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皮乌斯18 3—1969Walter Gropius德国建筑师。生于柏林。1934年离德去英国。1937年移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曾负责设计和建筑科隆博物馆(1914年)、耶拿剧院(1922年)、哈佛大学毕业生中心(1950)等著名建筑物。后病逝于波士顿。 格罗皮乌斯建筑师。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后入美国籍,卒于1969年7月5日。早期醉心于新古典主义几何学的设计手法,其才能在彼特·贝伦斯事务所工作期间便已初露端倪。1910年与阿道夫·迈尔一起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之后,设计的法古斯制鞋工厂(1911),以钢结构、大面积玻璃为主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新的革命性的建筑形式。这一手法在德意志工作联盟模型工厂(1914)的设计中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确立了真正的现代建筑风格。德意志革命后在魏玛成立了包豪斯学校,格罗皮乌斯成为了第1任校长。在包豪斯,他实行了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的崭新的艺术教育体系。1926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否定了古典主义的纪念性,从构成主义的造型手法出发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的空间造型;运用功能主义的设计方法,把重点放在了功能的合理性方面而不是艺术性上,从而确立了以后被称为“国际式风格”的建筑设计的手法。由于受纳粹的迫害亡命美国后,格罗皮乌斯与年轻的建筑师们一起创立了TAC设计组织。其1958年设计的超高层建筑帕恩美国大厦,以美国的工业和生产体系为背景深入地展开了德意志时代所作的实验性的尝试。格罗皮乌斯不断地探索不为民族性、个性所左右的世界共通的建筑语言。其结果创立了无论是谁都简单易学的具有普遍性的系统设计手法。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1883—1969GeluopiwusiW·Gropius德国及美国建筑家。生于柏林。在慕尼黑和柏林攻读建筑。1907年开始在柏林贝伦斯事物所工作,1910年独立开业。此时期设计建造的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制鞋工厂和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的模型工厂,确立起他最初的现代风格。1919年任魏玛美术学校校长。主张建筑应该是综合所有美术(包括工艺在内)教育的场所,无论艺术家还是工艺家,其最初训练的目标,都应该是掌握形态、色彩、材料的性质。为此他又创立了包浩斯(“建筑之家”的意思)学院。1925年他将学院迁至德绍,并亲自设计了德绍的包浩斯校舍,这座校舍曾被看作是现代建筑的典范。1934年离德去英国,1937年移居美国,1952年任哈佛建筑学校教授、主任。作为一位实践家和教育家,他为设计与工业社会相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 埃菲尔 赖特 ☛ 00010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