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北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北榜明初处理南北地区科举名额的事件。又称“春夏榜”。明初,科举取士,不分南方人、北方人。洪武三十年(1397)春,会试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纪善取录宋琮等五十一人(一说五十二人)皆南方士人。三月,廷试擢陈䢿为状元。榜发后,引起众议。因考官皆南方人,故北方诸生谓三吾私其乡。朱元璋怒,命侍读张信等复阅,仍不合意。时传张信等以北人陋卷进呈,朱元璋更怒,杀白信蹈、张信及状元陈䢿等,戍刘三吾、宋琮于边,并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中第者皆北士及川陕人。因此科先后两次发榜,分别为南人、北人,故时人称此事为“南北榜”。又因两榜分别于春、夏而发,故又称“春夏榜”。此案对确定南北取士名额影响颇大。至洪熙元年(1425),正式确定会试分为南、北取士,各定名额。后又分南、北、中卷取士,最终确立了会试录取名额“分地而取”的制度。参见“南卷”、“北卷”。 南北榜 南北榜亦称“春秋榜”。明代科举取士的一项制度。明初,科举取士,不分南方人、北方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会试主考官刘三吾、纪善、白信蹈录取的五十二名进士皆为南方人。发榜后,引起众议。因考官皆为南方人,故有私偏同乡之嫌。朱元璋为平舆论,斩杀了主考官及此榜状元。又亲自阅卷,于六月重新录取了任白安等六十一名进士,全部是北方人。时人称此科发榜为南北榜。此事件后,会试取士,因南人、北人之额,颇费考官周折。至洪熙元年(1425年),正式确定会试分为南、北取士。名额为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占十分之四。至宣德、正统年间,又分成南、北、中卷。即在一百个名额中,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会试录取名额“分地而取”的制度,由此确立下来。 ☚ 左榜 南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