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注释】 淮:淮河。 枳:也叫“枸橘”,似橘而味酸苦。 徒:徒然,白白地。 实:果实。 【赏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是有名的智辩之士,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得知,遂与左右大臣商量,定下计谋,有意要将其羞辱一番。于是,在楚王为晏子设宴洗尘时,军士绑了一个罪犯来见楚王,声称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趁机对晏子说:“齐国人都喜欢偷窃吗?”晏子灵机一动,笑容可掬地回答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意思是:橘树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成了枳,树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不同。 橘树生长地不同,结出的果实味道不同,本是自然界植物生长的一种现象。晏子却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反击楚王说,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但到了楚国就喜欢偷盗了,这就像橘树生在淮北就成了枳一样,大概是楚国的水土使然吧!晏子的回答十分巧妙,既回答了楚王的问题,还借机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结论,令楚王自讨没趣,甘拜下风。 晏子出使楚国时,离齐桓公称霸过去了100年,齐国盛世不再,虽然雄风犹存,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楚国自庄王之后,国力日强,迅速跃居五霸之列,日益骄横。在这种形势下,晏子使楚,受到楚王戏弄,便不足为怪了。 但是这一回合的外交战,却是以晏子的胜利而告终的。晏子谈笑自若,巧施辩辞,不辱使命,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表现了他巧妙的外交辞令和过人的论辩才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枳,似橘而小,味涩。此句讲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由橘而枳,其桥梁便是由淮南至于淮北,水土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由此可见环境的重要性,故俗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之所以择芳邻三徙其居,正是这个道理。 ☚ 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人食,悖。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