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格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格物 格物明代寓言。王守仁著。《传习录》: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友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 桔逾淮为枳 桃花源记 ☛ 格物 格物古代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朱熹《大学章句》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格,推究。意思是说,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必须探究无穷事物的原理。“致知在格物”,揭示了“知”产生的根源是“物”。“物”也就是自然,就是现实。从这一认识出发,古人对于诗歌艺术的产生,也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如《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格物”一词,具体运用于诗歌理论,以叶燮阐述最详:“吾故告善学诗者,必先从事于‘格物’。”(《原诗》外篇上)“物”就是指客观生活。客观生活之一“触”,就是诗文创作的源泉:“盖天地有自然之文章,随我之所触而发宣之。”(内篇下)“物”不仅指客观自然,更多是指社会生活。他在《怀轩说》中写道:“人生与世接,要不能与世为漠然不相关之人。既相关,则人不能忘乎我,而我亦不能忘乎人。”(《已畦文集》卷二一)他以杜甫为例:“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朋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内篇下)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必须面对现实事物,探究它、反映它。此外,“物”还指古人诗书。他说,锻炼才胆识力,“其道宜如《大学》之始于格物,诵读古人诗书,一一以理、事、情格之”(内篇下)。还有把“悟”称作“格物”的,如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 ☚ 积学 才性 ☛ 格物gé wù推求事物的道理: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二·38) 格物❶ 推究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物格而后知至。” 推究 推究格 原(~其理) ☚ 探究事理 查考 ☛ 纠正的方面 纠正的方面纠正思想:格心 ☚ 端正 纠正错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