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隆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隆阿?—1831清中期将领。满族,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嘉庆初年,以健锐前锋,从剿白莲教起义,自湖北转战四川并留驻。十年(1805年),任广州潮州镇总兵。十一年,败蔡牵于鹿耳门,擢头等侍卫,授台湾镇总兵。后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内阁学士、直隶提督、江西巡抚、山东巡抚。道光六年(1826年),任钦差大臣,率吉林、黑龙江骑兵三千,镇压张格尔。九年,因陕甘兵变,被劾,降任头等侍卫。后任和阗办事大臣。十一年(1831年),卒。 武隆阿?—1831满洲正黄旗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越二年离任。道光六年(1826),和卓后裔张格尔作乱,授钦差大臣参赞扬威将军长龄军务,率吉林、黑龙江骑兵平乱,建功加太子少保衔。次年复授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奏弃南疆西四城,遭斥。后被撤职召回。 武隆阿?—1831姓瓜尔佳氏,正黄旗满洲人。嘉庆初,以健锐营前锋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授副都统。十年(1805),授广州潮州镇总兵,因事降为二等侍卫。十一年,偕王得禄镇压东南海上义军,授台湾镇总兵。历参赞大臣,办事大臣、提督、巡抚。道光六年(1826),授钦差大臣赴新疆助长龄镇压张格尔叛乱,加太子少保,收喀什噶尔城。以未擒获张格尔夺官衔,授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九年,因事降头等侍卫,充和阗办事大臣。十年,召还,逾年卒。 武隆阿?~1831清中期将领。满族,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嘉庆初年,以健锐前锋,从剿白莲教起义,十年(1805年),历任广州潮州镇总兵、台湾镇总兵。道光六年(1826年),任钦差大臣,率吉林、黑龙江骑兵3000人,镇压张格尔。九年,因陕甘兵变,被劾,降任头等侍卫。后任和阗办事大臣。十一年卒。 武隆阿?—1831清朝将领。七十五之子。监生出身。嘉庆元年(1796)至七年(1802),随军于湖北、四川等省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军。由副前锋校升头等侍卫、副都统。八年,署贵州古州镇总兵。次年,调署广东潮州镇。后获咎降为二等侍卫。十一年(1806),以东南海上起义军首领蔡牵攻台湾,奉命赴台湾,于鹿耳门败蔡牵。十二年,授台湾镇总兵,继续镇压东南海上起义军。二十五年(1820),回旗,授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道光二年(1822),调西宁办事大臣。改江西、山东巡抚。六年(1826),授钦差大臣,赴新疆参赞长龄军务,镇压张格尔叛乱,加太子少保,复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等4城。后以未擒获张格尔,夺官,授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任内请增省新疆武职官制,奏定保送伯克章程,请设喀什噶尔等3城银库等,均被采纳。九年(1829),因事后降头等侍卫,充和阗办事大臣。十年,回京。 武隆阿?—1831瓜尔佳氏。满州正黄旗人。清嘉庆初年由监生补键锐营前锋。曾随其父镇压四川等地起义,升副都统。1805年(清嘉庆十年)为总兵官,不久因过降为二等侍卫,被发往台湾军营。1806年在鹿耳门(在今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镇压蔡牵起义有功,升福建汀州镇总兵官。后调任台湾镇总兵以及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道光年间,历任西宁办事大臣、直隶提督、江西及山东巡抚等职。死于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