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桑污叶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桑污叶病smudgy leaf

夏秋季为害桑树叶片的病害之一,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辽宁和台湾等省区的各蚕区都有发生。病叶加速硬化,摘下后容易萎凋,降低叶质,影响夏秋蚕的饲养(图)。


桑污叶病
1. 病叶 2. 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 桑污叶病的病原为桑刀孢霉菌,丝孢目,暗梗孢科,刀孢霉属。学名为Clasterosporium moriSyd。在叶背发生的污煤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的菌丝体以附着器匍匐于叶片背面的表皮上,另有一部分菌丝,则从气孔侵入组织内吸取养料。分生孢子梗为棒状,有分隔,大都从匍匐菌丝体生出,但也有从气孔中生出和成丛,由表皮下突出者。分生孢子梗的顶端部,一般有数个小突起,为分生孢子着生之处。分生孢子梗的长宽为33~56×4~6微米,分生孢子幼嫩时为无色,以后变成褐色,壁厚,形状多种,着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的,有倒棍棒形,圆筒形或纺锤形等,有2~9个分隔,长宽为25~37×4~6微米。直接着生于菌丝体上的分生孢子为棍棒状,上端粗而基部细,有4~9个分隔,长宽为46~64×3~6微米。分生孢子萌芽时一般有1~3条发芽管,以两端的细胞萌芽者为多。新产生的分生孢子,有的即使尚未形成隔膜,也能抽生发芽管。
侵染 污叶病菌主要以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越冬,于第2年夏秋季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而进行初次侵染。于6月中旬接种的,潜育期为26天,由初次侵染到再次侵染的间隔时期为21天,潜育期的长短与气温高低有关。凡能在病叶中越冬的菌丝体,其先决条件为病叶不腐烂,凡冬季降雨量较大时,病叶在自然情况下容易腐烂,则大大减少越冬菌量而减轻翌年的发病程度。此外,高温高湿有利病菌的侵入并缩短潜育期,发病即较普遍。其它促使叶片老化的因素,也会导致污叶病的加重发生。
病症 发病开始时叶背上先形成污煤状的小霉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较大的霉斑,并且互相联合,使整张桑叶的背面覆上一层污霉,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和叶背霉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有时也出现变色斑,其大小范围和叶背霉斑的大小范围相同,所呈变色因桑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灰黄色或暗褐色。
防治 冬季落叶后,做好桑园清洁工作,或在初冬下霜前,结合防治其他叶部病害,进行“摘羊叶”以减少越冬菌源;注意开沟排水,以减低桑园湿度,抑制病菌孳生蔓延;结合其他桑病,如里白粉病等的防治,可进行药剂喷治。

桑污叶病smudgy leaf

为害桑树叶片的一种病害。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辽宁和台湾等省区;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病叶背面蒙上一层黑色煤污状病斑,使叶质变劣,提早硬化。本病多发生在将硬化的叶片,常与黑白粉病并发。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梗孢科穿孢霉属的真菌(Clasterosporium mori Sydow),主要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宜采用选栽抗病品种;晚秋季彻底消除病叶,沤制堆肥;合理采叶,防止叶片硬化;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锌500倍液喷布等措施防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