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中国近代企业家。曾为国内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以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
幼名:长泰
学名:吴起元
字:直蜚、张寒叔正、季直、树人
号:啬翁
别号:处默、张季子、季子
晚号:啬庵
笔名:烟波钓徒、啬、默
尊称:张四先生
人称:啬公
别名:元方、处默、张育才、宜官、宜宦、烟波钓叟、啬厂、啬广、啬叟、默
影射名:章骞

张謇

啬翁自订年谱二卷张謇自编 张祖贻
续编
1925年铅印本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张孝若中华书局1930年2月版740页,(台湾)学
生书局1974年版522页,(台湾)文海出
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八十辑
(总791)影印本648页
张季子简谱一卷(《张季子九录》本)
张南通先生荣哀录(《张季子九录》附编十卷)
张孝若中华书局1931年版
中华书局1931年版
张謇故事
张謇传
张謇传记
章铎声
宋希尚
刘厚生
上海儿童书局1946年3月再版34页
(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版50页
上海龙门联合书店1958年4月版288页,
上海书店1985年4月版288页
张謇日记(28册)
张謇和立宪派
张謇的生平
张謇
李时岳
宋希尚
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中华书局1962年12月版110页
(台湾)中华丛书编委会1963年版498页、
1966年10月再版511页
张謇与沈寿
张季直传记(附年谱年表)
张南通先生(謇)荣哀录
钱佚樵
张怡祖
许彭年 孔容照
(台湾)畅流半月刊社1965年版
(台湾)文海出版社1965年1月版558页
(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九十七辑(总968)影印本654页
张謇
张謇的教育思想
近代两位水利导师合传——张季直传
张謇
南通张季直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纪念集
包村
瞿立鹤
宋希尚
彭卫
李通甫
中华书局1965年5月版32页
(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版319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115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121页
(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六十二辑(总615)影印本207页
张謇传记刘垣(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第十三辑(总128)影印本288页
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
追踪张季直先生的志业与精神
张謇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
章开沅
张渊扬
徐崙
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360页
申报1947年7月1日
文汇报1961年12月26日,辛亥革命五十
周年纪念论文集(下)第408页
张謇平议
张季直与范肯堂(当世)之交谊
李时岳
耘农
文汇报1962年4月3日
*中央日报1962年6月29日,*近代史事
与人物第84页
辛亥革命后张謇与袁世凯的关系——介绍部分
张謇未刊函电
章开沅光明日报1963年4月10日
记张謇(季直)
张季直与宿迁徐公司
张謇传
名人录——张謇
宋希尚
蔡石如
李文权
*国语日报1966年8月27日
*中央日报1966年9月10日
中国实业杂志1912年8期
国闻周报1926年3卷2期
我父张謇公考中状元的经过
张謇(1853-1926)
张孝若内外杂志1936年1期
大众知识(北平)1936年1卷4期
实业家张謇之经济思想
张季直先生评传
张謇传
张季直先生年表
张季直的生平与事业
马一行
王森然
蒋逸雪
沈依农
新史地双月刊1937年1期
国民杂志1941年1卷8期
说文1942年3卷8期
江苏文献1942年1卷7、8期
新世界(重庆)1944年6期
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
张季直先生
张季直先生的教育思想
彭泽益
沧海
张渊扬
东方杂志1944年40卷14期
雄风1946年1卷2期
南通学院院刊1947年4期

企业家张季直(中兴与洋务之六)
张謇传(附兄詧传)
张謇与中国水利
张季直先生及其事业
张季直在南通的地方建设
张謇与大生纱厂之创立
也论张謇
论张謇的企业活动
关于《张謇日记》
张季直中状元的故事
张謇的悲剧
关于对张謇评价的几个问题
有关张謇的三件新资料
张謇庚子日记笺注(选录)
论张謇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活动
张謇与李鸿章
张謇与袁世凯
张謇与沈寿(1——17)
城北
冒鹤亭
宋希尚
沈燕谋
张正藩
朱昌崚
畅明
黄逸峰
祁龙威 姚能
半夏楼主
曹从坡
刘和惠 杜文焕
卞孝萱
历史系
陈本铭
宋希尚
宋希尚
钱佚樵
知识与生活1947年7期
国史馆馆刊1948年1卷2期
*畅流1951年3卷11期
*民主评论1953年4卷6期
*中国地方自治1953年1卷8期
*清华学报(新)1960年2卷2期
江海学刊1962年2期
学术月刊1962年3期
江海学刊1962年5期
*畅流1962年25卷7期
江海学刊1962年7期
江海学刊1962年8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16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16期
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63年1期
*畅流1963年27卷2期
*畅流1963年27卷5期
*畅流1963年28卷1期——1964年29
卷4期
张謇与沈寿补篇
关于三本张季直的传记(1——2)
艰辛创业忆张謇
一个不屈服的穷学生——追忆张南通父子(上、
中、下)
钱佚樵
逯耀东
李咏湘
徐白
*畅流1964年29卷5期
*民主评论1964年15卷9、10期
*春秋1964年1卷5期
*文星1964年14卷5期—15卷1期
张季直在开国前后
南通张季直先生事功与文学(上、下)
辛亥苏州独立与张謇
龙云海
邵镜人
沈云龙
*春秋1965年2卷1期
*民主宪政1965年28卷10、11期
*艺文志1965年1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第二辑(总20)·现代政治人物述评(下
卷)第61页
论张謇实业活动的目的
张季直与其南通事业
张謇与苏北经济建设
谢本书
周天贤
郁启明
经济研究1966年1期
*古今谈1966年11期
*畅流1966年34卷3期,*江苏文物1978
年11期
我所亲炙的张季直先生
南通状元张謇
张季直及其《柳西草堂日记》(上、下)
张謇(1853-1926)
宋希尚
邵镜人
沈云龙
*艺文志1967年24期
*中外杂志1967年2卷4期
*传记文学1967年11卷4、5期
*传记文学1973年22卷6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60页
在中国水利史上首先主张以科学治水的张謇
张季直与李仪祉——最难忘的两位老师
末代状元张謇的故事
张季直之生平与事功
张謇在清末民初之政治活动
南通状元张謇新传
宋希尚
宋希尚
东郭牙
张正藩
宋志謇
邵镜人遗著 王成
圣校订
*文艺复兴1975年66期
*中外杂志1976年19卷1期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2期
*反攻1976年408期
*东吴文史学报1977年2期
*中外杂志1977年21卷6期
张季直的风趣
中国近代教育家(二)张謇
宋希尚*江苏文物1977年1期
*国教之友1977年426期
从状元到资本家——《张謇评传》选载之一、之
章开沅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2、3期
张謇及其改良主义思想
张季直先生与江苏
大生资本集团的建立者——张謇
张謇与通州师范
林健发
程沧波
邹强
陈乃林
*史潮1978年4期
*江苏文物1979年2卷8期
群众论丛1980年1、3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4期

我对张季直先生的认识
一代霸才张謇(1——4)
试论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
张謇辛亥日记(节录)笺注
试论张謇从立宪到共和的转变
状元改行——张謇小传
论张謇的教育思想
张謇经济思想初探
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的嚆矢——张謇和南通师范
的创建
沈怡
王成圣
陈乃林
祁龙威
罗华庆
有清等
陈乃林 蔡霖村
周月思史全生
陆文蔚
*传记文学1980年37卷5期
*中外杂志1981年29卷1——4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3期
江汉论坛1981年3期
青年一代1982年1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2期
江海学刊1982年1期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2期
论张謇的教育思想
张謇的教育思想及其所倡办的教育事业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
刘圣宜
王梦凡
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4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1期
中国建设1983年2期
试论张謇的爱国思想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二
张謇
张謇与通海垦牧公司
从状元到事业家的张謇
中井英基副教授谈张謇的企业者活动
陈乃林
宋伯胤
刘圣宜
刘圣宜
黄然
南京大学学报1983年2期
博物馆研究1983年3期
中学历史教学1983年5期
江海学刊1983年5期
文物天地1983年6期
经济学术资料1983年8期
张謇为什么提出棉铁主义
张謇拥袁试析
张謇与师范教育
试论张謇的政治思想
民国初年袁世凯政权的经济政策与张謇
张謇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张謇“夺魁”小考
张謇与戊戌维新
从状元到资本家的张謇
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
张謇哲学思想探微
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张謇
杨汉鹰
罗华庆
陈有清
张炳清
(日本)野泽丰
黄然
吴仁安
黄逸平
章开沅
邱捷
顾平
江汉论坛1983年9期
历史教学1983年12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1期
克山师专学报1984年1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2期
文物天地1984年4期
上饶师专学报1984年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6期
文史知识1984年9期
新观察1984年15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5年创刊号
中国博物馆1985年1期
张謇与利用外资
武昌起义前后张袁关系论
张謇和辛亥革命
张謇办实业概况
张謇
张謇
张謇
张謇
南张北周(张謇、周学熙)
张謇
曹均伟
夏林根
陈乃林 蔡霖村
洪维青
骆承烈
陈翊林
朱拙存
徐和雍
黄汉民 郝紫萱
朱信泉
上海经济科学1985年2期
学术月刊1985年10期
一次反封建的伟大实践第494页
工商史料(二)第1页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第82页
中国百名人传第514页
中国历代名人传(三)第1666页
中国近代名人小传第316页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第66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辑第
72页,民国人物传第1卷第259页
从状元到民族资本家——近代实业家张謇
张謇
李书源
(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251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1分册第36页
张謇(1853—1926)
张謇(1853—1926)
张謇(1853—1926)
张謇
张謇(1853—1926)
张謇
张謇日记庚子年选注
张謇(1853—1926)
贾逸君
黄国梁
丁明宽
杨荫深
张敏孝
(美)勃 德等编
祁龙威
庄 葳等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实业第1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第318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512页
中国文学家列传第486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29页
中华今代名人传第12页
历史论丛第3辑第333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257页

张謇传
张謇
张謇关系事业调查报告书
论张謇的矛盾性格
辛亥前后的江北名流(张謇、沈云沛、许鼎霖)
《张謇评传》之余十题
张謇(1853-1926)
辛亥革命前后张謇的转变
通州三生——朱铭盘、张謇、范当世
唐祖培
汤志钧
(日)驹井德三
章开沅
沈蕃
包谦六
周邦道
逯耀东
沈云龙
*民国名人小传第151页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上册)第369页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30页
华中师院科学研究论文集1963年1期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43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6辑第173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24页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第687页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辑(总20)·现代
政治人物述评(下卷)第61页
张謇邵镜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九十五辑(总
950)·同光风云录第306页
张謇及其事业左舜生*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五辑(总49-50)·
万竹楼随笔第251页
张謇
张謇字季直
金梁近世人物志第298页
名人录第6页
张謇在辛亥前夕政治思想的转变(加)陈志让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2285页
张謇与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 謇(1853-1926)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张謇被列入袁世凯的“嵩山四友”
张謇在通州师范禁剪辫子
张謇为南京临时政府筹款的经过
张謇在辛亥五月进京活动的一斑
张謇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考实
张謇起草清廷逊位谕旨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的言论片断
张謇任南京政府事业部总长从未到职
张謇在洪宪帝制运动前后的二三事
张謇为南京临时政府筹款时间之考实
张謇
张謇(1853-1926)
刘厚生
朱信泉
傅志明
编纂组
胡適
孙渠
瞿镜人 徐海萍
管劲丞
管劲丞
管劲丞
管劲丞
蔡观明
孙支厦
曹印毕
于海遥
蔡冠洛
章开沅
辛亥革命回忆录(六)第261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第357页
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发展第587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83页
胡適文存三集(四)第1087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53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54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59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63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56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54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62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61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152页
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14页
清代七百名人传(上)第570页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一卷)第361页

张謇

近代实业的开山鼻祖:张謇传
实业之梦:张謇传
科教兴国的先驱:教育家张謇传
末代状元张謇家族百年纪
状元张謇
于右任与张謇之间的情谊
想起了张謇
张謇与黄海滩涂垦植事业
论张謇的矛盾性格
论张謇的改良主义
翁(同龢)、张(謇)交谊与晚清政局
张謇和南通水利
张謇与江苏交通
辛亥革命前后的张謇
张謇教育思想述评——兼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
试论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和活动——兼析张謇
的《筹划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呈》
行 人
张学君
程斯辉 刘光侠
常宗虎
赵 鹏
傅德华
陈 辽
朱维群
章开沅
江 民
章开沅
陈卫东
张仲铭
章开沅
雷克啸
曹均伟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24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91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3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79页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爱国报1987年1月8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9月1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9月13日
历史研究1963年3期
江海学刊1963年9期
近代史研究1981年1期
中国水利1984年7期
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5年6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1期
锦州师院学报1986年2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6年2期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
张謇的实业活动
张謇的变法思想和活动
前世纪的张謇
论张謇的地方自治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试论张謇的法律思想
略论张謇开放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张謇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主要特点
试论张謇“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
试论张謇的救国道路
爱国实业家张謇事略
张謇与中国近代化
试论张謇的爱国思想
刘圣宜
赵葆惠
曹均伟
曹从坡
周月思
陈 莉
曹均伟
朱荣华
张喜阳
陈建军
季云飞
童 斌等
章开沅
安静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
齐鲁学刊1986年5期
中学历史1986年5期
人物1986年5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增刊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1期
江海学刊(经济社会版)1987年1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7年2期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87年3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3期
学术月刊1987年3期
江苏地方志1987年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4期
北方论丛1987年4期

立宪主义者张謇(日)藤冈喜久男著
梁 侃译
江海学刊1987年6期
论张謇的棉铁主义
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謇经济思想概论
张謇的经营之道
状元实业家张謇
关于张謇的再认识
张謇文化思想的时代环境
状元张謇与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
南张北周的实业活动与日本
略论张謇的实业活动及其实业家精神
关于张謇的历史评价
西学东渐与张謇的社会改革
论张謇教育思想和办学活动的特点——兼评与
洋务派、维新派在教育上的异同
谢本书
梁 侃
丁长清
郭庠林
徐万民
章开沅
曹从坡
曹志君
周启乾
唐文起
姜 铎
周月思
陈本铭
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6期
江海学刊(文史哲)1987年6期
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6期
学术月刊1987年11期
三月风1987年11期
江海学刊1988年1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8年2期
文博1988年2期
日本研究论丛1988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2期
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3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8年3期
教育评论1988年3期
张謇与淮南盐垦公司
我国早期博物馆的创办者——张謇
论张謇政治思想的发展
张謇对外开放思想与近代精神文明
张謇与涩泽荣——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
严学熙
高荣斌
杨汉鹰
黄清根
(日)中井英基著
曲翰章译
历史研究1988年3期
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4期
江汉论坛1988年5期
江汉论坛1988年5期
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7期
一个知识分子跨越世纪的选择
试论张謇从封建官僚到民族资本家的转化
张謇与南通“近代化”模式
张謇袁世凯洹上会晤探
盛 斌
单 强
伍贻业
庄安正
读书1988年9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1期
历史研究1989年2期
南通师专学报1989年2期,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1991年1期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
张謇的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
张謇与近代江苏渔业
张謇变法思想述评
试论张謇实业与教育互孳乳的思想
论张謇教育与经济相辅相成思想及实践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张謇与中国近代教育
张謇人才思想简论
张謇与辛亥江苏光复
试论张謇的财政思想
试析张謇“实业、教育救国”的思想基础
儒家传统与张謇的一生
张謇的海涂开发规划思想和实践
张謇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张謇言论
比较“南张北周”的实业道路
张謇代程德全所拟奏折剖析——兼论张、程尚
未从主张立宪转向共和
李建求
陆伯生
王铭农等
华友根
张海声等
蕲阳侠
马伯煌
谭玉苗
顾 栋
吴 讱
王赓唐 汤可可
焦国萍
李怀印
朱冠登
卜贵林
罗继祖
林庆元 罗肇前
吴 讱
教育与职员1989年7期
江苏教育(中学版)1989年10期
中国农史1990年2期
社会科学1990年2期
丽水师专学报1990年2期
华中师大学报1990年4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4期
历史教学1990年8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期
南京师大学报1991年1期
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1期
思想战线1992年1期
学海1992年1期
中国农史1992年3期
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1期
史学集刊1993年1期
史学月刊1994年2期
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3期
论张謇创业的系统化精神
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
张謇与清末江苏裁厘认捐活动
张謇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活动
张謇爱国主义思想略论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士商”——张謇与涩泽荣一
之比较
张文辉
熊秋良 李 玉
张海林
程绍珍
唐文起
马 敏
江海学刊1995年1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3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6期
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6期
江海学刊1995年6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对张謇导淮几个问题的探讨
张謇《代某公条陈朝鲜事宜疏》考析
张謇与中国近代军事改革
张謇练兵史料选辑
独辟蹊径 绝代典型——略论张謇爱国主义的
现代启示
庄安正
戚其章
季云飞
张爱平
徐良伯
江海学刊1996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1期
档案与史学1996年1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1期
张謇经济近代化模式中的官商关系
略论张謇的政治追求
张謇与中日甲午战争
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
张謇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张謇捐事档案
试论张謇关于厘金税的思想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
盐垦事业的再分析
范继忠
杨东梁
谢俊美
朱 英
崔微圃
张爱平
(韩)申义植
苑书义
林 刚
河北师院学报1996年2期
清史研究1996年2期
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96年4期
齐鲁学刊1996年5期
档案与史学1996年6期
江海学刊1996年6期
学术研究1996年10期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1期
张謇“地方自治”研究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
张謇商业经济思想简论
论张謇的官助民办企业思想
张謇与维新运动
论张謇的经济思想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论略
张謇弃官办实业原因探析
论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和特色
论张謇的外聘人才观
论张謇“实业救国”的经济思想
国内外张謇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张謇癸卯东游日本及其影响研究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与中韩文化交流
张先生传
王 清
朱 英
黄清根 张 扬
杨宏雨
苑书义
杨 光
苏全有
王鲁英
杨宏雨
庄安正
杨 颖
庄安正
蒋国宏
季云飞
章开沅
曹文麟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
上海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3期
河南师大学报1999年3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9年4期
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1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史学月刊2000年3期
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4期
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4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6期
广清碑传集第十七卷第1133页,辛亥人物
碑传集第394页
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我国
第一所盲哑学校建校75周年纪念会在京举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2)第218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张謇(1853—
1926)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2页
张季直老而弥坚兴实业
张謇研究的新成果——第二届张謇国际学术研
讨会综述
黎 霞
林 刚
民国社会名流归宿第299页
民国研究(3)第256页
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朱信泉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379页

张謇

 中国近代的 “状元” 实业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 (今南通市)人。出身农家,三十二岁中举,四十一岁中状元,授六品翰林院编修。张謇中状元的次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张謇上书弹劾李鸿章 “主和误国”,要求罢斥这位 “昏庸骄蹇” 的 “四朝元老”。不久,他得到父亲病逝的电报,便请假离京回家奔丧。此一去,便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张謇的家乡盛产棉花,日本商人蠢蠢欲动,筹划在江南开设纱厂。如果日商的这一计划实现,中国的纺织业就会面临绝境。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看到了这一点,想抢在日商之前赶办纱厂,于是委托因故留在苏州、镇江、通州的本籍京官办理。张之洞奏请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并创办纱厂,张謇乐意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据张謇后来回忆,他在三十多岁应举时,就认为: “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 甲午战败后,他更相信: “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 “实业救国” 的理想,就是他创办大生纱厂的动机。这种选择,对一个官场上前程似锦的状元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謇办厂之初,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他是一介书生,很难取信于上海、通州的富商大贾。为了筹集股资,他东奔西走,忍辱蒙饥,勉强集得一些资金,破土动工兴建厂房。但资金难以为继,工程进展缓慢,最后还是凭借自己的状元资格,向掌握实权的官僚游说,打通关节,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财政支持,大生纱厂才得以建成投产。投产后,张謇多次面临绝境,但最后都绝处逢生,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大生纱厂终于发展为拥有十多家配套卫星厂的企业王国。1904年,张謇被清廷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官 (三品衔)。辛亥革命后,张謇的经营投资范围从纺织、食油、面粉、肥皂、水利等扩展到电灯、铁路、银行等行业。到1921年时,资本总额高达三千四百万元,仅大生纱厂就发展到八家,纱锭十五万五千枚,约占当时全国华厂总锭数的百分之七十。张謇所经营的事业,规模之宏大,资本之雄厚,在当时的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于19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他在开学典礼上说: “欲雪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后来,他又陆续创办了垦牧、铁路、医学、农学、纺织、绣织、蚕桑、警察等十余所职业学校,因此清廷在1911年任命他为中央教育会会长。有趣的是,这样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爱国热忱的实业家,在政治上却以保守著称。他是君主立宪派,从1901年即热衷立宪活动,曾联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立宪派人士,成立预备立宪公会,自任副会长。武昌起义爆发后,张謇赶到南京,劝说两江总督张人俊出兵援鄂,镇压起义。1912年,他虽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但未到职。他支持的是袁世凯 (张謇与袁世凯是三十年的老相识),曾出任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他还反对白话文,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这些也许就是 “状元”头衔给他带来的局限。

张謇 - 近代中国历史 - 可可诗词网

张謇

 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十六岁中秀才。1876年(光绪二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85年中举人。先后在江苏赣榆、崇明等地书院讲学。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旋成清流派核心人物。次年列名强学会。认为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于1899年在通州建成大生纱厂。1900年起,先后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从1902年起,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建立通州博物苑、南通图书馆、盲哑学校、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等。1905年赞助创立上海复旦公学、吴淞中国公学。清末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1909年(宣统元年)被推为江苏谘议局议长。联络各省谘议局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1911年武昌起义后,见清廷大势已去,表示拥护共和。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倾心袁世凯,组织统一党与国民党对抗。次年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辞职,回南通继续兴办实业、教育。所办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前发展。五四运动前后提倡尊孔信佛,反对白话文,抵制新文化运动。1922年后,所营企业困于外国资本侵略加剧和国内军阀连年混战,甚多亏损。1926年8月24日病死于南通。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张謇1853—1926

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有“通州才子”之称。光绪二年(1876年),在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中任文书,结识袁世凯,袁拜之为师。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随吴长庆赴朝鲜,常代吴起草时局条陈,颇受军机大臣翁同龢赏识。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状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在京积极参与主战活动。此后又创办企业、学校,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主张南北妥协,拥立袁世凯上台。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张謇函稿》、《啬翁自订年谱》等。

张謇1853~1926

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以实业、教育为强国之本,除创办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公司、铁冶公司、银行等企业外,大力兴办学校,于1912年建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謇与兄张詧任校长,并附设医院,颇具规模。1917年于医校开设中医班,以沟通中西医学之尝试。其沟通中西医学之设想为“先通药学,药通然后可以求医通。医犹汽车电车,药犹轨与道也。”中医班于1921年停办。

张謇1853—1926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状元。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出身农民兼小商之家。自幼聪颖好学,五岁读私塾,至十岁已读完启蒙诸书及四书。十六岁取中生员。光绪二年(1876),投身淮军统领吴长庆幕下当僚属。六年,随军移驻山东登州,结识袁世凯。八年,朝鲜发生兵变,随军赴朝,曾代吴草拟条陈,为军机大臣翁同龢赏识。十一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此后屡踬科场,先后在江苏赣榆、崇明书院掌教。二十年,终于状元及第。是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愤政府丧权辱国,上书弹劾李鸿章妥协,遂致力于实业、教育,以图振兴。次年,经张之洞推荐,总办通州商务局,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二十六年,又筹建通海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企业。逐步形成拥有十九个企业的大生资本集团。又积极创办文教事业,先后建立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及各类职业、专科学校、中小学、博物馆、图书馆等。曾著《变法评议》,并代张之洞等起草《拟请立宪奏稿》,鼓吹君主立宪。三十二年,在沪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国内立宪运动的首领。宣统元年(1909),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随即发起入京请愿,要求开国会、行立宪。武昌起义后,赞同共和。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曾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两年后以不赞成帝制,辞职南归。晚年继续经营实业。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订年谱》、《张謇日记》等。

张謇

中国民族实业家。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南通(今南通市)。1869年中秀才,1876年参加庆军。1885年中顺天府举人。1894年中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后发展为大生资本集团,总资产最高时有三四千万元。1906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长。1913年在北洋政府任职,1915年隐退。他大办教育,1920年建南通大学。1925年7月大生集团被债主接管。1926年8月24日病逝于南通,享年73岁。1895年按张之洞授意在南通兴办纱厂,1899年建成大生一厂,1907年建成大生二厂,并创办大达轮船公司、阜生蚕桑染织公司,以及面粉厂、铁厂、火柴厂、玻璃厂等实业。1901年建成通海垦牧公司,开垦6667hm2海滩种棉。1902年创办全国第1家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12年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全国第1所纺织专业高等学校,以后又创办医科、商业、刺绣工艺等学校和博物苑、图书馆等,形成独有的地方教育体系。

张謇

177 张謇1853—1926

近代实业家、民族资本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早年曾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中任文书,1894年中状元。次年辞官回通州,受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派,在南通创办纺纱厂。几经周折,于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随后,他以纺纱为中心,接连举办了许多企业,如通海垦牧公司、资生铁冶厂、崇明大生纱厂、广生油厂、天生港轮步公司、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大兴面粉厂、大隆皂厂、阜生蚕桑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泽生水利公司、颐生酿造公司等数十个企业,形成了大生资本集团。他极力主张“实业救国”,提倡发展农工商业。尤其重视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他的这个主张被称为“棉铁主义”或“棉铁政策”。他认为只有棉铁得到发展,才能操纵经济实权,才能抵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他还主张实业与教育同时并举,自1902年起,经工业赢利创办了许多学校,如通州师范、女子师范等,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的创办也多有资助。还举办了许多职业学校,为发展实业培养人才。从1901年起,从事立宪活动,拥护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与汤寿潜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5年袁世凯推行帝制,辞职南下,继续在南通地区推行实业,并主持江苏的文化教育事业。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 严复   祝大椿 ☛

张謇

326 张謇

见05177条。

☚ 黄仲涵   简玉阶 ☛

张謇

083 张謇

见05177条。

☚ 林启   费启能 ☛
张謇

张謇1853—1926zhangjlan

近代实业家,立宪派领袖。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生于1853年(咸丰三年)1894年状元,盛负才名。甲午战争时曾弹劾李鸿章。《马关条约》签订后同情维新运动,名列强学会。义和团运动期间,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从1900年起,大力兴办实业、教育,先后创办垦牧、盐业、渔业、轮船等公司和榨油、面粉、纱厂、铁厂等。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南通图书馆,并开办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之创立,也多所赞助。1911年,被学部任为中央教育会会长。从1902年起,从事立宪运动,著《变法平议》。1904年任清政府商部头等顾问官。1906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1909年任江苏省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部总长,并同程德全组织统一党。1913年任袁世凯政府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袁推行帝制,辞职南归。1919年“五四运动”时,提倡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抵制新文化运动。1922年任江苏运河督办、交通银行总理。1926年8月24日病卒于南通。遗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 邓世昌   严复 ☛

张謇

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的创始人。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市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以弘扬古代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使之成为培养和教育人材的场所。此举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参见“历史”、“纺织”中的“张謇”。


张謇1853—1926

近代实业家、立宪派首领之一。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府,1894年中状元。甲午战争中力主以战求和,成为清流派中坚。战后虽列名强学会,但主要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年建成南通大生纱厂。此后在苏北、崇明、上海等地创办垦牧、盐业、船运、银行等业。曾劝说刘坤一参加“东南互保”。1902年起,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等学校及图书馆、博物苑。并赞助南京、上海等地成立学校。1904年清廷赏三品衔,任商部头等顾问官,开始热衷于立宪。1906年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为副会长。后任江苏谘议局局长,发起14省谘议局代表上北京请愿活动,成为立宪派首领。辛亥革命后,表示拥护共和、曾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部长,但暗中帮助袁世凯。曾组织统一党与国民党对抗。1913年任农商总长等职。袁称帝前辞职兴办实业、教育。后反对“五四”等革命运动。经营企业有所建树,但至1925年却因负债过多被银行接管。次年病死故里。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等。参见“工程技术”、“博物馆学”中的“张謇”。


张謇1853—1926

近代中国纺织教育和纺织工业的先驱。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先后中清朝举人和状元。历经中法和中日甲午战争,提出“须兴实业”的救国思想,在南通、崇明、海门一带创办纱厂,对苏北农副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积极兴办教育,在他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就有最早设立纺织系科的高等学府——南通学院。

张謇1853~1926

清代官吏。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有“通州才子”之称。光绪二年(1876年),在淮军统领吴长庆幕中任文书,袁世凯拜之为师。八年,随吴长庆赴朝鲜,常代吴起草时局条陈,颇受军机大臣翁同龢赏识。二十年中状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积极参与主战活动。后又创办企业、学校,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主张南北妥协,拥立袁世凯上台。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张謇函稿》、《啬翁自订年谱》等。

张謇

张謇1853~1926Zhang Jian

本名起元,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实业家,教育家。清光绪状元。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开设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公司、电灯厂、铁冶公司、铁路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企业。继又创建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等。把实业与教育称之为“富强之大本”,提出“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保险经济思想。主要在于提留保险公积金,主张中国可以仿照西方“对于承办保险事业等,每令预缴巨款存于政府,以为其事业的保证者”(《张季子九录》卷七),还提出保险立法的设想。

☚ 钟天纬   过福云 ☛
张謇

张謇1853—1926

民族资本家。字季直, 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 并投资于江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总计集股创办了34个工商企业和16个垦牧、盐垦公司。还创办了一些教育机构和慈善公益事业。主张发展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 以实业和教育为 “富强之大本”。企图以大工业为中心发展资本主义国民经济, 提出“振兴实业”的口号, 并对发展大工业的重点、步骤和方法作了论述,称为“棉铁主义” 。主张以棉、铁两种工业作为发展大工业的起点和重点, 有步骤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工业部门。并从工业原料的角度对农业予以重视, 认为工与农是立国之本。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的状元资本家, 同封建势力关系很深。一方面希望在同外国资本的斗争中“操经济之全权”,又对外国资本存在着幻想和依赖。所办企业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最后的失败也宣告了他的“实业救国”论的破产。曾任中央教育会会长,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熊希龄内阁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 盛宣怀   祝大椿 ☛
张謇

张謇

(1853—1926)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近代立宪派,从封建官僚转化为我国早期创办纺织及航运等实业的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末首建大生纱厂,1903年与沙元炳等集资在南通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1905年他又与沪绅李厚裕等在上海创办大达轮步公司(1911年有船4艘1634吨位。1921年增至9艘4555吨位),经营长江下游沪宁段航运。为抵制外商侵夺航权,起了一定作用。清末参与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著有《张季子九录》等。

☚ 阿思本事件   招商局 ☛
张謇

张謇1853—1926

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 (1894年) 中状元,授翰林修撰。1895年《马关条约》后,列强加强对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张抱着“欲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投身于“实业、教育二途”(《张季子九录·实业录》),筹建大生纱厂,搞“实业救国”。虽弃官经商,但未脱离政治活动。民国前主张立宪,成为资产阶级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之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实业部总长,但不与孙中山合作。后又在熊希龄内阁任农林工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遂辞职南归,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及地方自治等活动。晚年思想趋于保守和反动。著作有《张季子九录》。根据对社会经济的观察和本人办实业的体会,对农工商等经济部门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振兴实业”代替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振兴商务”。认为“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同上书,《自治录》) 农工商三部门紧密联系,中国要富强,关键在于发展近代工业。明确指出“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非“以商务立国” (同上书,《政闻录》)。“工固农商之枢纽” (同上书,《实业录》),工业发展必然带动农商发展,“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 (同上书,《教育录》)。又从生产与流通关系的角度,特别从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并使工业能为商业提供货源的角度,提出“立国之本”“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 (同上书,《实业录》)。“工商之本在农,农困则工商之本先拔” (同上书,《政闻录》)。虽重视农与工,并称商为末,但认为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并且对传统本末观念予以新的解释,认为虽然商业作为流通部门是“以人之利为利” (同上书,《实业录》),应称之为“末”。但“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所以本末关系是“义有先后而无轻重” (同上书,《文录》)。从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看,农业生产原料,是这一过程的开始,称之为“本”; 工业将生货加工成熟货,是中间枢纽,商业担负出售产品,收回成本,获得利润的任务,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终结,从顺序上看是末。三者密切联系,“无始则无以资于人,无终无以资人,而无策于中,则无以资人资于人” (同上书,《实业录》)。在振兴中国实业的实践方针上,“持棉铁为中国近世要务之说,几三十年” (同上),并于1900年正式提出棉铁主义。要求以棉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达到“堵塞漏卮,操经济界之全权”,实现民富国强的目的。他企图依靠清朝和北洋政府将其付诸实施。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严酷的现实面前,最终必然归于失败。(参见“棉铁主义”、“实业救国”)

☚ 梁启超   朱执信 ☛

张謇1853—1926

近代立宪派、资本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出身于富裕农家。幼时入塾读书,十六岁中秀才。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参加乡试,中举人。1894年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屡败,他上疏弹劾李鸿章。1895年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于1899年建成投产,资本四十四万两,纱锭两万余枚。继而又办起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还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九个企业。1902年创办了通州师范、后又办起女师、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以及十多所职业学校,后来将纺织、农业和医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合并为南通大学。还在南通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盲哑学校、伶工学社、剧场、公园和医院等。1904年,清政府赏他三品衔,任为商部头等顾问官。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他和汤寿潜、郑孝胥等人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副会长。1909年当选为江苏諮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苏两淮盐政总理、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拥护袁世凯,与程德全等建立统一党,与国民党相对抗。1913年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9年五四运动时,反对学生爱国运动。1922年,任江苏运河督办、交通银行总理。1925年,大生纱厂因负债过多,被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接管。次年8月24日在南通病死。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 《啬翁自订年谱》。

张謇1853—1926

近代实业家。江苏通州(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之战,清军屡败,曾上疏弹劾李鸿章。十五年建成南通大生纱厂,二十六年起,陆续开办通海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二十八年起又创办南通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聋哑学校、女子师范、剧场、医院等;对南京高等师范、上海复旦大学的创立,也颇多赞助。三十二年拥护清政府预备立宪,与汤寿潜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当选江苏谘议局议长。见清朝大势已去,表示“拥护”共和。辛亥革命后,任江苏两淮盐政总理、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暗中却与袁世凯函电交驰;在“南北议和”中,为压迫革命党人向袁妥协,颇尽汗马之劳;后又曾受袁委托,参与起草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与章太炎等组织统一党,以对抗国民党。次年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后袁世凯推行帝制,遂辞职南下,与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被封为“嵩山四友”。此后,继续办理实业,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参考图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