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核伤员的救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核伤员的救治 核伤员的救治核伤员的救治是卫勤机构在合成军队首长或司令部门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协同,对核杀伤区伤员所采取的寻找、搬出(运)、抢救和后送等工作。 表1 瞬时杀伤因素对开阔地暴露人员的综合杀伤半径(km)
不同当量空爆和地爆三种瞬时因素对开阔地暴露人员的综合杀伤半径,列于表1。不同防护条件下人员与暴露人员轻度综合杀伤半径的概略比值,列于表2。 表2 不同防护条件下人员杀伤半径与开阔地人员的概略比值
在中空和高空爆炸时,放射性沾染不影响部队行动,而低空爆炸,会产生一定影响。地面爆炸可形成严重沾染(表3,表4),沾染区地面照射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衰减,沾染区也逐渐缩小。地爆时,照射率的衰减可按“六倍规律”粗略计算。比高接近60的低空爆炸,也可采用地爆时的衰减规律。 表3 触地爆炸时爆后1小时爆区上风向地面照射量率(R/h)
表4 比高为60空爆时爆后1小时爆区上风向照射量率(R/h)
以50R作为控制剂量,在爆后不同时间进入不同照射率地区容许停留时间列于表5。 表5 爆后不同时间进入不同照射率地区容许停留时间(h)
死伤计算 核爆炸时的死伤,是指阵亡和伤员的总数。为计算减员,可用中度杀伤半径或面积计算。 部队呈面状暴露配置: 各种防护条件下人员死伤总数乘伤员发生率(90%),即为伤员人数。 杀伤区抢救 核杀伤区是瞬间造成的。其特点是: 面积大、伤员多;杀伤区内的工事、建筑物和桥梁、道路同时受到破坏,还可能发生火灾;地面、空气和物资装备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沾染; 敌还可能利用核袭击效果紧接着进行地面攻击。伤员的抢救工作常与灭火、修复工事、修复道路等工作同时进行。消除核袭击后果,是在军队首长和司令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伤员的自救互救 核爆炸后由于杀伤范围大、伤员多。在暴露人员中,轻度和中度伤员将占60%以上,因此开展自救互救更显得重要。这不仅能使多数伤员得到及时救治,而且也能保证大部分抢救力量优先抢救重伤员。 自救互救内容: ❶挖掘出被掩埋的伤员。 ❷灭火和使伤员脱离火灾区。 ❸简易止血、包扎或遮盖伤面。 ❹用就便器材固定骨折。 ❺清除伤员口鼻内泥沙,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 ❻给服个人急救盒内的抗放治疗药、止吐和抗感染药。 ❼简易除沾染。 抢救队的救护工作 抢救队通常以卫生人员为技术骨干,由战前组织的抢救力量或临时抽调战斗分队组成。每个抢救队分成若干抢救组,每组应随身携带急救用的药品器材、担架和必要的挖掘工具,担任一定地段的抢救任务。进入沾染区抢救时应佩带个人剂量仪,抢救人员可服碘化钾,并作好其他防护措施;进入严重沾染区者服抗放预防药;到极严重沾染区尽量乘车并配备通讯工具。 为了提高抢救效率,避免重复和遗漏,通常由军政首长或卫勤领导根据杀伤范围、伤员分布、地形、道路、风向及战斗情况等,在现地或在地图上划分抢救区。当杀伤区无地面敌人占领威胁时,可以爆心投影点为中心,将整个杀伤区划分为几个扇形抢救区,从四面八方进入抢救。当有地面敌人占领威胁时,可将杀伤区分成几个纵行的带状抢救区或人字形抢救区,从一个方向进行抢救。各抢救队根据所接受的任务,分段分片由外向内同时进入核杀伤区。轻度和中度杀伤区只留少量人力进行组织和必要的救护。重度和极重度杀伤区为抢救的重点,迅速寻找和救出倒塌工事以及建筑物内的人员。 杀伤区的急救范围,大致相当于常规战争时的连、营急救范围。但应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地积极地进行急救,特别要优先抢救危重伤员。杀伤区抢救队(组)的急救范围是: ❶出血:给予临时止血,主要措施是加压包扎,用止血剂,必要时扎止血带。 ❷骨折: 进行临时固定,利用躯干、健肢或就地取材固定。 ❸气胸: 对开放性气胸进行填塞封闭包扎; 张力性气胸给予穿刺排气。 ❹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气管切开。 ❺休克:给予止痛、保温、强心剂,口服液体。 ❻腹部伤: 包扎。 ❼开放伤:包扎。 ❽大面积烧伤:用衣服、雨衣等遮盖,必要时创面喷涂药物。 ❾外伤污染: 口服复方新诺明。 ❿沾染伤员:为伤员戴口罩、围毛巾、遮盖伤部;用水或干擦暴露部位;拍、抖服装;口服碘化钾。(11)放射损伤:给予抗放治疗药、止吐药和复方新诺明。 伤员经杀伤区抢救后要及时后送。杀伤区内从负伤地点到伤员集中地点的搬运工作,由抢救队的搬运人员负责。从伤员集中地点运出,主要由上级派来的运输力量负责。为了加强计划性,合理使用运输力量,应在抢救区的入口处建立运输指挥哨,根据各抢救区伤员后送情况,适当调配运输力量。当车辆不能直接到达各伤员集中点时,在杀伤区内或杀伤区边缘可设若干临时转运站,担架员从集中点接回伤员,再用车辆后送。此外,要注意首先后送需要紧急救治的伤员,如大出血、休克、胸腹冲击伤、严重骨折、大面积烧伤以及可能发生窒息的伤员。 早期治疗 通常由师救护所或野战医疗所在战术后方担任早期治疗,必要时抽调一线野战医院加强。早期治疗机构是核条件下伤员急救和医疗后送的重要环节。在无地面敌人威胁时,可在杀伤区边缘或沾染程度较低的重度杀伤区边缘展开。要注意隐蔽,靠近水源和后送道路,特别要注意避免放射性沾染。它的主要任务是:早期分类、早期治疗、合理后送、留治轻伤和不能耐受后送的极重伤员。 早期分类 应既照顾到伤员的紧急救治,又注意到早期专科治疗和后送。因此,早期治疗机构应加强对核武器伤员的检伤分类、治疗分类和后送分类。 (1)检伤分类: 在分类场进行,大量伤员到达时检伤分类不能搞得很细,首先把需要紧急救治的伤员分出来,送到手术室或有关科室进行手术或急救治疗;检查放射性沾染超过战时容许标准者,送洗消组洗消,洗消后分送有关科室。伤情严重者先救治后洗消。同时,按核爆炸三种瞬时因素所致损伤分出烧伤、创伤和放射损伤三类(复合伤则按主要损伤并考虑治疗上的需要分别划入三类中),分别送往各有关科室。放射病和以放射为主的复合伤,送内科(复合深度烧伤和需创伤外科治疗者,送烧伤科和外科);烧伤和以烧伤为主的复合伤,送烧伤科;创伤(包括闭合伤)和以创伤为主的复合伤,送外科。各类轻伤单独划一类,送轻伤处置室。 (2)治疗分类: 由各科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以及个人剂量仪测试数据判定伤情等级。凡疑有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者,均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放射损伤所特有的指征(表6);疑有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者,应在病历上注明;冲击波引起的损伤多为闭合性,常表现为“外轻内重”,有时为烧伤所掩盖,要仔细做全身检查。 (3)后送分类: 由后送组主动深入各科室了解伤类伤情和各科按排的后送次序,根据当时的运输工具统一安排后送。 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对核武器伤员具有特殊意义,不仅烧伤和创伤伤员需要在早期进行急救治疗,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也必须在早期采取治疗措施,因为超过6小时后再给抗放治疗,疗效会显著下降。对疑有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者,应尽早服碘化钾,给加速排除的药物;对有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创伤或烧伤,必须尽早除沾染;各科都应注意观察和治疗闭合性冲击伤,特别要注意及时防治肺水肿。早期治疗机构的救治范围是: ❶出血: 手术止血,血管结扎、修补、吻合。 ❷骨折: 夹板固定。 ❸气胸:手术封闭。 ❹窒息:手术气管切开。 ❺腹部伤:剖腹探查,脏器修补、吻合、切除。 ❻脑压增高:疑有颅内血肿而脑受压征明显危及生命时,清除血肿;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肺水肿时用脱水剂和利尿剂。 ❼大面积烧伤:创面初期外科处理,有放射性沾染时进行创面洗消,创面药物治疗,全身综合治疗。 ❽休克:给予止痛、保温、输液,封闭。 ❾严重外伤: 口服复方新诺明或抗生素,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❿沾染伤员:进行全身洗消和服装除沾染,口服碘化钾,必要时采取加速排出措施。(11)放射损伤:口服或注射抗放治疗药,重度以上者,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表6 急性放射病早期分类指标、病程及预后
注: 呕吐、腹泻一般在伤后3小时内开始,伤情愈重,发生愈早。 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应尽早给予抗放治疗药,重度以上者,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合伤和极重度以上放射病用抗生素。 中度以上烧伤和以烧伤为主的复合伤,给予抗感染和清创处理;重度以上者,给予抗休克适当补液。 将创伤和以创伤为主的复合伤分为: 不立即手术就有危险,不及时手术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可推迟几小时手术而没有重大危险三种情况。战况稳定而伤员不多时,这三类伤员均应在早期治疗机构内进行手术;情况紧急而伤员过多时,可将第三类伤员及时后送到一线医院;情况更紧急时,第二类伤员也要及时后送到一线医院。为了提高外科处理的效率,可采用“流水作业”方法,把整个救护过程分为几部分,由不同人员完成。各级外科治疗要按统一的治疗原则进行,避免重复进行手术。受沾染伤员手术时,应指定专用手术台或铺塑料布与未沾染者共用。沾染手术器械用后应以肥皂水及热水刷洗消除沾染,必要时可先用0.5~1%柠檬酸盐或盐酸溶液洗涤,再经流水冲洗。 两周内能治愈归队的轻伤员,一般在健康队留治,留治的数量可按战况灵活掌握。 核武器伤员的医疗后送原则是: 除短期内可治愈归队的轻伤员和不能耐受后送的极重度伤员外,尽量按伤情指定性后送到远离前线的后方医院。对指定性后送的伤员,一般在途中不需要特殊治疗,可直接送到后方医院。 两周内不能治愈归队的轻伤员,后送到一线医院;预计治愈后仍不能归队者,直接送后方医院。 后续治疗 究竟哪一级进行最后治疗,主要决定于伤类伤情、运输工具和治愈后能否归队等条件。通常由一线医院、二线医院、后方医院或地方医院担任。 后续治疗是早期治疗的延续,因此要与早期治疗相衔接。烧伤和创伤可按一般战伤治疗原则进行; 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是核战争条件下所特有的伤类,在治疗上也有特别的要求。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伤员被后送到战役或战略后方医院后,将陆续进入极期,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对病情严重者,可按指征输注新鲜全血、血细胞、血小板悬液,有条件可在病的早期进行骨髓移植。特别是对放射复合伤的外科处理,包括对占体表10%以下深度烧伤的切痂、削痂植皮和创伤清创等手术,均尽早应在假愈期进行,争取在极期到来之前使伤口愈合。因为在放射病极期时,机体的防御功能和组织再生能力显著降低,伤口难以愈合,极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严重感染和出血。在极期一般不做手术,如做紧急救治手术,术中必须输注新鲜全血,有条件最好输血小板悬液。恢复期伤病情况好转时,再做深度烧伤蚕食脱痂植皮、器官修复和整形等手术。 以上救治原则同样适用于城市。 ☚ 反空降作战的卫勤保障 化学武器袭击时的卫勤保障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