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北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北曲

南北曲

南曲、北曲的合称。

☚ 集曲   南北合套 ☛
南北曲

南北曲

参见“北曲”、“南曲”。

☚ 南曲   南戏 ☛

南北曲

南北曲

清散曲别集。蒋士铨作。一卷。收套数十二套,均为写景、题画之作。作者承明梁辰鱼、沈璟馀风,多作南曲,集中除一套外,均为南曲套数。风格凝炼、端谨、绵丽,被任讷《散曲概论》列为清代散曲“南曲派”的代表作。《忠雅堂诗集》本,清乾隆壬午(1762)刊。

☚ 樊榭山房北乐府小令   自怡轩乐府 ☛
南北曲

南北曲

南曲、北曲的合称。在元代,北方盛行的杂剧和散曲,用的是北曲; 南方的南戏及以后的传奇,用的是南曲。北曲为中州的音韵,南曲是大江以南的音调。由于南方与北方在语言特点、地理环境、经济条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音乐上,就形成南曲与北曲的分野。
南曲与北曲的音乐风格差异颇大。北曲有十二宫调,南曲有九宫十三调。北曲字较多因而节拍较快,南曲字较少因而节拍较慢。在板式上,北曲板拍的缓急,变动不拘,常有一字而下三四板的; 南曲则每宫每支都有一定的格式。在旋律上,北曲多用大跳进行,南曲则多用级进与小跳进行。因此,古人认为北曲“词情多而声情少”; 南曲则“词情少而声情多”。此外,北曲的衬字多,南曲的衬字少 (所谓“衬不过三”)。北曲用七音阶,无入声字,南曲用五音阶,有入声字。北曲早期演唱以鼓、笛、拍为伴奏乐器(后以弦乐器伴奏为主),南曲则以箫笛伴奏。这种差别综合起来,便形成北曲高亢粗壮,南曲婉转妩媚的特点。明·王世贞《曲藻》:“大抵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而“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便是对南北曲之间风格差异的极好说明。
南曲和北曲也有共同点。在音乐结构上,它们都采用曲牌联套体形式,不过,由于这两种声腔的风格不同,各自的发展条件不同,南曲和北曲各有自已的联套形式与联套方法,二者各不相混。但自13世纪下半叶起,由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南北曲之间的交流,此后的南曲便开始吸收北曲的成份,出现了“南北合套”这种套曲形式。到16世纪昆山腔兴盛,更大量吸收北曲的艺术成果,形成了南北曲合流的局面。

☚ 元曲   南曲 ☛

南北曲

❶散曲。一名《有正味斋南北曲》。清吴锡麒撰。一卷。锡麒有《花帘词》已著录。此编收小令约七十首,套数十余套。作者多写套数和南曲,不专写北曲小令。小令风格近似张可久,套数风格近似王磐。受南曲影响较大,风格柔多于刚。有《散曲丛刊·清人散曲选刊》本。
❷散曲。清蒋士铨(1725—1785)撰。一卷。士铨有《红雪楼九种曲》已著录。此编约存套数十余套,南曲较多,北曲仅一首。风格凝炼、绵丽。有《忠雅堂词集》附刻本。
❸散曲。清人吴藻撰。一卷。藻有《香南雪北词》已著录。作者为商人之妇,多有才艺,其词有较高水平,其曲亦多有可读,风格哀艳缠绵。有《香南雪北词》附刻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