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北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北虎dōngběihǔ

喻指来自东北地区的勇敢顽强,所向无敌的战斗者。例如:“这支号称‘东北虎’的部队虽然组建的时间不长,但颇有些传奇色彩。”(《法制日报》1989.2.2)
也喻指东北籍流窜犯。例如:“追缉的队伍继续在夜幕中向4名‘东北虎’逃窜的方向挺进。”(《法制日报》1991.1.23)“从受害人提供的情况看,有几个歹徒说话是东北口音,从而他们确定这是一个以‘东北虎’为主的犯罪团伙。”(《陕西日报》1991.5.21)
有时还是一种戏称。例如:“……致使居民纷纷入关争购肉食品,被戏称为‘东北虎’。”(《经济参考报》1991.6.4)“一向对中国东北地区不很了解的新加坡人突然对沈阳发生兴趣,而且不无幽默地把沈阳经贸代表团最近在新发起的贸易攻势称为‘东北虎’。”(《北京日报》1992.11.25)

东北虎

珍兽。属食肉目猫科。世界现存虎类中体格最大、相貌最雄伟、色彩最美丽的一种虎。毛长而密厚,冬季尤丰满,呈黄、白、黑三种颜色,黄黑相间。雄虎花纹颜色略深,雌虎花纹稍浅,色泽光滑。总体长约4米,肩高1. 1—1. 2米,胸围2. 2米,体重达300多公斤。头大而圆,额中部有数道黑色横纹,中间略有串出,形状好似一“王”字,故有“白额虎”和“兽中之王”之称。尾较长,其上有十个黑环。四肢粗壮有力,爪大而锐利。牙齿锋利,长达6厘米,犬牙尤锐。为一典型的林栖动物,多居丛林草莽覆盖或山涧水溪的丘陵地带的山林洞穴中。性孤独、不合群,常单独于夜间或晨昏时间活动。行动轻盈敏捷,善隐蔽捕食。喜食草食性动物,如野猪、马鹿、梅花鹿、狍子、青羊等。只产于吉林、黑龙江两省。除有观赏价值外,经济价值也很高。虎皮可制装饰品和高级御寒品,虎骨有明显的消炎和镇痛作用,虎眼、虎胆、虎血等皆可入药。

东北虎

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在各亚种中体形为最大,体长160cm以上,雌性体重180~200kg,雄性体重125~140kg,个体最长可达3.2m,体重超过300kg。背毛长45cm,腹毛长55~65cm,比热带虎长2~3倍。东北虎是中国种群数量最少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估计种群数量在10只左右。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活动,多在夜间活动,冬季活动范围可达500~900km2。寻食时一昼夜能走80~90km,在较厚雪地上正常步行时步距55~75cm。大步行走时步距可达80~110cm。可跳高2m,跨度5~7m。交配期11月~翌年2月,持续7d左右,妊娠期105~112d,每胎产仔1~4只,哺乳期5~6个月,雌虎与幼虎共同生活2~3年,雌虎每隔2~3年繁殖1次。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22岁。

东北虎

东北虎dongbeihuPanthera tigris altaica

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大型食肉动物,为虎的1个亚种。体躯较华南虎粗壮雄伟,身长1.6米~3米,尾长约1米,体重最大约320公斤。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兽中王”之美称。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犬齿发达,长6.5厘米,锐而锋利,裂齿大而长。四肢粗健,强而有力,善于行走和跳跃。前肢外侧斑纹少,后肢较多。爪极为锐利,并能伸缩。脚上的肉垫极厚,行动几乎无声。尾上约有10条黑环纹,尾末的端毛黑色。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山崖间,为典型林栖动物,没有固定巢穴,白天常在深山密林或石沟壑中隐蔽处卧伏休息,夜间或于清晨、黄昏时活动。主要以猛扑方式捕食野猪、马鹿、狍、麝等动物,有时也吃些酸甜的浆果植物,食量较大,1次可吃30公斤肉。多营单独生活,雌兽与幼仔可在一起生活2~3年,直至幼仔长大后离散。寿命可达20年左右。东北虎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各地,现数量已极为稀少,分布区也在日益缩小。其原因除繁殖力很低外,主要是环境的破坏、食物的缺少和人为猎捕,造成东北境内野生种群已接近于绝灭的边缘。现国内外的动物园中尚有人工饲养,总数约有800余只。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图409 东北虎

☚ 华南虎   猞猁 ☛
000027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