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桑哥?—1291元代权臣。高昌国畏兀儿人。又译作“桑葛”。懂诸国族语,又精通佛教经典和藏文。曾任总制院使,主管佛教和吐蕃事务,深受宠信。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尚书省平章政事。后升右丞相,清查中书省亏失库中财产,审核各司仓库。为理财能臣。他改变钞法,加重剥削。后因卖官鬻爵,于二十八年(1291)被弹劾处死。 桑哥?—1291元大臣。维吾尔族。胆巴国师之弟子。通诸国语。初为西蕃译史, 至元中擢为总制院使。曾推荐卢世荣,颇得世祖信任。至元二十四年(1287)授平章政事,掌财政大权,更定钞法, 颁行至元宝钞于天下。并对盐、茶等实行增税。后因结党营私获罪,被处死。 桑哥 桑哥?—1291又译桑葛。元大臣。畏兀儿人(一说吐蕃人)。精通多种民族语言,曾为西蕃译史。至元中,升总制院使。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尚书省平章政事,变更钞法,颁行“大元宝钞”。同年11月,升右丞相,检核中书省亏欠库财。二十五年,置征理司,清查百司仓库。遣使钩考江、淮六省钱谷。兼宣政使。二十八年,被劾处死。 ☚ 廉惇 唐仁祖 ☛ 桑哥 桑哥?—1291一作“桑葛”。元初理财大臣。畏兀尔人。一说为吐蕃人。早年曾为八思巴的译吏,通晓多种语言,后为胆巴国师的弟子。初任总制院使。至元二十四年( 1287 )世祖复置尚书省理财总政时,起为平章尚书省事。秉政后,首先更定钞法,颁行至元宝钞;其后便从钩校中书省钱粮入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对各行省进行理算。“凡仓库诸司,无不钩考”, “毫分缕析”,十分严格。从而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追回了许多赃款,二十六年,请增盐、茶价及酒醋税课额,又将输纳半赋的18万协济户改为全赋民户,以保证国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秉政期间,凭借恩宠,专权自用,贪污受贿。至元二十八年,为近侍彻里等人劾奏论死。被抄没的家资, “可资计者,将半内帑。” ☚ 阿合马 郭守敬 ☛ 桑哥?—1291元朝大臣。又译桑葛。畏兀儿人,一说为吐蕃人。国师胆巴弟子。通诸族语,曾为西蕃译史。为人“好言财利事”,取悦于世祖。至元中,擢总制院使,主管佛教和吐蕃事务。并参与朝廷建置、人才进退等大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尚书省平章政事,变更钞法,颁行“至元宝钞”。十一月,升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司事,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厉行钩考(即核定钱谷),检核前中书省欠库财,以“违惰耗失”之罪,殴辱中书省臣或置之死地。次年,置征理司,钩考百司仓库“以理算为事,毫分缕析,入仓库者,无不破产”。继遣使钩考诸路钱谷,追征积年逋赋,清查财务,名曰推算。同时增课盐茶酒醋诸税,搜括民脂,以增加财政收入。并限制对贵族的赏赐,减少宫廷支出。曾建议开浚会通河,改善南北之间运河交通。后总政院改宣政院,兼宣政使。执政期间,任用官员皆由己意,“以刑爵为货而贩之”,“贵价入,则当刑者脱,求爵者得”。二十八年(1291),被彻里、不忽木等劾,以紊乱朝政罪处死。 桑哥?—1291元世祖时权臣。畏吾儿人。国师胆巴的弟子。曾任总制院使,主管佛教和吐蕃之事。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为平章政事,改变钞法,派人清查江淮等六省钱谷,增加江南赋税和烟酒醋税。他权重一时,内外官吏任意调动,官爵刑赏全凭贿赂多寡决定。后被处死。 桑哥?—1291元畏吾儿人。国师胆巴弟子。能通诸国语言,曾为西蕃译史。元世祖至元中擢为总制院使。世祖以他善理财深喜之,曾令他具中书省臣姓名以进,廷中有所建置、人才进退,咸允与闻。至元二十四年(1287),任为尚书省平章政事,旋又进为右丞相兼宣政院使。他更定钞法,颁行至元宝钞。奉旨析核中书省亏欠钞,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二十五年,奏立徵理司,清查仓库诸司,使入仓库司钱谷者无不破产,及当更代,从皆弃家避之。遣人理算江南钱谷,讽人为其立德政碑。二十六年,增盐、茶、酒、醋等课税,加重了民间负担。执政期间,他还任意铨调官员,判刑轻重,授官大小,均以贿赂多少行事。二十八年,被弹劾下狱,旋即诛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