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物

格物

明代寓言。王守仁著。《传习录》: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友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 桔逾淮为枳   桃花源记 ☛
格物

格物

古代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朱熹《大学章句》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格,推究。意思是说,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学问,必须探究无穷事物的原理。“致知在格物”,揭示了“知”产生的根源是“物”。“物”也就是自然,就是现实。从这一认识出发,古人对于诗歌艺术的产生,也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如《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格物”一词,具体运用于诗歌理论,以叶燮阐述最详:“吾故告善学诗者,必先从事于‘格物’。”(《原诗》外篇上)“物”就是指客观生活。客观生活之一“触”,就是诗文创作的源泉:“盖天地有自然之文章,随我之所触而发宣之。”(内篇下)“物”不仅指客观自然,更多是指社会生活。他在《怀轩说》中写道:“人生与世接,要不能与世为漠然不相关之人。既相关,则人不能忘乎我,而我亦不能忘乎人。”(《已畦文集》卷二一)他以杜甫为例:“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朋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内篇下)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必须面对现实事物,探究它、反映它。此外,“物”还指古人诗书。他说,锻炼才胆识力,“其道宜如《大学》之始于格物,诵读古人诗书,一一以理、事、情格之”(内篇下)。还有把“悟”称作“格物”的,如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

☚ 积学   才性 ☛

格物gé wù

推求事物的道理: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二·38)

格物

❶ 推究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物格而后知至。”
❷ 纠正。《三国志·魏书·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所失或多。”

推究

推究

格 原(~其理)
推究道理:究理
 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推究祸患产生的原因:推原祸始 推原祸本
推究其本心:原心(略迹~)
当面推究:面究
考察推究:察究
猜想推究:测究
讽诵推究:讽绎
熟诵推究:
慎重推究:慎测
仔细推究:谛绎
 详细推究:详味
从根本上推究:推原
深入推究:宣究 深劾
彻底推究:根磨
 彻底推究本源:极本穷源
(探索和检查原因、道理等:推究)

☚ 探究事理   查考 ☛

纠正的方面

纠正的方面

纠正思想:格心
纠正行为:格物
纠正奢靡:救奢
纠正世俗:矫世(~变俗) 矫俗
纠正时弊:格正
纠正偏差:纠偏
 纠正偏差和毛病:补偏救弊 救弊补偏补弊救偏 扶偏救弊
纠正和弥补过错:匡救弥缝
纠正偏邪:矫枉 匡邪
纠正邪僻:正嬖
纠正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匡我不逮
用以纠正考虑不到的地方:以匡不逮 以匡不及 匡其不逮 匡所不逮 匡我不逮
矫正曲直:挠曲枉直
 矫正枉曲:正曲

☚ 端正   纠正错误 ☛
000092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