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亚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 柳亚子1886—1958著名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初名慰高,后改名弃疾,字安如,后改字亚庐、亚子,以字行,江苏吴江人。清末秀才。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秘书。曾主编《天铎报》、《民声报》。与邵力子组织“南社”,任社长。1924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曾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策动反共后,他和何香凝等向蒋提出强烈抗议。后回上海,直系军阀孙传芳要逮捕他,隐居不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1937年与胡朴安等创立“新南社”。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通电斥责蒋介石。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居香港,曾组织“扶余诗社”。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运动,曾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所作诗词,具有爱国精神。其诗属于“尊唐抑宋”派,与非唐非宋的龚定庵体相近似。与毛泽东和诗多首。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遗著有《柳亚子诗词选》等。 柳亚子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近现代吴江(今江苏苏州)黎里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以号行。柳念曾子,郑之蕃妹夫。清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赴上海入爱国学社,《苏报》案发生后,曾谋救章太炎、邹容。次年入同川自治学社。三十一年与任传薪等创办《复报》,次年入上海健行公学,参加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 年)与陈去病等创建南社,任主任。1912 年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后为上海《天铎》《民声》《太平洋》等报主笔。1923 年发起组织新南社,任社长。1925 年起历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32 年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与宋庆龄、何香凝等通电斥责蒋介石,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4 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当选民盟中央委员,参与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 年赴香港,参与发起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次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兼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重视乡邦文献整理。有诗名,词风近于辛弃疾、刘克庄。曾主编《上海市通志》。编有《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曼殊全集》《南社诗文集》等。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乘桴集》《南社纪略》《怀旧集》等。有《柳亚子文集》《柳亚子文集补编》。 共1首 (词)清· 哲夫作枯笔山水一小帧见赠,为订交之券,荒寒寥寂,忽有感于余心,爰取戴子高影事名之,曰《梦隐第二图》。词以张之。即用三年前《为钝剑题〈万树梅花卷子〉》旧韵。抚今追昔,若不胜情。海内词坛所不敢望, 二三同志庶几和余。 拔地奇峰起。 笑平生郑虔三绝,君真多事。 挥洒烟云来腕底,灵气胸中未已,看枯木寒山如此。 尘海茫茫无我席,算此身合向山中死。 负汝者,有如水。 故人万树梅花里。 记当年卜邻有约,而今何似? 恨海精禽填不得,付与凄凉眉史,侬已厌伤心滋味。 只恐人间无此境,便夸娥移也非长计。 图一幅,且体矣。 柳亚子 柳亚子1886—1958诗人。字安如。江苏吴江人。早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的影响,后转向民主主义革命。1902年加入中国教育会。1906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创立反清革命团体“南社”,是该社最杰出的诗人。五四运动时同情新文化运动。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任江苏省党部宣传部长,拥护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左派。大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次年回国。抗战爆发后居留上海租界。1940年赴港,次年因反对国民党反共被开除党籍。1948年加入“民革”。新中国成立后任人大常委。所作诗词充满慷慨激昂之气,又有沉郁苍凉之风,两者交融而形成悲壮美。著有《磨剑室诗集》《柳亚子诗词选》《柳亚子选集》《柳亚子文集》等。 ☚ 胡寄尘 王文显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更名人权,又更名弃疾,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后转向革命。曾参加中国教育会、蔡元培所领导的爱国学社、同盟会和光复会。又与陈去病、高旭发起组织南社。入民国,先后参加反袁斗争和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诗初多“艳体”,后受黄遵宪“诗界革命”说影响,诗风遂变。南社成立时基本定型。风格以清新朴实,流转自如见长,颇得龚定庵神髓。宣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歌颂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后并曾赞美新中国。著《摩剑室诗集、文集、词集》,均未刊行。逝世后,有其后人所编《柳亚子诗词选》一书行世。 ☚ 周实 美术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又署稼轩、青兕、唐隐芝等。江苏吴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光复会,主办健行公学,编辑《复报》。宣统元年(1909)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发起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成为该社主要组织者与领导人。辛亥革命后历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笔政。1923年又参加发起创办新南社。抗日战争时期流居于重庆、桂林、香港等地。解放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柳亚子诗词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戏曲作品有杂剧《松陵新女儿》。1904年撰写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为反映其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戏曲主张之代表作。 ☚ 叶楚伧 虞名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名人权,字亚庐,又改名弃疾,字亚子,再改为亚子,名号归一,笔名青兕、唐隐之等。江苏吴江人。出生于书香世家。早年同情维新运动,不久即倡言反清革命。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中国教育会。光绪三十年,入国学保存会。光绪三十二年,入同盟会与光复会,创办《复报》,与《民报》相呼应。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与陈去病、高旭创南社,任书记员,以文学鼓吹反清革命。1912年,一度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旋辞职,为《天铎报》主笔,大力抨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南京临时政府对袁的妥协退让。1914年,为南社主任,兼任会计与书记。1923年,在原籍创办《新黎里》月刊,称“自法兰西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一变,自俄罗斯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又一变矣”,“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发刊词》)。同年十月,与邵力子、叶楚伧、陈望道等组织新南社,任社长,宣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新南社成立布告》)。次年,入中国国民党,任中央监察委员、江苏省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坚持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亡命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皖南事变”后,与宋庆龄、何香凝发表宣言,谴责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出席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被开除党籍。1946年,与谭平山等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与李济深等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1958年病逝。少年时期曾作“香奁体”诗。二十世纪初,一度受“诗界革命”影响,崇拜梁启超与龚自珍,写作以旧形式含新意境之诗。提倡戏剧改革。南社成立后,对内批评宋诗派,对外批判王闿运、樊增祥、易顺鼎,提倡以唐音发为革命之诗。五四运动前,一度主张诗歌“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五四运动后,转而支持新文化运动。1923年,在《致某君书》说:“仆为主张语体文之一人。良以文言文为数千年文妖、乡愿所巢穴,故必一举而摧其壁垒,庶免城狐社鼠之盘踞。”以后,常对五四新文学作家表示礼赞,并深以自己不能摆脱旧诗格律为憾。毛泽东称其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致柳亚子》)。郭沫若称他“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意气风发,声调激扬,中国的文学语言,无论雅言或常语,在他的笔下就像是雕塑家手里的软泥,真是得心应手”(《柳亚子诗词选序》)。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南社纪略》、《南明史纲》、《苏曼殊研究》等,汇编为《柳亚子文集》。生平事迹见柳无忌编《柳亚子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等。 ☚ 周实 王德钟 ☛ 柳亚子 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一名人权,号安如,一号亚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旋入光复会。1909年(宣统元年)参与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辛亥革命后,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曾主持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笔政。1913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1923年创新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蒋介石通缉,流亡日本。1928年返国。后任上海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因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擅诗、能文。著作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并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柳亚子 190 柳亚子1887—1958诗人,报刊评论家。字安茹,江苏吴江人。1902年中秀才。1903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在《苏报》发表反清评论。《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创刊后,积极撰稿,进行民主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同盟会。同年与田桐、高天梅等合作,创办《复报》,以“发挥民族主义,传播革命思潮”为宗旨,在国内编辑后寄往日本印刷,送回国内发行,在青年中形成影响。武昌起义后与朱少屏等合作,在上海创办《警报》,自任主编,详细报道各省独立消息,欢呼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内容充实、消息迅速准确受到读者欢迎。民国后历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等报主笔。通过所写时评和旧体诗词,反对军阀独裁和帝制复辟,支持孙中山三大政策、民权运动和国统区的反蒋斗争,有“今屈原”之称,为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晚年继续以诗词歌赞新中国。1958年病逝于北京。 ☚ 章士钊 詹大悲 ☛ 柳亚子 189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诗人,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行。江苏吴江人。少年时代就具有革命思想,曾倡立南社,为早期国民党人,以后也能不断随时代而进步,抗战期间因靠近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开除,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诗多纪史议政之作,有“诗史”之誉,反映了时代变化。在艺术上,风格豪放,歌哭无端,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毛泽东曾评其诗“慨当以慷”。亦能文,文风奔腾磅礴,感情充沛,近于 “新民体”。著作极丰,但多已散佚。今人有《柳亚子诗词选》、《磨剑室诗词集》 等。 ☚ 邹容 现当代作家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Liu Yazi近代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初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早年投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光复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等创立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柳亚子是一个政治诗人、革命诗人。他的诗批判封建统治,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讴歌革命和革命英雄,反映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他擅长写七言律诗和绝句,受龚自珍影响,诗风厚重含蓄、沉郁苍凉。写词不多,受辛弃疾、苏轼影响,多为壮词。著作编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 ☚ 苏曼殊 李宝嘉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Liuyazi中国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 后改名人权,字亚庐; 又改名弃疾,字亚子。笔名青兕、唐隐芝。江苏吴进人。出身大地主家庭。1902年考取秀才,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曾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被任为临时大总统秘书。不久托病辞职返沪, 出任 《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他也是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社长,提倡新文学与社会革命。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 遭到通缉, 逃亡日本。1928年回国, 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等职。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具有反对旧统治、歌颂新社会的爱国精神。柳亚子的著作有: 《乘桴集》、《怀旧集》(1947年上海耕耘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磨剑室诗词集》。此外他还编辑了《曼殊大师全集》。 ☚ 黄遵宪 南社 ☛ 柳亚子 柳亚子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生于1887年,卒于1958年。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定亚卢;后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曾用笔名稼轩、青兕、愤民、南史等。江苏吴江人。柳亚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就能写诗,14岁时开始发表诗作。1902年,柳亚子考中秀才,1903年,去上海爱国学社读书。1905年,与同人一起创办《复报》,而后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等人一起在苏州共同发起创办“南社”,并编辑社刊,主张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帝制,后任“南社”主任。1912年,柳亚子曾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府秘书。而后担任《天铎报》主笔,《民声日报》、《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柳亚子响应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号召,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23年,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明》半月刊,积极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年,柳亚子与邵力子等人一起在上海发起成立“新南社”,与南社中的反对新文化运动分子决裂。1924年,柳亚子加入国民党。1925年,出任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四· 一二”政变以后,柳亚子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遭迫害,被迫流亡日本。“九·一八”事变以后,与何香凝等人共同发起组织“国难救护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柳亚子来到香港,组织创建“扶余诗社”。1945年,与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组织发起“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又参加组织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柳亚子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柳亚子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南社纪略》、《乘桴集》、《南游集》、《怀旧集》、《磨剑室诗集》、《磨剑室词集》、《磨剑室文集》等。柳亚子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与诗人,毛泽东曾称赞他的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郭沫若也称他是“今屈原”。 ☚ 胡适 柳青 ☛ 柳亚子即柳慰高。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庐;最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就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06年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与田桐等出版《复报》以配合《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发起成立南社于苏州虎丘,被选为书记员,后任主任。他始终是南社的骨干,以文学倡导革命。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警报》,又任大总统府秘书,后又回上海主编《天铎报》,同时兼任《民声日报》、《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23年,在其家乡主编《新黎里》月刊。同年10月,与邵力子、叶楚伧、陈望道等组织新南社。翌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1925年任江苏省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坚定的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团结合作。1927年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被迫逃亡日本,翌年回国。抗战初期,因病移居上海租界。1940年去香港。1944年回重庆,并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很重视文学的思想性,生平所作诗作在万首以上,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词作和散文创作也获得好评。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 ☚ 王国维 三侠五义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近代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易名人权,字亚卢,又易名弃疾,字亚字。江苏吴江人。初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后转向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成立“南社”,南社正式成立后曾多次选为该社主任。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逐步转向和同情、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以诗词著称于世。于诗词推崇辛弃疾、顾炎武、龚自珍,反对“同光体”拟古主张和形式主义倾向。早期作品慷慨悲壮,如热血喷洒,充满爱国激情;晚年变而为高爽豪放,多歌颂新社会光明与胜利。 ☚ 苏曼殊 政治小说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慰高,又名弃疾,字如安,笔名人权、亚庐、青兕、春蚕等,江苏吴江人,秀才出身。20世纪初在上海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是中国教育社、爱国学社的成员。1903年起,先后为《苏报》《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积极撰写评论、诗词等作品,宣传反满。1906年加入同盟会,与田桐、高天梅等合办《复报》,以“发挥民族主义,传播革命思想”为宗旨,在进步青年中广有影响。1909年与陈去病等人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任社长,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后,与朱少屏等合办《警报》,任主编,报道各地“光复”消息,以消息迅速翔实,革命立场鲜明,受到读者欢迎。民国后,历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以时评和诗词等形式,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革命成果。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上海通志馆馆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政变后,被蒋通缉,逃亡日本。1928年回国,支持国统区的反蒋斗争。1941年5月因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有“今屈原”之称。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常委和监委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以诗词为新中国作赞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等。 ☚ 胡鄂公 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 ☛ 柳亚子1887~1958Liu Yazimodern man of letters. Works:Poems and Lyrics from Studio of Sharpening Swords,A Collection of Reminiscence,etc.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后更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亚卢,亚子也是其字。江苏吴江人。16岁中秀才。1905年秋创办《自治报》(后改名《复报》)。190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同时加入光复会。1907年冬发起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曾四次当选南社主任。1923年10月在上海又组织新南社。1924年初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44年在重庆加入中国同盟会。1945年11月参加发起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1月在香港参加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3月回到北京,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58年6月在北京逝世。有《柳亚子(自撰)年谱》、 《柳亚子诗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等行世。 柳亚子 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名人权,改号亚子,江苏吴江人,1887年生。上海爱国学社、自治学生社、上海理化速成科学堂毕业。1906年在健行公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负责主编第一至十期《复报》。1909年与陈去病等创办南社,任主任。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不久后辞职去上海,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1913年曾一席致力于新剧运动。1923年与邵力子等发起新南社,自任社长,提倡新文学和社会运动。1925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3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1928年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31年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41年4月因谴责当局制造皖南事变被开除党籍。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著有 《乘桴集》《怀人集》 《柳亚子诗文选》 等。 ☚ 柳元麟 柳克述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