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北行帮行话盘道问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北行帮行话盘道问答1 前面我们谈到,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组成伙,结成社,合成帮,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残酷的大自然; 由于各行各帮的生产方式,存在习俗,固守的规范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行帮规习,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帮有帮规,行有行语”。 江湖盘道,实质上是同劳动歌谣和生活歌谣几乎同时产生的远古口头文艺形式,它最初是伴随着行帮的产生并作为行帮活动的一种仪式而出现的,是行帮宗教和行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交结”,也称“结识”。 两个人一见面,后来的人要双手抱拳,举至左上肩。说:“兄弟我来得鲁莽,还问哥你大度。我早就听说大当家的有仁有义,有能有志,在这儿起绺见局,特来投靠,随班护祖。可今天初到此地,理应先给大哥扣拜,兄弟我一时周济不到,理议不周,长评不塾,钳子不快,衣帽不正,长腿不到,短腿不齐,还望兄弟见谅。望给兄弟通报一声。” 另一个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便说:“好说好说。不知弟兄到此来,未曾收拾少安排,未去接驾你见怪了。早知弟兄到此,我该三十里铺毡,四十里结彩,五十里排茶亭,六十里排香案; 派三十六个大满,七十二个小满,排队迎候。” “好说好说。” “不知兄弟是水路来、旱路来?” “旱路也走,水路也来。” “旱路多少岗,水路多少湾?” “雾气腾腾不见岗,大水茫茫不见湾。” “此话怎讲?” “有对证。” “拿出来!” “达摩送我一句凭, 日夜牢记在心中。 兄弟看我先看你, 咱俩此话一般同。” “有没有说道?” “有。” “怎么讲?” “八月中秋菊花开, 会同天下众奇才, 兄弟结成蟠桃会, 杀尽不平挂金牌。” “三天不问名,四天不问姓,头一天让兄弟甩甩迎头!” “迎风顶水蔓!” “啊是干相府。” “称不起相府,在马二爷那吃饭,抱五祖师爷的瓢把子!” “过谦过谦。” “请问哥哥金山银山,哪座名山? 金堂银堂,哪座名堂? 三十六把金交椅,七十二挂金牌,哥哥你挂哪一牌?望哥哥指教。” “兄弟有义兄仁兄恩兄拜兄,放在八宝会中吾为大兄,多受众兄栽培,少受老大哥戒摩,还蒙兄指教。” “久闻哥哥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九岭十三岗,久闻大哥站得高,望得远。高山打鼓响声大,四海栽花根子深。金盆栽花,有名之家。兄弟我多在家少在外,三纲五常全不知,望大哥多多指教,愿为大哥当马做凳。” “好说好说。问东风西风,谁比你大哥我的威风。砍柴遇到铁力木,排水又逢东海龙,今日见到兄弟你,还请多见谅!” “你大哥走奉城,闯关东,漂四海,穿老岭,哪里不是你的路? 兄弟我走的路没你走的桥多,兄弟我吃的米,没有你吃的盐多。大哥你名扬关东,我特投奔。打起金字旗,银字旗,威武八卦旗,也给兄弟我一面‘好’字旗。” “金字旗银字旗,威武八卦旗,兄弟难以打起一面好字旗,逢州打州,逢县打县,逢府打府,逢窑砸窑,处处打的高;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咱们兄弟打红不打黑; 一面好字旗,兄弟可以打得起。” “连香凯连香,都是梁山一柱香,不共山来也共堂,不供爹来也共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有金盆栽花,哪有梁山分家;只有一个梁山,哪有两部水浒。你老哥有天才地才文武全才,三十六本天书,本本看到; 七十二本地书,页页翻清; 兄弟我三十六条全不知,七十二款也不晓,你哥哥威风过界,仁义过天,真正地大量宽宏,能把兄弟我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佩服! 佩服!” “请! 请!” 盘问完了,于是一打手势,走过了这道卡。这是一套周密的行帮盘歌。 2 古代的东北边地,交通阻塞,山高路遥,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十分艰难,加上历代封建王朝只注重中原文化,这就使东北的行帮文化日渐成熟。 从明清以来,朝廷又不断组织各行各帮,入山采集,以进皇贡,这些行帮的自身文化就更加突出和明显。如两伙“放山”的人在老林里见了面,如果一方一拱手,说:“快当!”另一方也一定要一拱手回话“快当!” 于是开始“对话”: “拿大叶(人参) 啦?” “托老把头福,天天‘开眼’。” “托福! 托福! 罗全大意……” 一一施礼,各走各的路了。 算卦也是一行。两个算卦的走到一块了,就往往互相盘盘生意。 一个问:“先生辛苦?” 一个答:“一样一样。” “先生在哪儿盘过来?” “在清源来。”=(或别的地方) “你这趟连穴不?”(有没有个伴什么的)。如果说“不连穴”,就是没有伴。如果说“连穴”,对方又问“连穴连财?” (二人挣钱放一块吗) “不连财。”(不放在一块) “这趟兰头海吧?”(挣不少钱吧) “水的很!” (不行,没挣着) “带真?”(是吗) “可不,还闹连科啦!”(不但没挣着,我还有病了) 江湖秘密语实际是行话隐语,其中“行话”和“隐语”,在语义和所指的对象与内容上都互相的交叉,具有互补和互相限定的功能,同时比其它用语更具科学性,并且明了,好听易于接受。比如盘道中的“行话”,两伙淘金人到了一块:“朋友辛苦?”“辛苦辛苦!”“蹲坑——开眼——拿疙瘩!”“老祖师爷保佑,蹲坑,开眼,拿疙瘩!”双方见了面,又问了好,又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和情况。 蹲坑,是指唼(sha)金,就是从沙子里背土,到江河上去“涮”,土话叫“打簸箕”。“开眼”,这句话和放山的用这词是一个意思,就是发没发现; 眼光开没开。开了眼,就是淘到了金,“不开眼”,就是没有发现金子。 而“拿疙瘩”更形象。因金子炼后往往是一块一块的,淘金人叫做“金疙瘩”; 得到金子,叫拿了疙瘩。“疙瘩”是东北的方言土语; 这疙瘩,这地方,就是这块的意思,而“拿”,在东北的行帮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字含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拿,是指“抓住”“得到”。拿和得,都在东北的行帮中带有天赐所得的意义。这在“放山”挖参行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在山里挖参,盖房子叫“拿房子”; 点火叫“拿火”; 吃饭叫“拿饭”。这个拿字意在吉祥,是得到吉祥的意思。拿疙瘩,也就是得到更多的金子的一种比喻。 民间行帮说话往往使用“隐语”。隐语所指在于宽泛,既指秘密的行话、行业术语,也指歇后语、谜语、藏词之类。而“行话”,既指秘密语,也指一般行业习惯用语和专业技术语。 当年,土匪一进人家,先要喊: “看皮子! 掌亮子! 备好海沙混水子!” 这就是“行帮隐语”。 看皮子——看着点狗; 掌亮子——点上灯; 备好海沙混水子——准备好咸盐和豆油。 这都是典型的东北行帮盘道的重要例子。特别是两伙江湖行帮遇到一块时,一伙人中的一个“懂行”的,要双手抱拳,举过左肩。问:
这时,另一伙江湖大掌柜的坐在那里不动,但要搭话:
来者又一施礼。说
这段话的意思是: 你这进来干什么?谁是掌柜的不很清楚了吗?你是从哪来?对方的意思也很明显,是说: 咱们是一家人,要不也不敢来闯。今天来有事。这一问一答,行内的人都领会的很清楚了,至于别的人可能什么也听不懂。 3 如东北民间的二人转艺人在外“吃艺饭”,要是两人见了面,甲想向乙学戏,就说:“哥哥,我想朝你要点东西。” “啥东西?” “《×××》开头的大鼓。” “不行,艺不经传。你学不好,白瞎我的名声了。” “哥哥,错不了。你就传给我吧。” 唱小戏的,如走一方要拜师入伙,先把包袱一举,说:“各位师父贡喜!” 这时小伙计问:“从哪来老哥?” “对不起老哥,到师父这来求碗饭吃。” “在家艺,外来艺?” “请查典包袱。” 这包袱里包的,是唱戏上装的衣裳,道具什么的,称行头。如打开看看,就知师傅是谁,或在家、或外来。江湖上常说“人不亲,艺亲; 艺不亲,家伙亲。江湖倒了江湖扶,没有背着房子地走的艺人。”于是掌柜的——也是这伙子里的头人,走出来问: “是短占是久住?” 这时来者要说明自己的意图,如是外出回家没盘缠,师父就对自己的徒弟说:“你歇两天,让这位兄弟登登场子。”如是“久住”,就要先跟一段,等有了空缺再接手,总之是给个答对。 如过去,剃头手艺人出门在外遇到困难了,可到个人开的小店里。先向师傅道辛苦,说:“师傅辛苦!” 师傅说:“你辛苦。” 来者说:“走到你这儿手短了。” 这时小店的掌柜就问大伙“谁歇几天刀?让这位兄弟剃几天,挣个路费钱。” 大伙都往往抢着说:“我歇! 我歇……”表现的十分热情。 如到一个人开的小店,也得供吃供喝、临行帮一站的路费钱。 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手里拿着“唤头”,他们有三打三不打。三打,即是到码头、市口、街坊可以打,因这几个地方人多,可以招来生意。三不打,就是到衙门,桥头,同行面前不打。据剃头手艺人讲,衙门口不敢惊动; 在桥头不剃头,一是交通不方便,放挑子占道,容易使剃头的人受风感冒,受凉作病; 同行都是一个祖师爷,不能在同行面前抢生意。江湖上的人要穷帮穷,互相有碗饭吃。 有一次,一个剃头的在一个人多的地方打“唤头”,做起了活计。可他不知道,旁边也有个伙计,打早晨起就在这儿做起了生意。 这个伙计一听,就主动起身走了。 这天晚上,这伙计没挣够盐米钱。 他老婆就问:“今个儿咋的了?” “同伙来占了点。” “这是啥同伙,夺人家饭碗子,我去找他……” 丈夫一把拉住她。说:“慢,江湖人同情江湖人。谁没个为难遭灾的时候。再者说了,不知者不怪。我知他是个外地来的!” 这事被一个卖烧饼的小孩看到就把这事对那个剃头的说了。那人一听,心里十分感动,晚上就到当地剃头的家里来了。 一进门,说:“伙计,兄弟我错了。你惩罚我吧!”接着又拿出当天挣的钱,说:“大哥大嫂,你们花吧!”先前那个剃头的很是感动。说:“兄弟,你留着花吧!” 二人眼里都感动得流了泪。 4 ❶蘑菇、溜哪路?什么价? 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来啦。 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 拜见过啊幺啦? 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 哂哒? 哂哒? 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带,辈靠沙。 幺哈? 幺哈?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这段话的意思是: “什么人? 哪里去?” “我来找同行来了。” “我看你不是正牌的!” “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你从小拜谁为师?” “不到正堂不能说,徒不言师讳。” “谁引点你这里来?” “是个道人。” “以前独单吗?” “在许大马棒山上。”❶ 这是土匪、响马、胡子一行中使用的“隐语”盘问。 ❷“你是谁?” “我是我。” “压着腕!” “闭着火。” “在哪盘过来?” “呼兰哈卡,窑子三杆子,有心把富啃,不知谁是掌粮台?” “草干空干? 草干富水,空干连海,不空不干,齐根草卷,挟着台儿拐着!” 以上是笔者采集于大屯敬老院,讲述人么金山,从小当过江湖艺人。这段话的意思是“你是谁?”“我是咱一伙的。”“搂住你的枪!”“放心,走不了火。”“从哪过来?”“从呼兰,在那住了三天。有心到这吃点饭,不知谁是掌柜的。” “是渴了饿了? 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不渴不饿给你颗烟卷,叼起来坐炕上抽去。” ❸“看皮子,撑亮子! 小嘎子压连子。 有没有海沙混水子? 先来挑龙漂洋子。 西头和谁响? 架柴禾压开, 小心扣了血核桃。” 以上是笔者采集于范家屯镇敬老院,伍大爷等四五位老人共同讲述的。意思是: “看着点狗,点上灯。 小半拉子,去给我遛马。 家里有没有油和盐? 先做面条和饺子。 西边枪响,和谁打上了? 多带人把那个窑砸开。 千方注意脑袋别叫人打冒血。” ❹“二柜䠛了?” “一样一样。” “这趟挺火吧?” “火啥呀,水了。” “靠红窑还水?” “大道拐子碰上了空子,差点把叶子挑了!” “呀!” “鞭了一顿回来就年科了。” 以上采集于南关大东店,于大爷讲述。意思是问他辛苦了,客气话,他回答说一样。出去这一趟挺好吧,好啥呀,不好,走一个上坡时碰上一个不懂规矩的黑码人,差点把俺的衣裳给扒下去,我挨了一顿鞭子,回来就病了。 ❺西北悬天一枝花, 天下绿林是一家。 绿林哥们别把叶子窜, 失落绿林好义气。 众位托福, 罗全大意。 以上是大屯敬老院么金山大爷讲,意思是从祖上盘,咱们都是达摩老祖的后代,哥们今天别扒我的衣裳,看丢了江湖上的义气。托众位的福,我这儿给你们施礼了。 这一般是用在走在道上,突然间遇上了抢劫的人伙,如果会这一套,说得又流利,就可能过去。 ❻算卦行的两个人碰面,盘上了: “先生辛苦?” “一样一样。” “你在哪盘过来?” “在×××。” “你这趟连穴不?” “连穴。” “连穴连财?” “不连财。” “这趟兰头海吧?” “水的很,还闹年科了。” 这是在几个大车店、敬老院听到的,主要是两个算卦的到一块盘问生意情况。在哪盘过来,就是在哪一方过来。这趟连穴不,就是有没有伴; 如说连穴,就是有伴,不连穴就是一个人。如说连穴又问了连穴连财,就是二人挣的钱是不是放在一块。不连财,不放在一块,个人挣个人的。兰头海吧? 这一趟一定不错吧?别提了,倒霉透了,接着就闹了病。 平常人听不懂,就象猜谜一样,但他们——同行到一块,说得十分的轻松自如。 ❼“辛苦先生?” “一样一样。” “朋友几丈?” “二十八宿加药圣旗杆。” “啊! 吴子胥呀。在哪舵过来? 一天能奎多少兰头? 靠的一定是私窑。” “官窑私窑全靠圈连子呀。” “带不带叉?” “带。” “挑的汗是星的是针的?” “一针到底。” 以上是搜集于舒兰敬老院。这是两个民间卖药的人碰到一块在唠喀。朋友几丈,就是问对方多大岁数。二十八宿加药圣老爷旗杆,是五十七岁。对方说吴子胥,也是采用五十七的谐音。民间行帮行话有时也借用生活常用语来传递内容,但往往夹杂在一些音意相近的典故之中,所以往往很含蓄,不易被识破。在哪舵过来,在哪住的,指头一天晚上。官窑私窑是问在“伙子”里合着干还是一个人干。奎多少兰头,一天挣多少钱。带不带叉,是说带不带打针、针灸之类,挑的汗是星的是针的,你这一套是真功夫还是假把式。一针到底,都是真功夫。如说星到底,那就是告诉对方,这一套全是假把戏。 ❽“哥们,昨儿夹点么?” “嘘,小声。那……呃,少水。” “出手了么?” “黑天了卖巧,可别砸我的杠子!” “嗨,咱哥们来一壶。” “中。明日有水了逮个兔子。” “甭。逮只鸡也行。” 以上是民间秘密语研究专家曲彦斌选自刘汉太《中国的乞丐群落》 中的对话隐语。意思是两个小偷碰到一块问一方得到货没有,那人说没有,只有很少的油水。出手了吗,还不行,等黑天了瞅准机会再下手。千万小心。完了请你。祝你交好运,得个大头。别说大头,小头也行啊。 〔以上据曹保明《中国东北行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