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柳州市壮族教育概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柳州市壮族教育概述

柳州市壮族教育概述

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设置为潭中县。清以前为壮族主要聚居地。建国后,建制为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市辖四城区,一郊区和柳江、柳城两县。人口1668161万人,其中壮族666785万。市区人口83万(包括郊区),其中壮族13.2万。唐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修孔庙、建学宫,推行教化。至北宋,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促进柳州教育发展,据《广西通史》记载,大中、祥符年间,柳州“人文之盛,与中州垺”,大观中“士弦诵者至三百人,为岭南诸州之最”。明代中后期,科举人材辈出,柳州“八贤”(周琦、戴钦、余勉学、余立、张羽中、孙支强、龙文光、徐养正)对当时柳州政治、文化影响较大。唐、宋、元、明、清历代,有府学、州学、路学、县学、书院等。历代有进士96名,举人824名,科甲鼎盛为桂中之冠。戊戌维新废科举办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了城区第一小学堂,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创办了柳州府官立中学堂和马邑两等小学堂。新式学堂的开办,是近代教育进入柳州之始。新桂系统一广西,1933年推行国民基础教育和国民中学,城乡基础教育有所发展。1944年日军入侵,柳州沦陷,市区校舍、设备损失惨重,有的几乎全部被毁。
建国后,各类教育迅速发展。但走过曲折的道路。据1956年统计,市区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生6995人,比1949年增加1.64倍。小学36所,在校生22262人,比1949年增加3.6倍。成人教育方面,创办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开展群众教育工作,吸收数以万计的工农群众参加学习。这7年,普教事业稳步发展,科学文化逐步普及。60年代前期,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制度一度建立,高等教育也从无到有。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和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又全部被砍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1990年统计,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简况是:
全市幼儿园318所、在园幼儿45883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13338人。巿辖区169所,在园幼儿2636人,少数民族幼儿1327人。小学442所,在校学生192914人,其中壮族90816人。巿辖区小学151所,入学率、年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已达标。普通中学115所,其中初中94所,完中18所,高中3所。初中在校生52689人,高中8700人。初高中在校壮族生20325人。市区1985年已普及初中,入学率97%,郊区82%柳城县达72%,柳江县达43%。
职业高中18所,普通中学办职高班的7所,开设54个专业,在校生7729人,其中壮族学生1561人。巿辖区20所,其中独立设置的14所,1990年巿辖区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含职高、中专、技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为2.7 : 1。
成人高校6所,成人中专10所,各乡(镇)已逐步建立农民文化技术中心校,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1989年参加人数16.7万人,到1990年底已有2149人通过自学考试获大专学历证书。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2000余人。
全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17406人,其中壮族4931人。巿辖区有教职工10505人,其中壮族1034人。
为探索城市改革经验,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柳州巿为广西城巿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 南宁市壮族教育概述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 ☛
000020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