的前面一部分内容即是记述塔里木盆地诸条大河的情况的,其中包括塔里木河、于阗河、阿耨达大水(车尔臣河,又名且末河)、注宾河(塔里木河、孔雀河、阿耨达大水会合后的河段)及塔里木河的其他支流枝河(今叶尔羌河)、龟兹河(渭干河)、敦薨水(开都河)等。其中还详细记载了西晋初年敦煌的索劢率领酒泉、敦煌的士兵1000人,至楼兰屯田,与鄯善、龟兹、焉耆三国的士兵合力构筑注宾河的拦河大坝,修成水库,屯田三年,积粟一百万石的史实。此书对研究罗布泊周围汉军将士屯田戍守的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魏略·西戎传》 李柏书稿 ☛ 水经注 水经注古代地理书,北魏郦道元撰。40卷。《水经》旧题汉代桑钦撰,实为三国时人作,记河流水道137条。郦道元广搜资料为其作注,共记河流水道1252条,注文达30万字,为原书20倍, 引用书籍437种。其内容以河流水道为纲, 详细记叙了各河道所经过的山陵、原隰、郡县、城镇、关津、名胜、祠庙、冢墓等地理环境、建置沿革以及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歌谣、神话传说,内容丰富,并收录有不少汉魏碑刻,是研究汉代长安地理、郡县、河流、水利、陵墓以及社会经济、有关事件的必备资料。该书宋代已佚5卷, 明清时期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校证注疏, 较著名的有朱谋、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等校注本。杨守敬、熊会贞集各家注校, 于郦道元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详考其所叙水道迁流,州郡建置、城池沿革兴废之迹,成《水经注疏》40卷, 并以 《大清一统舆图》为底本,朱墨套印分标古今地名,绘有 《水经注图》, 较准确地标定了《水经注》所记河道及其经过州县城邑、名胜古迹与水系的湖泽分布。《水经注疏》于1955年由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另王国维亦有较完备准确的《水经注》校本。 ☚ 三秦记 三辅黄图 ☛ 水经注 《水经注》《水经注》是中国北魏郦道元 (约460—527) 以 《水经》为蓝本,从实际调查入手,“访渎搜渠,缉而缀之。”花了7年时间而著成的一部地理学典籍,共四十卷。 ☚ 梦溪笔谈 禹贡 ☛ 水经注 《水经注》地理书,散文著作。北魏郦道元著。郦道元(466或472? ~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属河北)人。曾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丞。后为关右大使,为官素有严猛之称,为权豪惮恨,终被雍州刺史杀害。所撰《水经注》40卷,本是注释疏解《水经》的地理著作,但它繁征博引,结合作者的实地考察,记载了很多山川景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方言歌谣、风土人情,而且行文疏密有致,不拘一格,语言清丽简洁,因此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散文著作。其中的写景文字,如《巫峡》、《龙门》等历来传诵不绝,被推崇为中国山水游记文章之始。唐宋散文家的山水散文游记大都受到它的影响。 ☚ 玉台新咏 洛阳伽蓝记 ☛ 水经注 水经注我国古代以河川为主体的综合性地理专著。北魏郦道元著。成书于孝昌三年(527年)前。《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西汉桑钦著(一说为晋人郭璞著),清代学者大都认为是三国时期作品。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7000余字,内容简略。《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现存版本郦注所记河流多达5000条以上,约30余万字。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河流两岸山陵城邑、风物民情、珍物异事。对水利灌溉和河水泛滥所造成的灾难都有详细记载。对李冰等治水人物热烈赞颂,对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尖锐谴责,对《水经》中的谬误,经辨析作出正确解释。注文引书达437部,资料丰富,不少引书现已失传。《水经注·江水》记载长江水道,从岷江源头开始,至九江以上止。长江下游一段,则并入《沔水》(即汉水)叙述。 ☚ 汉书·地理志 新唐书·地理志 ☛ 《水经注》以记述河道水系为主的水利专著。北魏郦道元(?~527,今河北涿县人)撰,成书于孝昌三年(527年)前。《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专著,成书时间约在东汉时期,作者桑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书中共载水道137条,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60条。《水经》以水道为纲,系统地记述其源流和流经地方,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但所记水道繁简不一,也存在一些错误。《水经》借《水经注》而得以流传。 水经注shui jing zhuCommentary on the Waterways,a classic work of geography written by Li Daoyuan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水经注》shui jing zhuCommentary on the Waterways→郦道元(Li Daoyuan) 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水经》仅记河流水道一百三十七条,过于简略,郦道元遂引 《禹贡》、《水记》、《江记》、《汉记》等书四百三十七种,以及一些汉魏碑刻,并通过实地调查,以 《水经》为纲,于北魏元翊三年 (518)撰成此书。记载大小河流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并一一穷源竟委,详细记述了流域内的山陵、土壤、植被、城邑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神话传说等。是书文笔约丽,资料丰富,所引书和碑刻等今多已不传,极有史学和文学价值。宋、元、明时脱误甚多,后人有补。清人多为之注释。近人王国维有《水经注校》。 水经注书名。北魏郦道元撰。历史地理名著。四十卷。《水经》为三国时桑钦所著,简略叙述一百三十七条水流。道元引征文献三百余种,有些则根据自己实地考察,为该书作注,河流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注文达三十万字左右,为原文的二十余倍。文笔隽永,其亲历之地的描述尤为生动翔实。内容包括沿革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近人王国维搜集各种版本成《水经注校》。(参考图26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