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起源
报告文学产生发展的根源。学术界有三种认识:(一)古代起源论。认为报告文学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历史上的史传文学、记实散文、笔记体作品就是古代的报告文学。诸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以及后来唐宋八大家的记实散文等,是古代报告文学的范例。(二)近代起源论。认为报告文学产生于近代社会。这种观点又有三种。一是认为产生于近代之初与近代新闻事业大约同时出现;二是起源于18世纪作家的记实散文;三是起源于近代末期,随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三)现代起源论。认为报告文学萌芽于19世纪70年代,成熟于20世纪初。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是成熟的代表作。报告文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详细深入地了解信息的需求而出现的。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形式。报告文学产生于近代初期。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成书的《马可·波罗行记》。15世纪末哥伦布的《航海日记》和以后出现的麦哲伦的《世界环游记》以及风靡一时的探险记、游记之类的作品,是报告文学的幼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是报告文学成长发育的时期。19世界末20世纪初发展成熟,1905年,高尔基的《一月九日》是成熟的里程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首先将这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形式定名为报告文学(Reportague)。后渐为世人接受。五四运动时期由日本传入我国。报告文学在我国起源于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时期。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产生的。当时一些学者、新闻工作者、外交官员写的考察记、游记、出使西方日记等记实作品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发端。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张德彝的《随使法国记》、王韬的《漫游随录》、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等是萌芽时期的作品。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是发育成长时期,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五四运动时期是发展成熟期,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是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