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伤技术huishang jishukill technology
使弹药战斗部通过对目标释放能量而产生破坏或杀伤效应的技术。
按毁伤机理,毁伤可分为机械毁伤、物理毁伤、化学毁伤和生物毁伤。机械毁伤:枪弹、穿甲弹、破片(自然破片、预制破片及自锻破片)和金属射流对目标的击穿与侵彻及对可燃物的引燃和对爆炸物的引爆;核装药或炸药装药在空中、水中、岩土中、地下或目标内部(工事、掩体、建筑物、装甲车辆、舰艇和飞机内部)爆炸形成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对其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物理毁伤:核辐射、热辐射、燃烧、次声波与超声波、电磁脉冲、电子束、离子束、激光和光电干扰等导致的毁伤。化学毁伤:化学毒剂和非致命化学药剂等导致的毁伤。生物毁伤:生物战剂和非致命生物剂导致的毁伤。
按技术类别,毁伤技术可分为穿破甲技术、杀伤爆破技术、特种毁伤技术和软杀伤技术。穿破甲技术:主要用于对付高强度的点目标,如坦克、装甲车和防御工事等。穿甲弹的作用在于,以较高的比动能穿透和毁伤坦克及装甲车;破甲弹作用在于,通过爆炸能,使金属药型罩产生高速变形,形成头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的金属射流,毁伤坦克、装甲车和防御工事。杀伤爆破技术:主要用于对付强度稍低的半硬目标和软目标。通过杀伤弹药的爆炸,产生沿弹轴且稍向前倾的破片群毁伤各种半硬目标和软目标。杀伤爆破弹药对目标的作用可分为两种不同形式:
❶当弹药战斗部在空气中或水中爆炸时,主要利用它们的冲击波和破片来毁伤目标;
❷当弹药战斗部钻入野战工事、建筑物、装甲车辆、舰艇和飞机内部爆炸时,通过爆炸产物、冲击波和破片毁伤目标。特种毁伤技术:包括核爆炸、毒气和生物毁伤技术。核爆炸是当今人类掌握的具有最大破坏威力的毁伤技术,它所形成的毁伤效应包括冲击波、光热辐射、早期核辐射、剩余核辐射和核电磁脉冲效应;毒气和生物弹药不具备任何破坏作用,但它是一种用于杀伤大面积范围内生命力量的有效手段。软杀伤技术:用光、电、声、化学或生物等形式的较小能量使敌方的武器装备及人员的作战效能降低乃至失效。
古人利用人力和机械动力投射弹子,以弓射出箭头,这是最早的机械毁伤技术。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由黑火药装填的爆炸榴弹,从而奠定了现代弹药毁伤技术的初步基础。19世纪,随着线膛火器和双基药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弹丸的射程和精度,出现了符合近代弹形的穿甲弹,改善了穿甲技术。20世纪初,随着TNT炸药的发明和应用,杀伤爆破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以爆炸能为主体的破甲弹,德国研制成功V-2式弹道导弹,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大战结束后,除了制导武器和核毁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外,常规武器毁伤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子母弹技术、长杆穿甲技术、自锻弹丸技术、串联装药技术和穿甲爆破技术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磁脉冲、电子束、离子束、激光和声波毁伤技术得到发展,但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毁伤技术是武器系统完成作战任务的关键,是武器系统效能的最终体现。因此,毁伤技术是军用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毁伤技术的同时,正积极探索新的毁伤技术。子母弹技术、长杆穿甲技术、自锻弹丸技术、串联装药技术、穿甲爆破技术、多功能毁伤技术、定向杀伤技术和各种复合装药技术,仍是今后机械毁伤技术发展的前沿。物理毁伤技术和软杀伤技术是今后毁伤技术的发展重点。计算机仿真、半实物仿真和先期开发的演示验证将在毁伤技术研究中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