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Suǒ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馀,黑龙江之五大连池,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所者,伐木声。本虞衡主伐之官,闻声以为氏。” ❷ 《姓氏考略》 据 《风俗通》 注云: “宋大夫华所事之后。”华氏乃春秋宋之公族,故此 “所” 当系出子姓,以名为氏。望出平原。 《穀梁传》 有所侠; 汉代有所忠,武帝时谏议大夫; 明代有所铭,为千户。 所suǒ副词。尚,还。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知君悟此道,所未披袈裟。项斯《梦游山》:将谓便长于此地,鸡声入耳所堪愁。 所suǒ❶處所。枚乘《七發》:“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班固《西都賦》:“粲乎隱隱,各得其所。” ❷量詞。計房屋之數。班固《西都賦》:“離宮别館,三十六所。” ❸助詞,(一)表原因。班固《東都賦》:“小子狂簡,不知所裁。”(二)表處所。張衡《思玄賦》:“安和靜而隨時兮,姑純懿之所廬。”(三)表被動。趙壹《刺世疾邪賦》:“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四)助詞,構成名詞性結構,指出動作、行爲的對象。杜篤《首陽山賦》:“訊其所求,問其所脩。” ❹不定之詞,表約數。通“許”。張衡《西京賦》:“多歷年所,二百馀朞。” 所suǒ指事之辞。其下接以动辞,而与今日习用之文法微异。《神奴儿》剧三:“你道他将亲来~图,你道他抵盗那财物。”《对玉梳》剧三:“待将咱~图,我宁死不辱。”图者,图谋为害也。所字即指此图谋之事。《老生儿》剧一:“我先将小梅香~算了,何如?”《朱砂担》剧四:“来到这个所在……正是我当初遇着那贼处……~算的我好苦也!”算者,暗算以损人,上两则皆为杀害之意。所字即指此杀害之事。《朱砂担》剧二:“又怕那贼汉赶来,~伤了我的性命。”所字即指此伤性命之事。《儿女团圆》剧二:“我这大嫂根前,~生了个添添孩儿。”所字即指此生孩儿之事。按剧情,此为俞循礼述其妻之语,称妻曰大嫂,当时语如此。根前,犹云那边或那里。《金钱记》剧一:“谢圣恩可怜,~除长安府尹之职。”所字即指除府尹之事。 所 所suǒ❶处所,住处。《唐风·鸨羽》一章:“悠悠苍天,曷其有所。”郑《笺》:“曷,何也。何时我得其所哉?”马瑞辰 《通释》:“《三苍》: ‘所,处也。’”《小雅·吉日》二章:“漆沮之从,天子之所。”毛《传》:“漆沮之水,麀鹿所生也,从漆沮驱禽而致天子之所。” 《鲁颂·殷武》一章:“有截其所,汤孙之绪。”郑《笺》:“绪,业也。所,犹处也。高宗所伐之处,国邑皆服其罪,更自敕整,截然齐一,是乃汤孙太甲之等功业。” ❷特殊指示代词,与后面的动词、动词性词组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指事。如果“所”字后面跟一个名词,这个名词一定要动用。《召南·甘棠》一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毛《传》:“蔽芾,小貌。甘棠,杜也。翦,去;伐,击也。”郑《笺》:“茇,草舍也。”所茇,所住的草舍。《小雅·都人士》一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毛 《传》: “周,忠信也。”郑《笺》:“都人之士所以要归于忠信,其馀万民寡识者,咸望而法效之。”《大雅·旱麓》五章:“瑟彼柞棫,民所燎矣。”毛《传》:“瑟,众貌。”郑《笺》:“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忾燎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所燎,所烧的柴薪。 ☚ 欣欣 质 ☛ 所读音s·uo(ˇ),为uo韵目,属e—o—uo韵部。疏举切,上,语韵。 ❶处所;场所;地方。 ❷特指办事的地方。 ❸量词,指房屋。 ❹可以。 ❺假若。 ❻姓。 上一条: 𩌈 下一条: 璅 所〔suo〕1.ghob dex: 往~。dex nib.2. sot: 招待~。zaod deb sot. 3.leb: 一~房子。ad leb bloud. 所以〔suo yi〕sot yis. 所《广韵》踈舉·語;soǒ‖suǒ❶古汉语用于十、百与量词之间或后面,方言常用在“十”和量词之间,表示十几、十多:十~日záp soǒ lít(十来天) ❍ 十~人zápsoǒ láng(十来个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今慶已死十年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自后賓客絶百所日。” 所ㄙㄨㄛˇsuǒ三3456①动把力量用在某一件事上。中原官话。河南新安。陕西潼关。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七:「《字典》:关西方言,致力于一事为~。《尚书・无逸》:『君子~其无逸。』《召诰》:『王敬作~。』」②动投;投篮。西南官话。贵州沿河〖 〗。③副绝然;完全。北京官话。北京〖 〗。说什么他是~不答应,非要不可‖觉得病~好了‖混得~不成了。④副索性,干脆。北京官话。北京〖 〗。东家~不上柜上去了。   所suo❶地方,处所。《楚辞·离骚》:“何~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何:什么。尔:你。何怀:为什么怀念。故宇:故居。)《汉书·高帝纪上》:“后人来至蛇~,有一老妪(yu)夜哭。”(妪:老妇。) ❷大概之数,相当于“许”。《后汉书·天文志中》:“彗星出天市,长二尺~。”《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复还。”(去:离开。复:又。) 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各举~知,勿有~遗。”(举:推举。所知:了解的人。所遗:遗漏的人。)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闻。”(具言:全都说出来。所闻:看到的情况。)《左传·襄公十四年》:“南郭之田,狐狸~居。”(所居:住的地方。) ❹与“为”配合起来表示被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术怒攻布,为布~败。”(术:袁术。布:吕布。) 所suǒ❶地方;处所 △ 住~。 ❷放在动词前,共同组成名词性短语 △ ~见~闻。 ❸跟“为(wéi)”合用,表示被动 △ 为国法~不容。 ❹表示计量 △ 一~医院。 ❺某些机关或机构的名称 △ 研究~。 ❻姓。 所suǒ
所❶地方:场~︱处~︱住~︱寓~︱各得其~︱死得其~︱流离失~。 ❷机关或其它办事的地方:哨~︱诊~。 ❸量词:一~学校︱两~医院。 ❹助词:~部︱~属︱~谓︱~向无敌︱~向无前︱~向披靡(mi)︱~剩无几︱畅~欲言︱理~当然︱无~畏惧︱在~不辞︱在~不惜︱在~难免︱前~未有︱为~欲为︱闻~未闻︱无~事事︱无~适从︱无~不为︱无~用心︱无~作为︱力~能及︱阿(e)其~好(hao)︱不知~措︱不知~云︱不知~终︱从心~欲︱众望~归︱一无~有︱一无~获︱随心~欲︱一无~知︱大势~趋︱大失~望︱不出~料︱忘其~以︱强(qiang)人~难︱各尽~能︱投其~好(hao)︱匪夷~思︱~答非~问︱无~措手足︱无~不用其极︱十目~视,十手~指︱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所suǒ❶ 地方,处所,场所:流离失所│各得其所。 ❷ 机关或某些办事的地方:派出所│税务所。 ❸ 量词,表示学校、医院等单位:一所中学│百所高校│十所医院。 ❹ 量词,表示房屋:两所住宅│一所房子。 ❺ 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耻笑│为好奇心所驱使。 ❻ 用在动词性词语的前边,构成“所”字结构,其语法作用相当于名词:所向无敌│各有所长。 ❼ 姓。 所(68次) ❶指事之词,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处所。固众芳之~在 非余心之~急 非世俗之~服 亦余心之~善兮 固前圣之~厚 民生各有~乐兮 求虑妃之~在 欲远集而无~止兮 求榘矱之~同《离》 众莫知兮余~为《歌·大》~行几里 鮌何~营 禹何~成《天》 羌众人之~仇也 又众兆之~雠也 亦非余之~志也 又众兆之~咍也《章·诵》 迷不知吾~如 乃猨狖之~居《章·涉》 眇不知其~蹠 去终古之~居兮《章·哀》 初吾~陈之耿著兮《章·抽》 君子~鄙 大人~盛 羌不知余之~臧 穷不知~示 吠~怪也 莫知余之~有 各有~错兮《章·怀》 眇远志之~及兮 介眇志之~惑兮 窃赋诗之~明 随飘风之~仍昭彭咸之~闻 窥烟液之~积 曰吾怨往昔之~冀兮《章·悲》 余将焉~程《远》 不知~从《卜》 何~忧之多方《辩·三》 众鸟皆有~登棲兮 凤独遑遑而无~集《辩·五》 又未知其~从非余心之~乐《辩·六》 尧舜皆有~举任兮《辩·九》 上无~考此盛德兮 求水无~得些 彷徉无~倚《魂》 为蝼蚁之~裁 反为小人之~贼《惜》 ~贵圣之神德兮《弔》 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服》 操规榘而无~施《哀》 ❷处所;地方。何~独无芳草兮《离》 何~冬暖 何~夏寒 何~不死《天》 愿侧身而无~《章·诵》 ❸指事之词。回指上文提及的人或事物。何~得焉 何~意焉 谁~极焉何~讥 何~悒 何~急《天》 广大无~极些《魂》 ❹犹倘若;如果;假如。古人常在誓词前加“所”字,且多与“不”、“非”字连文。~非忠而言之兮《章·诵》 ❸在。鲮鱼何~《天》 ❻语中助词。无实义。寿何~止《天》 所suǒ❶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处所。《离骚》:“固众芳之所在。” ❷处所,地方。《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 ❸ 连词,表假设,古代常用于盟誓中,意即倘若、假如。《惜诵》:“所作忠而言之兮。”朱熹集注说:“所者,誓词。” 所suǒ❶决然,完全。如:说什么他是~不答应,非要不可。/觉得病~好了。/混得~不成了。 ❷索性,干脆。如:东家~不上柜上去了。 所suo所长(chang) 所得 所能 所属 所为(wei) 所谓 所向 所谒 所以 所由 所有 所在 所长(zhang) 所值 所至 所致 便所 厕所 场所 处所 公所 居所 哨所 失所 有所 寓所 诊所住所 所得税 所以然 所有权 所有制 无所谓 观察所 交易所看守所 派出所 托儿所 栖身所 招待所 所到之处 所见所闻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畅所欲言 见所未见 理所当然 力所能及 前所未闻 前所未有 为所欲为 闻所未闻 无所不为 无所不在 无所顾忌 无所事事 无所适从 无所畏惧 无所用心 无所作为 众所周知不知所措 不知所以 不知所云 答非所问 大失所望 大势所趋 锋芒所向 关键所在 尽其所有 千夫所指 人心所向 随心所欲 投其所好 忘乎所以 各得其所 公共场所 劳教场所 流离失所 楼堂馆所 死得其所 娱乐场所 无所措手足 个人所得税 律师事务所 职业介绍所 无所不用其极 会计师事务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suo❶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单位的名称:离休以后,他很少过问~里的事情|这么小一个~,居然也有几十个勤杂人员。 ❷〈量〉用于房屋、学校等:一~别墅|一~机关大楼|两~学校|这~医院的设备很好。 ❸〈助〉1.与“为”、“被”配合,组成“为/被+名+所+动”的格式,表示被动,用来陈述受动对象:车辆为暴风雪~阻|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并不被科学界~接受|岳飞抗金的故事,一直为世人~传颂。2.构成“(名/代)+所+动”的格式,用来做定语,被修饰的词语意念上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大家~提的意见|考古学家~发现的地下废墟是若干世纪前被埋葬的|你~请的客人已经到齐了。3.构成“(名/代)+所+动+的”或“所+动”的格式,用来代替动词意念上所涉及的现象:~见~闻|古人~说的|我们~提倡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祖先~发明的。4.“有所”后面加某些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在程度上略有加深:面貌有~改变|产量有~增加|情况有~好转。注意“有所…”的相反说法不是“无所…”,而是“没有什么…”。比如:“经济有所发展”、“经济没有什么发展”。 所suǒ❶处所;场所: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四·92)这丫头应了便出去,到二门外鹿顶内,乃是管家的女人议事取齐之~。(七一·1727) ❷量词,用于建筑等: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房子,共二十余间。(六四·1567)这些姑娘小姐们,这么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五六·1322)后面便是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五·109) ❸助词。a)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这里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势,日无~养,反有~伤,料定必不能好。(六九·1693)有人来告柳二媳妇和他妹子通同开局,凡妹子~为,都是他作主。(七四·1796)b)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定语结构: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一·12) 所❶猶“處” 也。《詩經·商頌·殷武》: “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鄭玄箋:“所,猶處也。” ❷猶“道” 也。《禮記·哀公問》: “求得當欲,不以其所。” 鄭玄注:“所,猶道也。” ❸且也。《尚書古文·牧誓》: “爾所弗朂。”鄭玄注: “所,言且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太誓》:“爾所弗朂。” 鄭玄注: “所,言且也。”(《鄭氏佚書》) 所suǒ山东青岛地区市井谓公安派出所。 所所 所古代汉语中的“所”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与之组成“所”字词组,表示“……的人”或“……的事物”,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或名词谓语句中的谓语。《马氏文通》卷二称为“接读代字”。“所”一般指代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即指代动词的宾语。“所”字词组有以下八种形式: ❶“所+动词”。“所”指示和称代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如《韩非子·王蠹》:“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 ❷“所+动宾词组”。“所”指示和称代与动宾词组有关的方面。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所避风雨”是“躲避风雨的那个处所”。《孟子·滕文公上》:“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事孔子”是“侍奉孔子的方式”。 ❸“所+能愿动词+动词”。“所”指示和称代该动词性词组所涉及的对象。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所欲出”是“想说出来的那些话”。《荀子·观行》:“强有所不能胜。”“所不能胜”是“不能战胜的那些对手”。 ❹“(所+动词)+名词”。这种形式实际是“所”字词组放在名词前作定语,而由名词直接表示“所”字词组的内容,“所”字只有指示作用,没有称代作用。如贾谊《治安策》:“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所置”是“傅相”的定语。沈括《梦溪笔谈·药议》:“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绛州山中所出绛石耳,非玄精也。”“所用”是“玄精”的定语,“所出”是“绛石”的定语。“所”字词组和名词之间也可以加助词“之”。如《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❺“所+动词+者”。“者”称代动作行为的对象,“所”起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如《吕氏春秋·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所契者”是“刻记号的那个地方”。《史记·酷吏列传》:“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爱者”是“喜爱的人”,“所憎者”是“憎恶的人”。 ❻“所+形容词”。形容词与“所”字结合,活用为动词。如晁错《论贵粟疏》:“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所贵”是“认为尊贵的人”,“所贱”是“认为卑贱的人”。《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所长”是“擅长的本领”,“所短”是“缺少的本领”。这种“所”字词组后加“者”,仍起称代作用。《史记· 日者列传》:“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 ❼“所+名词”。名词与“所”字结合,活用为动词。如《韩非子·显学》:“吏之所税,耕者也。”《史记·陈涉世家》:“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税”这里是“征收”的意思,“罾”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❽“(所+介词) +动词”。“所”指示和称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即与介词构成介宾词组),该介宾词组放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作状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部署兵所从入。”“所从入”就是“进入的处所”。《史记·三王世家》:“自古至今,所由来远矣。”“所由来”就是“由来的时间”。《战国策·赵策》:“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所为见将军”就是“见将军的原因”。《孟子·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所与饮食者”就是“和他一起吃喝的人”。《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所以距子”就是“用来抵御你的办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兴隆”就是“兴隆的原因”。魏晋以后,“所以”发展为连词,相当于“是故”“是以”。如《世说新语·言语》:“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抱朴子·内篇·地真》:“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 ☚ 者 接读代字 ☛ 所suǒ〖名词〗 住所,地方,位置(15)。《郑伯克段于鄢》:不如早为之所。——不如趁早给她安排一个住所。《子产坏晋馆垣》:车马有所。——车和马有一定的停放地方。《诸葛亮前出师表》:优劣得所也。——能力大小不同的将领各自得到他们的位置。
所suǒ〖代词〗 “所”字是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它不能独立运用,必须同其它词或词组组成名词性词组才能起指代作用,充当句子成分。 一、所字同动词或动宾词组组成名词性词组“所……”。在句中“所”字指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指代人事、物、时间、地点、言行、行为以及各种与动词等相应的有关情况。可译为“所……的”、“所……人(事、物、地、时等)“……的”、“……人(事、物、地、时等)”,有的可不译出(345)。《臧僖伯谏观鱼》:非君所及也。——不是君主所要过问的事。《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穿的吃的这些安身养命的东西,我不敢一个独享。《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此吾所大恶也。——这是我最厌恶的行为。 二、“所”字同其后的动词及特指代词“者”构成名词性词组“所……者”。“所”起指示作用,“者”起称代作用。可译为“所……的”,有的也可不译出(57)。《王孙圉论楚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楚国所珍惜的名叫观射父。《李斯谏逐客书》: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既是这样,那么秦国所重视的是色、声、珠、宝。《豫让论》:凡吾所为者极难。——凡是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很难的。 三、“所”字同介词“以”、“由”、“与”、“从”、“自”、“为”等以及其后的动词连用,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事物、原因、方法、地方、时间等。 1、指代人、事物、方法。可译为“……人”、“用来……方法”、“……的东西”(68)。《石碏谏宠州吁》: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去掉“顺”效法“逆”,是用来加速祸乱到来的办法。《子产论尹何为邑》: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大的官职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东西。《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道、授业、解答疑难的人。 2、指代原因。可译为“……的原因”(75)。《臧僖伯谏观鱼》:乱政亟行,所以败也。——屡次实行乱政,是国家败亡的原因。《鲁仲连义不帝秦》: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我拜见将军的原因,是想借机帮助赵国。《管仲论》: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功业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就的那天成就的,一定是有它兴起的原因。 3、指代处所。可译为“……地方”、“……根源”(7)。《石碏谏宠州吁》:骄,奢,淫,佚,所自邪也。——骄傲、奢侈、纵欲、放荡是走向邪路的根源。《桃花源记》:问所从来。——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送石处士序》:问道所由。——问清路上经过的地方。 4、指代对象。可译为“同……”、“和……”(2)。《范增论》: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义帝的生死,难道仅仅是楚国的兴旺或衰败,也是同范增的祸福相关联的。《上梅直讲书》: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和孔子一块过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才。 所suǒ❶ 处所,地方。《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无所滋蔓。”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 ❷ 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 ❸ 不定数词。表示约数。《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复还。”又《李将军列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止。”(陈:同“阵”。) ❹ 特殊的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前,表示“……的人”或“……的事物”等。《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与,不知。”(所与:所联合的人。知:同“智”。)《木兰诗》:“问女何~思,问女何~忆?女亦无~思,女亦无~忆。” ❺ 和“为”配合使用,表示被动。《史记·项羽本纪》:“先即制人,后则为人~制。”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❻ 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曰:‘~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论语·雍也》:“夫子矢之曰:‘予~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矢:通“誓”。) 所*suoCBF9 ❶地方;处所:住~/场~。 ❷机关或其他办事机构的名称:派出~/研究~。 ❸明代驻兵的地点,现已演变为地名:海阳~。 ❹量词。用于房子等:一~房子/一~学校。 ❺助词:~见~闻/为对手~利用。 ❻姓。 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议事之室:议室 高级官员办公之所:行辕 宰相处理朝政的地方:黄扉 黄阁 将帅办公的地方:军府 铃阁 宾署 宾帱 议幙 官吏办事处所:官曹 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衙门 府一级的衙门:府治 府衙 地方长官的衙门:阃台 高大的衙门:高衙 简陋的衙门:鸠署 古代官员办公的处所:公署 专员公署的简称:专署 行政公署的简称:行署 地方的办公场所:邑厅 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铃阁 县官办事的地方:琴堂 县衙 县堂 邑庭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县廷 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馆(领事~) 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公机关:使馆 古时街坊巡逻军卒驻扎、办公之所:铺舍铺屋 其他办公场所:所(派出~;招待~) 曹(计曹) 府 部 院 局 司台 省
另见:办事 工作 管理 官员 ☚ 办公场所 办公的大厅 ☛
数目 数目数(多~;少~;有~) 丽(其~不亿) 算(人畜无~) 作为计算标准的数目:基数 评定成绩或胜负所记的数目:分数 得分 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及格 得到规定的最高分:满分 实际的数目:实数 不定的数目:几(~本书;~百人) 大概的数目:所 不精确的数目:荒数 准确的数目:确数 准数 数目不多:有数 数目极少,微不足道:区区之数 极小的数目:空微 空积 一百或比一百略少的数目:百儿八十 一万或比一万略少的数目:万儿八千 极大的数目:百万 万万 天文数字 数目很大:广陌 数目之多:巨万 数目极多:丽亿 (由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数目) ☚ 数目 数额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长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地方 地方地(地处) 方 所 处(处所;方处;玩~;吃~) 境(身临其~)乡(乡土) 闾部 不知什么地方:何处 何地 何方 何许那廂 不定什么地方:随地 随处 随在 到处,随处:门阶户席 那边:那首 那畔 那壁(那壁廂) 那廂 所指向的地方:所向 上面说过的地方:该地 该处 这些地方:许处 另外的地方:别处 余处 他乡,别处:异土 两个地方:两头(~照顾) 各个地方:诸方 去的地方:去处 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四面受敌的地方:四战之地 四冲之地 靠近的地方:附近 极深之处:穷奥 最深处:极沉 地方狭小:弹丸之地 地方或居室狭小:容膝之地 地方极小:立锥
另见:地区 平坦 广阔 ☚ 地方 旁边 ☛
处所 处所处(方处;去~;玩~) 所(所在;哨~;失~) 场 境(仙~)许(何~人也) 虚 党 地方 表示处所:在 于(生~楚雄) 里(村~) 边(里~) 间(田~) 头(里~) 行 上(课堂~) 下(舍~) 搭(那~) 表示较近的处所:这(这儿;这里;这边;这畔;这块;这搭;这厢;这边厢;这壁厢) 此(~地) 指示处所:这的 同一个处所:一起 一块 某一地方,处所:角落 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安乐窝 胸无大志者的安乐窝:燕雀之居 关键重要的处所:机轴 机要的处所:机幄 阴凉的处所:阴凉处 远离尘俗的处所:霞表 幽僻的处所:高岸深谷 偏僻的处所:曲 隐蔽的处所:暗处 隐蔽的、做亏心事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暗室屋漏 (地方:处所)
另见:地方 场所 住地 ☚ 处所 所在地 ☛
指代 指代一般指:或 某 有(~些;~的) 泛指 旁指:他 别(~人) 旁(~的;~证)另(~外) 异 有所指:射 暗指某人某事:影射 暗射 隐射 伪作此语影射他事:讹语影带 无所指:之 焉 厥 其 莫 无 靡 没有 泛指:漫指 表示近指:以 是 此(~若;~人) 斯(如~) 今(~次;~番) 底(~物) 所(~事) 伊 之 兹 然凭(~地) 这(~儿;~里;~么;~样) 作 这个:兹(~事;念~在~) 尔(~外) 者个 遮个 这种:此种 该种 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么些 表示远指:伊(~人;~年) 彼(由此及~) 那(~儿;~么;~样) 恁(~时;~大;~时节) 厥 夫 那个:彼(此起~伏) 尔(~日) 谁个 那一个 那东西 那事情 表示虚指:其(忘~所以)
另见:指出 指点 代替 ☚ 指代 如此 ☛ 〖所〗 粵 so2〔鎖〕普 suǒ ❶ 住所,處所。戴名世《南山集.鳥說》:「乃托身非〜。」 ❷ 位置。諸葛亮《出師表》:「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也。」 ❸ 代詞,放在動詞前面,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於「……的人/事物」。孟軻《孟子.告子上》:「魚,我〜欲也;熊掌,亦我〜欲也。」 ❹ 與「為」組成「為…… 〜 ……」句式,表示被動。蘇洵《六國論》:「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劫。」
所军队编制单位。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明初,在京师及全国各个要害地区设卫所。系一郡者设所,连数郡者设卫。所分百户所、千户所两种:百户所辖兵一百一十二人,设百户领之;千户所辖兵一千一百二十人,设千户领之。参见“卫所制”条。 所见“卫所”(60页)。 所 所军队建制名。元、明皆置,即千户所。《明史·职官志五》: “所,千户所,正千户1人,(正五品); 副千户2人,(从五品); 镇抚2人,(从六品)。其属: 吏目1人。所辖百户所凡10,共百户10人,(正六品)。升授、改调、增置无定员); 总旗20人,小旗100人。” “洪武二年 (公元1369年) 置刻期百户所,选能疾行者200人,以百户领之。七年,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1卫统10千户所,1千所统10百户,百户领总旗2,总旗领小旗5,小旗领军10。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5千户所,大率以5600人为1卫,1120人为1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2人,小旗10人。” ☚ 绥靖镇总兵 塌西节度使司 ☛ 所suǒ❶处所,地方。如:住所,场所;各得其所。 ❷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如:研究所,派出所,指挥所。 ❸量词。如:两所房子,一所学校。 ❹助词。与“被”、“为”合用,表示被动。如:战士们被战斗英雄的事迹所感动。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表示中心词是受事者。如:大家所提的作战方案。用在“是……的”中间名词(或代名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者和动作的关系。如:这件事是大家所关注的。与动词构成名词结构。如:上级所批准的规划。 ❺姓。 所 所suo(一)代词。(A)用于动词前,与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动作的对象,有时也可指代处所等;“所”在动词“生”等前,还可指代动作的施事者,这种情况,先秦偶见,六朝后频见。“所”字短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修饰语等。相当于“……的东西”“……的事”“……的人”“……的地方”等。如: ❶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孟子·梁惠王上》“所”句:那么王最想得到的东西可以知道了。) ❷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史记·平原君列传》“所”句:这是百代的怨仇,又是赵国引为羞耻的事。) ❸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所”句:昏庸的君主奖赏自己喜欢的人而惩罚自己厌恶的人。) ❹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所”句:殽山的北陵,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❺初,明帝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南史·孝武昭路太后传》“所”句:当初,明帝少年时就失去了生他的人<生母>。)(B)用于介词前,与介词构成所字短语,指代介同的宾语,相当于“……的目的”“……的人”“……的原因”“……的地方”等。如: ❻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所”句:〔我〕见将军的目的,是想救赵国。) ❼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所”句:〔他的妻子〕问跟他一起吃喝的人,〔说〕都是富贵的人。) 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文选·诸葛孔明:出师表》“所”句: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士,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❾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靖节先生集·桃花源记》“所”句:见渔人,都很吃惊,问〔他〕从来的地方。) (二)助词,用于被动句动词前,构成“…为…所”的句式,相当于“被…所…”。如: ❿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史记·淮阴侯列传》“所”句:我后悔没采用蒯通的计策,竟被小儿妇女所欺骗。) (11)太祖为流矢所中。(《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句:太祖被飞箭所射中。)(三)不定数词用于数词、量词、数量短语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如:(12)自后,宾客绝百所日。(《世说新语·规箴》“所”句:从此以后,拒绝宾客一百来天。) (13)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所”句:老人走了一里来地,又回来了。)(14)皆生毛,长一寸所。(《汉书·郊祀志下》“所”句:都长了毛,毛一寸来长。) ☚ 遂 他 ☛ 所 所以古代驻军建制取村名的习俗。所,是明代防倭时驻军的建制,今多有以之为村名的,如荣成县的寻山所、乳山县的海阳所、海阳县的大山所,日照县的石臼所等。 ☚ 货郎鼓 饯行 ☛ 所[]suǒⅠ ❶ (处所) place: 住 ~ dwelling place; 各得其 ~ each in his proper place; 居无定 ~ without definite residence ❷ (用做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 派出 ~ local police station; 研究 ~ research institute; 诊疗 ~ clinic; 指挥 ~ command post ❸ (姓氏) a surname: ~ 忠 Suo Zhong Ⅱ (用于房屋等): 两 ~ 学校 two schools; 一 ~ 房子 a house; 这 ~ 医院建于1982年。 This hospital was instituted in 1982. Ⅲ ❶ (跟“为”或“被”合用, 表示被动): 被表面现象 ~ 迷惑 be misled by outward appearances; 为群众 ~欢迎 be welcomed by the masses; 为人 ~ 笑 be laughed at ❷ (跟动词连用, 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各尽 ~ 能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闻 ~ 未闻 unheard-of; 无 ~ 不为 stop at nothing (in doing evil) ❸ (跟动词连用,动词后再用接受动作的事物的词): 大家 ~ 提的意见 the opinions various people put forward; 我 ~ 认识的人 the people I know ❹ (跟动词连用, 动词后再用“者”或“的” 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 见者广 have wide experience; 他 ~ 考虑的,我们都没想到。 We never thought of what he did. 这是我们 ~ 拥护的。 This is what we support. ◆所部 troops under one's command; 所长 what one is good at; one's strong point; one's forte; 所得 income; earnings; gains; 所得税 income tax; 所好 inclination; 所属 what is subordinate to one or under one's command; what one belongs to or is affiliated with; 所谓 what is called; so-called; 所向披靡 carry the world before one; carry all before one; ever triumphant; ever victorious; have uninterrupted success; make a clean sweep of all obstacles wherever one goes; mow down all resistance; sweep away all obstacles; sweep forward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Wherever they went, the hostile army dispersed.; 所向无前(敌) be invincible [irresistible]; all-conquering; All fled before one.; be invincible wherever one [it] goes; break all enemy resistance; carry [sweep] all before one; ever-victorious; None can stand against one's might.; 所以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the reason why; 所以然 the reason why; the whys and wherefores; 所有 own; possess; possessions; all; 所有权 proprietary rights; ownership; title; proprietor ̄ ship; 所有制 ownership; system of ownership; 所有主 owner; holder; possessor; proprietor; 所在 place; location; where; 所在地 location; seat; site; 所在国 host country; countries in which overseas Chinese settle; 所长 bureau chief; head of an institute, bureau, etc.; 所址 institute; 所致 be caused by; be the result of; 所作所为 the doings (of ...); all one's actions; what one does; what one does and how he behaves 所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 所官署名。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设于各县的行政机构,多以所为称,后渐改为局。如初设劝业所,后为实业局,初设劝学所,后为教育局。北洋政府中央机构中也有以所为称的,如财政部所辖有盐务稽核所。 所suǒ❶ 所费不赀|所剩无几|所向披靡|所向无敌|所馀(余)无几|所作所为
❷ 畅所欲言|份所应为|见所未见|匡所不逮|理所不容|理所当然|力所不及|力所能及|靡所适从|目所未睹|前所未闻|前所未有|人所不齿|人所共知|任所欲为|势所必然|罔所顾忌|为所欲为|惟所欲为|闻所未闻|无所不包|无所不及|无所不能|无所不谈|无所不通|无所不为|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顾忌|无所回避|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有所不为|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难免|众所周知
❸ 不出所料|百无所成|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之|不知所终|从其所好|答非所问|大失所望|大势所趋|得其所哉|夺人所好|阿其所好|匪夷所思|锋芒所向|各骋所长|各从所好|各取所需|各擅所长|管见所及|果如所料|浑无所有|计无所出|尽其所长|空无所有|了无所有|茫无所知|靡知所措|莫知所措|莫知所谓|莫知所之|千夫所指|千人所指|强人所难|罄其所有|人望所归|人心所向|如有所失|若有所失|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殊失所望|随心所欲|听其所为|投其所好|罔知所措|忘乎所以|忘其所以|未知所措|物望所归|兴之所至|学非所用|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用非所长|责有所归|症结所在|众望所归|恣心所欲
❹ 不得其所|各得其所|流离失所|流移失所|流寓失所|死得其所|优劣得所|早为之所 所suǒ(8画)
  *所suǒ8画 户部 (1) 地方;一定的区域或位置: 处~|场~|住~|各得其~。 (2) 明代驻兵的地点,规模小于卫,分千户所、百户所两级。现在只用于地名: 海阳~(在山东)|前~(在浙江)。 (3) 某些机关或单位的名称: 税务~|派出~|指挥~|招待~|研究~。 (4) 量词。 1. 用于房屋: 一~房子。 2. 用于学校等(可以不止一幢房子): 一~医院|两~学校。 (5) 助词。 1. 跟“为(wéi)”或“被”搭配,表示被动: 为人民~拥护|被历史~抛弃。 2. 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见~闻|各尽~能|如上~述|我~读过的书|大家~提的意见。 所 ☚ 斲 斯 ☛ 所suǒ春秋以来的形声字。从斤,户声。本指伐木声huhu。中古以后音变。声母演变如惠穗、淮雖(虽的繁体字)、恚(huì,恨、怒)眭(suī,眼深)例。韵变如甫博搏、错醋、度踱(duó,慢慢地走)例。假借为处,古音通,指地方。如:住所|各得其所。现在指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如:研究所|诊疗所。转为量词,指房屋。如:两所房子。假借为虚词,放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如: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所|有所贡献|这是我们所反对的|这是他所提的意见。又放在动词前,跟前面“为”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为人所笑。组词如:所以。 所★常◎常
形声,从斤,户声,斤为斧子,故本义读hǔ,拟声词,伐木声,也作“许(許)”;又读suǒ,假借为处所,由此引申为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量词(用于房屋、学校、医院等),又假借为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短语。 【辨析】 所/处 见54页“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