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园小气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桑园小气候sangyuan xiaoqihoumicroclimate in mulberryplantation在一定大气候的背景下由桑树的品种特性、冠形结构、管理技术以及桑园下垫面的物理性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所形成的小气候。桑园小气候有如下特征: 表 1 桑园内相对光照度和光合强度(浙江省海宁县 1982年7月)
注: 上部叶指枝条顶叶下第四叶, 中部叶为倒二叶。(品种:荷叶白) 晴天照射到叶层上的太阳辐射,在一般情况下,其中27.5%被反射, 17.5%透过叶片,只有55%被吸收,扣除呼吸损耗的能量后, 光能利用率很低, 在每公顷产鲜叶3万~3.75万千克的高产桑园才达1%。 夏天, 中午的太阳辐射常超过早、晚的10倍。即使在离地表20厘米处曾测到辐照度值达6.7焦 ·厘米-2·分-1, 由于气温和叶温过高, 致使叶片蒸腾过强, 失水过多, 导致气孔关闭, 造成光合强度减弱。而上午8~9.5时和下午16~17时辐照度适宜, 出现了一天中光合强度的两个峰值。阴天和雨天的光合强度只有一个峰值, 出现在中午。 到达桑园外活动面的太阳净辐射通量, 主要被叶层蒸腾所消耗。在晴热天气, 叶层蒸腾所耗热量占净辐射的90%, 而进入土壤的热量仅占15%, 叶层因蒸腾作用所亏损的热量, 将藉乱流交换作用从其上的空气输向叶层。在阴天时叶层蒸腾所耗热量大大超过净辐射, 这时, 叶层将从冠层上部的空气中吸收更多的热量, 以补充其不足,这时土壤热通量约为晴天的1/2(表2)。 温度 当晴天日出后至10时左右从地面到冠层表面的气温和地温都分别上升, 以地温上升较快, 气温上下差异较小, 但从10时以后, 近地面气温和土温上升很快, 离地面较高的各高度气温却上升缓慢。至中午12时, 地表温度比冠层表面气温高出4~5℃, 形成了极为显著的入射型温度分布, 这有利于桑园内空气垂直交换, 自然调节CO2浓度。午后到傍晚各高度的气温又缓慢下降,且降温的辐度小于午前升温的辐度。午后, 土温随时间的变化, 以土表降温较为显著, 但降温幅度小于午前。地表以下, 温度无明显变化。 表2 桑园内晴天与阴天的热量平衡(J·cm-2·d-1) 浙江省海宁县云龙村 1982年 <img align="absmiddle" width="418" height="162" src="/Images/2024//CRFDPIC/R200610102/R200610102.0248.7.png"/> 注: “-”号表示冠层从其上空气中吸取的热量 湿度 桑园内的相对湿度一般以早、晚较高, 可达80%以上, 中午较低在60%以下。湿度大时, 蒸腾和蒸发进行缓慢, 反之则较快。午后桑园喷药液时,由于叶温比气温可高出3~4℃, 更因冠层内相对湿度变小, 叶面上药液水分很易蒸发, 致使浓度改变。 据海宁县桑园在夏秋季晴天实测资料, 桑园日耗水量在8毫米左右, 阴天约5毫米。在进行灌溉时除考虑当时土层含水量应补充的水分量以外, 应参照桑园日耗水量来确定灌水定额。 桑园小气候microclimate in mulberry plantation在一定大气候条件下,由桑树的特性、冠形结构、管理技术以及桑园下垫面物理性质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小气候。光照度自冠层表面向下减小。一般顶尖的上部因叶片幼嫩,光合作用低;下部叶片因光照过弱,叶片会黄化脱落。晴天日出后从地面到冠层表面的气温与地温都一致上升,但地温上升更快,气温上、下差异较小,但近午时间贴地气层的气温和地温上升很快;在离地较远各高度上温度上升缓慢,形成典型入射型温度分布;午后到傍晚,各高度气温又缓慢下降,且降温幅度小于午前升温幅度。桑园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以早、晚较高,中午较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