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国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城南15km,面积572.57km2,保护区平均海拔1200m,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m。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南北长52km,东西宽约22km。海拔1500m的山峰有112座。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2~18℃,极端低温-15℃;年降水量一般为1486~2150mm,相对湿度78%~84%,平均无霜期235~272d。地处117°24′~117°53′E、27°35′~27°55′N之间。1979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同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区计有哺乳动物24科46属100余种,约占中国哺乳动物总数的1/4;鸟类12目31科372种,约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4;山溪鱼类30多种;两栖类33种,爬行类80种,其中蛇类64种,蜥蜴类15种、龟鳖各1种。昆虫31目240多科2万余种,其中金斑缘凤碟尤为珍贵稀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穿山甲、猕猴、云豹、黄腹角雉等,此外还有脆蛇蜥、丽棘蜥、五夷山瑞蛙、白蝙蝠、四脚泥鳅等稀有罕见动物。兽类100余种。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约95%,其中98%为天然林。1987年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350~1400m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000~1400m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100~1850m为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800~2158m为中山草甸带。竹类有42种,8000hm2竹林。保护区有植物18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500多种,152科,713属,且有多种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保护区也是“蛇的王国”,估计有蛇1000万条。武夷山风景如画,前人诗云:“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指九曲36峰的自然风光。武夷山划有7个风景区,36峰、72洞、99岩、108景,主要集中在九曲溪沿岸和山北一带。1999年12月,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11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建阳、崇安、光泽等县交界地区。面积约576平方公里。九曲溪穿流红层盆地,碧水丹山,景色秀丽。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亚热带森林植物荟萃之地,亚热带动物园,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植物有近4000多种,其中有银杏、水杉、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蛇类、云豹、金猫、黑麂等。已被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 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uyishan ziran baohuqu在福建省崇安县、光泽县和建阳县交界处,是武夷山脉东北部海拔最高的地段,面积约有57 60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约35 200公顷,实验区约22 400公顷。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及珍稀动植物。本区山高谷深,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 158米,周围有1 500米以上的山峰120座,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阻留了来自海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8℃,降雨量2 000毫米。由于构造运动和溪流深切侵蚀,造成许多高差悬殊的山块、峡谷和山间小盆地,因此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并形成多种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植物种属丰富,各类植物共有4 000多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有1 800多种;林中优势树种既有温带常见的壳斗科,又有亚热带分布最广的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安息香科等,反映出其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特性。区内天然植被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部分,森林覆盖率高达98%。特别是分布于1 1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既是这一地区最稳定的植被群落,又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树种有木荷、甜槠、铁椆、丝栗栲、红楠、苦槠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及亚热带山地草甸。区内珍稀树种约有50多种,著名的有伯乐树、鹅掌楸、银杏、黄山木兰、银钟花、半枫荷、假人参、南方铁杉、凹叶厚朴等,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名录的有22种。区内竹类资源有60多种,四方竹、肿节竹等均为本区所特有,故有“竹乡”之称。蕨类有100多种,苔藓260多种。丰富的植物资源又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据统计,全国昆虫共有32个目,这里就占31个目;鸟类有400多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哺乳类近100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两栖类有33种,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爬行类有73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蛇类有64种(毒蛇占1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猫、黑麂、猕猴、短尾猴、小灵猫、毛冠鹿、穿山甲、黄腹角雉、白鹇等;其中有很多特有的罕见动物,如草鸮(猴面鸟)、眼镜蛇、崇安髭蟾(角怪)、丽棘蜥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较为集中的大竹岚、挂墩一带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和亚洲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钥匙”,并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79年,并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研究生物区系、森林生态系演变及综合利用的理想基地。 ☚ 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建。位于福建武夷山市与光泽、建阳二县之间,面积56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峰黄岗山2158米。地貌受邵武——河源深大断裂带控制。溪流沿断裂而下切,形成深邃峡谷。山谷高差最大可达500米以上,一般为200米左右。复杂的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各种不同特点的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国外众多生物学家曾至保护区的桂墩、大竹岚等地采集标本,桂墩被认为是研究中国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的门户。区内高等野生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4科46属;鸟类234种;爬行类72种;两栖类22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两千余种,分属31目200多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大小灵猫、猕猴、短尾猴、华南虎、云豹、毛冠鹿、黄腹角雉、红嘴相思鸟等。大竹岚蛇64种,总数超过大连蛇岛,仅五步蛇就有50万条以上。区内植物1800余种,且多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如银杏、楠木、钟萼木、桂花木、花榈木、香果树、降香黄檀、紫檀、亮叶青冈、红豆杉,及厚朴、三尖杉、三节茶、十大功劳等。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 虎啸岩 5. 武夷山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