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f·李斯特与w·罗雪尔的货币需求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F·李斯特与W·罗雪尔的货币需求思想

F·李斯特与W·罗雪尔的货币需求思想

F·李斯特(1789~1846年)和W·罗雪尔(1817~1894年)均为德国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先驱和创立者。他们分别从社会历史的研究角度论及到货币需求问题。
李斯特以其“生产力学说”而著名,他并以这种观点解释货币需求。他认为,从生产力论的角度看,货币的持有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对货币的支配权,而对货币的支配权又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生产力。他说:“一个国家可能获得国内贸易方面所始终需要的那部分现金的支配权,主要是由于它能够保有或生产的交换的便利而言与贵金属交换便利程度最相接近的那些商品的价值。”(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42页)他的结论是: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力水平高,才能保有它们需要的货币量,这样的国家不必担心货币的大量流出,因为这会导致国内物价低落,很快使货币流回本国。
关于纸币需要量,李斯特的观点与古典学派甚相接近。他说:“大家承认,一国所能投入或保持流通的纸币数量,决定于它所保有的金属货币量的多少。不论哪一个银行,总是力图按照仓库里所存金属量的多少,来扩充或限制它的纸币流通量和业务的”(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4页)。需要指出,李斯特的这个观点是就一国的国内贸易而言的。他认为,如果扩展到国际贸易,情况将会完全不同。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悬殊很大,工业和资本处于劣势的国家将很难保持自身的平衡,并导致货币流通发生紊乱。他为此提出不发达国家(当时的美国、德国等)需采取国家干预及关税政策。
罗雪尔着重以历史方法论证货币需求问题。他认为,一国的货币确有一个客观的限量,超过这个限量,只能促使货币贬值。他说:“任何国家的交易只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超过了这个限度,货币的价值就要下降。”(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讲义大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5~86页)罗雪尔为此证之以历史事实: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有1.7亿皮阿斯特(西班牙银币名),1600年,增至6亿以上;1809年,增加到18.24亿。这期间,贵金属价格大量下跌,至17世纪中叶,发生一场遍及半个地球的通货膨胀。

☚ N·西尼尔的节欲利息论   J·劳和A·韩的信用创造论 ☛
000022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