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柳亚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柳亚子1887—1958

江苏吴江人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曾任南社社长,并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复报》、《警报》,担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编辑出版《南社丛刊》。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任监察委员等职。1927年以后,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的民主革命活动及抗日救亡运动,并与李济深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以及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著有《乘桴集》、《怀旧集》、《南社纪略》、《柳亚子诗词集》等。
原名:柳慰高
乳名:慰宝
幼名:禅儿
字:安如、景山
号:亚子、亚卢、亚庐、弃疾、弃疾子、柳弃疾、柳弃疾安如、稼轩
笔名:亚子、中国少年之少年、分湖旧隐、化龙隐士、及时雨宋江、汉种之中一汉种(与章太炎、邹容等共署)、李宁私淑弟子、丽君侍史、灵芬别馆旧主、青兕、侠少年、松陵女子潘小璜、尚左生、春蚕、春蚕居士、革命军的马前卒、柯士汀斯基、柳春蚕、南父、南史、南明遗民、前身青兕、活埋庵主人、唐引之、唐隐芝、秣陵悲秋客、酒社长、夏寓、虚无、愤民、鲁速、慧侬、慧侬女士、磨剑室主、Y.T
人称:柳七、小弟、今屈原、南社巨子
印章:私淑列宁、佩宜夫婿、南社主盟、亲炙中山、前身青凹
别名:人权、云芬别馆旧主、张於英
影射名:杨无忌

柳亚子1886—1958

著名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初名慰高,后改名弃疾,字安如,后改字亚庐、亚子,以字行,江苏吴江人。清末秀才。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秘书。曾主编《天铎报》、《民声报》。与邵力子组织“南社”,任社长。1924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曾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策动反共后,他和何香凝等向蒋提出强烈抗议。后回上海,直系军阀孙传芳要逮捕他,隐居不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1937年与胡朴安等创立“新南社”。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通电斥责蒋介石。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居香港,曾组织“扶余诗社”。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运动,曾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所作诗词,具有爱国精神。其诗属于“尊唐抑宋”派,与非唐非宋的龚定庵体相近似。与毛泽东和诗多首。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遗著有《柳亚子诗词选》等。

柳亚子

柳亚子先生五十晋七寿典纪念册 文学创作社编印28页
蔡柳二先生寿辰纪念集
柳亚子年谱
徐蔚南
柳无忌
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322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171
柳亚子文集:自传、年谱日记
怀念革命诗人柳亚子
柳亚子与南社
民主革命的鼓吹曲——略论柳亚子辛亥革命前
的诗歌创作
柳无忌柳无非编
杨之华
王有为
杨天石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433页
光明日报1959年6月21日
文汇报1981年3月16日
光明日报1981年10月5日
“诗神”柳亚子先生
“诗人毕竟是英雄”——忆柳亚子先生二三事
柳亚子在孤岛时期的“活埋”生活
诗人学者战士
冯英子
曹立庵
徐孝穆
王昆仑
桂林日报1981年11月5日
长江日报1982年5月30日
解放日报1982年10月10日
人民日报1983年6月21日,新华文摘
1983年8期
柳亚子与苏曼殊
柳亚子与上海史研究
柳亚子营救周刚直的故事
柳亚子与爱国主义精神钩沉(1—3)
柳亚子自传
柳无忌
吴申元
孙继林
黄萍荪
团结报1983年6月25日
文汇报1983年7月25日
团结报1984年9月8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5月24日—6月7日
珊瑚1933年2卷1期,名家传记第89
页,*现代中国文学家传记第104页
自传:五十七年柳亚子文学创作1943年2卷2期—1944年3卷
2期
柳亚子先生及其诗
南社诗人柳亚子
辛亥革命前的吴江三诗人
朱荫龙
曹聚仁
范烟桥
文学创作1944年3卷2期
乡土1958年2卷14期
江海学刊1961年9期,中国近代文学论文
集第649页
柳亚子(1887—1958)关国煊*传记文学1976年28卷4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2册第104页
周恩来同志关怀柳亚子
柳亚子遗事
柳亚子与“三联会”
忆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笔名考释
柳亚子与郭沫若的友谊
皖南事变与柳亚子
爱国诗人柳亚子与南明史乘
柳亚子与辛亥革命
记柳亚子
记柳亚子先生
漫话柳亚子
郑逸梅
陈迩冬
王觉源
谢冰莹
史全生
徐文烈
徐文烈
谢国桢
史全生
林光灏
谢国桢
谢伏琛
战地增刊1979年4期
人物1980年1期
*中外杂志1980年27卷1期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3期
群众论丛1980年4期
随笔1980年9集
随笔1981年13集
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1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3期
*中外杂志1981年29卷4期
大地1981年6期
人物1982年3期

柳亚子在津南村
忆柳亚子先生
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诗人——柳亚子
忆柳亚子先生一九三二年绍兴之行
柳亚子和图书馆
柳亚子等所办《新黎里报》被控案
柳亚子先生二三事——纪念柳亚子先生逝世二
十五周年
粱吉生杨珣
郭树权
孙文光
陈于德
盛巽昌
尹承瑜等
马淦
人物1982年3期
艺谭1983年1期
学语文1983年1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3年3期
青海图书馆1983年4期
历史档案1983年4期
语文园地1983年5期
柳亚子和南社
南社爱国诗人柳亚子
关于柳亚子“索园”“退隐”问题考略
柳亚子与国共合作
柳亚子在上海通志馆
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
柳亚子与吴江文献
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的戏剧活动
阿英与柳亚子
四十年代初柳亚子在香港活动补遗
《柳亚子年谱》与《图南集》
柳亚子
柳亚子何香凝在广东海丰
我的诗和字
柳亚子小传
记柳亚子先生二三事
柳亚子
柳亚子及其革命诗文
记柳亚子
柳亚子
杨天石
王晶壵
盛巽昌
杨天石
胡道静
张舫澜
沈津
傅晓航
吴初六
卢玮銮
柳无忌
云彬
谢创
柳亚子遗作
徐文烈
范志超
戚再玉主编
陆丹林
希平
王学庄
江海学刊1983年6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3年6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1期
复旦学报1984年1期
中国老年1984年2期
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2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4期
江苏戏剧1984年8期
艺术天地1985年10期
*明报总1985年233期
*明报总1985年235期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77页
广东文史资料第30辑第50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72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第163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第173页
上海时人志第100页
文化史料丛刊第2辑第1页
文坛史料第255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3辑第
142页
《太平洋报》和柳亚子
纪念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1886—1958)
郑逸梅
何香凝
书报话旧第230页
双清文集(下册)第869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15页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
柳亚子(1886—1958)
柳亚子
柳亚子(三则)
新闻界名人介绍:柳亚子(1887—1958)
傅晓航
杨天石
张敏孝
李立明
萧斌如孙继林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223页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评传第6卷第417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318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265页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29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85页
柳亚子与南社
回忆柳亚子先生在重庆南开中学
柳亚子在无锡
柳亚子
柳亚子先生言行小记
辛亥革命时期江苏几位活跃的同盟会员
诗人爱国者革命家——介绍柳亚子先生
在柳亚子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
陈君葆
张镜潭
吴雨苍
厂民
廖辅叔
夏孟辉
胡乔木
*艺林丛录(一)第54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第59页
无锡文史资料第9辑第21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218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69辑第219页
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92页
吴江人物志(1874—1945)第1页
吴江人物志(1874—1945)第15页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
柳亚子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刘葆
坦荡荡斋
余惠
戴晋新
杨天石刘彦成
近代诗选第435页
*现代中国人物志第325页
现代中国名人外史第165页
*现代中国作家选集第167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7册第221页
南社第60页

高柳两君子传陈去病南社(南社编)1914年第9集文录第36
页,南社丛选第4册第8卷第12页
南社社友事略:柳亚子
柳亚子自谈名号
柳亚子与“南社”
国士无双——为庆祝柳亚子先生六旬大寿作
柳亚子
郑逸梅
郑逸梅
陈敬之
萧 三
南社丛谈第210页
南社丛谈第691页
*首创民族主义文艺的“南社”第39页
萧三文集第157页
新文学家传记第253页
柳亚子印象记筱 林新文学家传记第258页

柳亚子

柳亚子纪念文集民革中央委员会等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345页
人中麟凤:柳亚子吴江市文化局柳亚
子纪念馆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66页
柳亚子家书上海图书馆历史文
献中心近代文献
部编
岳麓书社1997年版678页
柳亚子传
柳亚子先生逝世
张明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636页
人民日报1958年6月22日
纪念柳亚子先生
“瞻韩才两度,传钵定千秋”——柳亚子从游孙
中山先生始末
何香凝
求 慧
人民日报1959年6月21日
团结报1986年11月8日
记柳亚子创办《新黎里报》事
柳亚子与高天梅
柳亚子与叶恭绰
亚洲的卢梭
柳亚子与“湖山正气”
一代风骚——读柳亚子诗事以纪念先生百岁诞
松 陵
徐国昌
徐文烈
贺锡翔
黄芹荪
陈迩冬
团结报1987年5月23日
团结报1987年5月23日
团结报1987年5月23日
团结报1987年5月23日
人民日报1987年5月28日
人民日报1987年5月28日
一封诗画忘年交
柳亚子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前后
亚子先生今不朽 诗文湖海同长久——纪念柳
亚子先生诞辰一百年暨南社发起八十周年
包立民
侯焕昭
屈 武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团结报1987年5月30日
团结报1987年5月30日
观木偶剧《诗人与国王》——回忆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与《羿楼日札》
柳亚子与经亨颐的友谊
柳亚子和我
如何评价柳亚子
余所亚
谢 狱
经遵义
韩晶琦
王晶垚
人民日报1987年8月2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1月25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11月27日
人民政协报1988年2月1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2月13、14日,
近代史研究1989年3期
柳亚子和鲁迅
缅怀柳亚子先生——为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一
百周年作
刘永平
邓颖超
人民日报1989年8月7日
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团结报1987
年5月30日
纪念南社和柳亚子
皖南事变与柳亚子
柳亚子等所办《新黎里报》被控案
王晶垚
徐文烈
尹承瑜 李军平编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2期
随笔1981年13集
历史档案1983年4期
柳亚子与《新黎里》报
柳亚子佚著《图南集》及其他
柳亚子与鲁迅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155)柳
亚子(慰高)应改标为(1887—1958)
吴根荣
杨玉峰
姜德明
王学庄
江海学刊1985年1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2期
名人传记1986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天涯孤女有人怜——柳亚子与萧红的忘年交
抗战时期柳亚子在桂林的生活和创作
柳亚子与广东
亚子先生今不朽,诗文湖海同长久——论柳亚
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葛 城
李 耿等
管 林
管 林
北方论坛1986年3期
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2期
海南大学学报1987年3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3期
奋救中华献赤心——纪念柳亚子一百周年诞辰
和南社发表八十周年
李 新民国春秋1987年4期
柳亚子父子与北新书局
父亲生平点滴
思海钩沉——回忆我与柳亚子的相见相识
柳亚子与国共合作
孙继林
柳无非
萨空了
崔 闽
出版史料1987年4期
群言1987年5期
群言1987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87年6期

柳亚子与章太炎
柳亚子早期美学思想述译——《中国近代美学
史》之一
章念驰
卢善庆
中华英烈1987年6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8年2期
平凡、开华、中学生书局与柳亚子
“少愧猖狂薄老成”——回忆柳亚子先生桂林重
庆二三事
孙继林
史 复
出版史料1988年3、4期
散文世界1988年6期
柳亚子与南明史
第一次国共革命战争时期的柳亚子
何香凝、柳亚子投票反对“整理党务案”史实辨
王国平
孙彩霞
贺世友
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1期
历史档案1989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4期
“少年中国之少年”与“中国少年之少年”——柳
亚子对梁启超思想的接受与超越
闾小波江海学刊1992年5期
柳亚子史料选刊江苏省吴江县档案
历史档案1993年3期
柳亚子与陈去病政治道路比较
柳亚子家书
析廖仲恺与南社柳亚子的情缘
一则寻找柳亚子启事的原委
已故著名诗人、南社发起人柳亚子·中国南社
与柳亚子研究会成立
李茂高
萧文熹选编
曾景忠
任武雄
李方诗等主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期
档案与史学1997年2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8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340页
纪念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诞辰110周年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27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柳亚子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28页
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柳亚子(1887—
1958)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15页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与柳亚子
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与柳亚子
诗坛巨星柳亚子
(柳亚子)五十七岁自传
柳亚子放歌颂盛世
南社诗人·国民党左派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1887—1958)
柳亚子(1887—1958)
汪 新主编
张 兵
范济国
陈 微
王士花
忻 平
柳亚子
黎 霞
杨天石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京 声 溪 泉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51页
中国近代名记者第33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231页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201页
毛泽东与他的友人第148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251页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100页
民国社会名流归宿第180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416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505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674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22页

柳亚子(1887—1958)

近现代吴江(今江苏苏州)黎里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以号行。柳念曾子,郑之蕃妹夫。清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赴上海入爱国学社,《苏报》案发生后,曾谋救章太炎、邹容。次年入同川自治学社。三十一年与任传薪等创办《复报》,次年入上海健行公学,参加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 年)与陈去病等创建南社,任主任。1912 年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后为上海《天铎》《民声》《太平洋》等报主笔。1923 年发起组织新南社,任社长。1925 年起历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32 年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与宋庆龄、何香凝等通电斥责蒋介石,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4 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当选民盟中央委员,参与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 年赴香港,参与发起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次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兼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9 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重视乡邦文献整理。有诗名,词风近于辛弃疾、刘克庄。曾主编《上海市通志》。编有《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曼殊全集》《南社诗文集》等。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乘桴集》《南社纪略》《怀旧集》等。有《柳亚子文集》《柳亚子文集补编》。

1

(词)清·柳亚子

哲夫作枯笔山水一小帧见赠,为订交之券,荒寒寥寂,忽有感于余心,爰取戴子高影事名之,曰《梦隐第二图》。词以张之。即用三年前《为钝剑题〈万树梅花卷子〉》旧韵。抚今追昔,若不胜情。海内词坛所不敢望, 二三同志庶几和余。

拔地奇峰起。

笑平生郑虔三绝,君真多事。

挥洒烟云来腕底,灵气胸中未已,看枯木寒山如此。

尘海茫茫无我席,算此身合向山中死。

负汝者,有如水。

故人万树梅花里。

记当年卜邻有约,而今何似?

恨海精禽填不得,付与凄凉眉史,侬已厌伤心滋味。

只恐人间无此境,便夸娥移也非长计。

图一幅,且体矣。

柳亚子

柳亚子1886—1958

诗人。字安如。江苏吴江人。早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的影响,后转向民主主义革命。1902年加入中国教育会。1906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创立反清革命团体“南社”,是该社最杰出的诗人。五四运动时同情新文化运动。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任江苏省党部宣传部长,拥护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左派。大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次年回国。抗战爆发后居留上海租界。1940年赴港,次年因反对国民党反共被开除党籍。1948年加入“民革”。新中国成立后任人大常委。所作诗词充满慷慨激昂之气,又有沉郁苍凉之风,两者交融而形成悲壮美。著有《磨剑室诗集》《柳亚子诗词选》《柳亚子选集》《柳亚子文集》等。

☚ 胡寄尘   王文显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初名慰高,更名人权,又更名弃疾,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后转向革命。曾参加中国教育会、蔡元培所领导的爱国学社、同盟会和光复会。又与陈去病、高旭发起组织南社。入民国,先后参加反袁斗争和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诗初多“艳体”,后受黄遵宪“诗界革命”说影响,诗风遂变。南社成立时基本定型。风格以清新朴实,流转自如见长,颇得龚定庵神髓。宣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歌颂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后并曾赞美新中国。著《摩剑室诗集、文集、词集》,均未刊行。逝世后,有其后人所编《柳亚子诗词选》一书行世。

☚ 周实   美术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又署稼轩、青兕、唐隐芝等。江苏吴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光复会,主办健行公学,编辑《复报》。宣统元年(1909)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发起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成为该社主要组织者与领导人。辛亥革命后历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笔政。1923年又参加发起创办新南社。抗日战争时期流居于重庆、桂林、香港等地。解放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柳亚子诗词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戏曲作品有杂剧《松陵新女儿》。1904年撰写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为反映其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戏曲主张之代表作。

☚ 叶楚伧   虞名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名人权,字亚庐,又改名弃疾,字亚子,再改为亚子,名号归一,笔名青兕、唐隐之等。江苏吴江人。出生于书香世家。早年同情维新运动,不久即倡言反清革命。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中国教育会。光绪三十年,入国学保存会。光绪三十二年,入同盟会与光复会,创办《复报》,与《民报》相呼应。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与陈去病、高旭创南社,任书记员,以文学鼓吹反清革命。1912年,一度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旋辞职,为《天铎报》主笔,大力抨击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南京临时政府对袁的妥协退让。1914年,为南社主任,兼任会计与书记。1923年,在原籍创办《新黎里》月刊,称“自法兰西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一变,自俄罗斯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又一变矣”,“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发刊词》)。同年十月,与邵力子、叶楚伧、陈望道等组织新南社,任社长,宣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新南社成立布告》)。次年,入中国国民党,任中央监察委员、江苏省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坚持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亡命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皖南事变”后,与宋庆龄、何香凝发表宣言,谴责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出席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被开除党籍。1946年,与谭平山等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与李济深等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1958年病逝。少年时期曾作“香奁体”诗。二十世纪初,一度受“诗界革命”影响,崇拜梁启超与龚自珍,写作以旧形式含新意境之诗。提倡戏剧改革。南社成立后,对内批评宋诗派,对外批判王闿运、樊增祥、易顺鼎,提倡以唐音发为革命之诗。五四运动前,一度主张诗歌“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五四运动后,转而支持新文化运动。1923年,在《致某君书》说:“仆为主张语体文之一人。良以文言文为数千年文妖、乡愿所巢穴,故必一举而摧其壁垒,庶免城狐社鼠之盘踞。”以后,常对五四新文学作家表示礼赞,并深以自己不能摆脱旧诗格律为憾。毛泽东称其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致柳亚子》)。郭沫若称他“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意气风发,声调激扬,中国的文学语言,无论雅言或常语,在他的笔下就像是雕塑家手里的软泥,真是得心应手”(《柳亚子诗词选序》)。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南社纪略》、《南明史纲》、《苏曼殊研究》等,汇编为《柳亚子文集》。生平事迹见柳无忌编《柳亚子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等。

☚ 周实   王德钟 ☛

柳亚子

 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一名人权,号安如,一号亚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旋入光复会。1909年(宣统元年)参与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辛亥革命后,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曾主持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笔政。1913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1923年创新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蒋介石通缉,流亡日本。1928年返国。后任上海通志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因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擅诗、能文。著作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并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柳亚子

190 柳亚子1887—1958

诗人,报刊评论家。字安茹,江苏吴江人。1902年中秀才。1903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在《苏报》发表反清评论。《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创刊后,积极撰稿,进行民主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同盟会。同年与田桐、高天梅等合作,创办《复报》,以“发挥民族主义,传播革命思潮”为宗旨,在国内编辑后寄往日本印刷,送回国内发行,在青年中形成影响。武昌起义后与朱少屏等合作,在上海创办《警报》,自任主编,详细报道各省独立消息,欢呼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内容充实、消息迅速准确受到读者欢迎。民国后历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等报主笔。通过所写时评和旧体诗词,反对军阀独裁和帝制复辟,支持孙中山三大政策、民权运动和国统区的反蒋斗争,有“今屈原”之称,为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晚年继续以诗词歌赞新中国。1958年病逝于北京。

☚ 章士钊   詹大悲 ☛

柳亚子

189 柳亚子1887—1958

近代诗人,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行。江苏吴江人。少年时代就具有革命思想,曾倡立南社,为早期国民党人,以后也能不断随时代而进步,抗战期间因靠近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开除,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其诗多纪史议政之作,有“诗史”之誉,反映了时代变化。在艺术上,风格豪放,歌哭无端,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毛泽东曾评其诗“慨当以慷”。亦能文,文风奔腾磅礴,感情充沛,近于 “新民体”。著作极丰,但多已散佚。今人有《柳亚子诗词选》、《磨剑室诗词集》 等。

☚ 邹容   现当代作家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Liu Yazi

近代诗人,爱国民主人士。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初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早年投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光复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等创立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柳亚子是一个政治诗人、革命诗人。他的诗批判封建统治,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讴歌革命和革命英雄,反映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他擅长写七言律诗和绝句,受龚自珍影响,诗风厚重含蓄、沉郁苍凉。写词不多,受辛弃疾、苏轼影响,多为壮词。著作编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

☚ 苏曼殊   李宝嘉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Liuyazi

中国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 后改名人权,字亚庐; 又改名弃疾,字亚子。笔名青兕、唐隐芝。江苏吴进人。出身大地主家庭。1902年考取秀才,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曾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被任为临时大总统秘书。不久托病辞职返沪, 出任 《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他也是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社长,提倡新文学与社会革命。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 遭到通缉, 逃亡日本。1928年回国, 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等职。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具有反对旧统治、歌颂新社会的爱国精神。柳亚子的著作有: 《乘桴集》、《怀旧集》(1947年上海耕耘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磨剑室诗词集》。此外他还编辑了《曼殊大师全集》。

☚ 黄遵宪   南社 ☛
柳亚子

柳亚子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生于1887年,卒于1958年。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定亚卢;后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曾用笔名稼轩、青兕、愤民、南史等。江苏吴江人。柳亚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就能写诗,14岁时开始发表诗作。1902年,柳亚子考中秀才,1903年,去上海爱国学社读书。1905年,与同人一起创办《复报》,而后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等人一起在苏州共同发起创办“南社”,并编辑社刊,主张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帝制,后任“南社”主任。1912年,柳亚子曾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府秘书。而后担任《天铎报》主笔,《民声日报》、《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柳亚子响应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号召,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23年,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明》半月刊,积极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年,柳亚子与邵力子等人一起在上海发起成立“新南社”,与南社中的反对新文化运动分子决裂。1924年,柳亚子加入国民党。1925年,出任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四· 一二”政变以后,柳亚子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遭迫害,被迫流亡日本。“九·一八”事变以后,与何香凝等人共同发起组织“国难救护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柳亚子来到香港,组织创建“扶余诗社”。1945年,与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组织发起“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又参加组织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柳亚子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柳亚子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南社纪略》、《乘桴集》、《南游集》、《怀旧集》、《磨剑室诗集》、《磨剑室词集》、《磨剑室文集》等。柳亚子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与诗人,毛泽东曾称赞他的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郭沫若也称他是“今屈原”。

☚ 胡适   柳青 ☛

柳亚子

即柳慰高。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庐;最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就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06年参加同盟会和光复会。与田桐等出版《复报》以配合《民报》与改良派论战。1909年,与陈去病、高旭发起成立南社于苏州虎丘,被选为书记员,后任主任。他始终是南社的骨干,以文学倡导革命。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警报》,又任大总统府秘书,后又回上海主编《天铎报》,同时兼任《民声日报》、《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23年,在其家乡主编《新黎里》月刊。同年10月,与邵力子、叶楚伧、陈望道等组织新南社。翌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1925年任江苏省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坚定的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团结合作。1927年因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被迫逃亡日本,翌年回国。抗战初期,因病移居上海租界。1940年去香港。1944年回重庆,并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很重视文学的思想性,生平所作诗作在万首以上,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词作和散文创作也获得好评。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

☚ 王国维   三侠五义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近代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易名人权,字亚卢,又易名弃疾,字亚字。江苏吴江人。初受康、梁维新运动影响,后转向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成立“南社”,南社正式成立后曾多次选为该社主任。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逐步转向和同情、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以诗词著称于世。于诗词推崇辛弃疾、顾炎武、龚自珍,反对“同光体”拟古主张和形式主义倾向。早期作品慷慨悲壮,如热血喷洒,充满爱国激情;晚年变而为高爽豪放,多歌颂新社会光明与胜利。

☚ 苏曼殊   政治小说 ☛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

近代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慰高,又名弃疾,字如安,笔名人权、亚庐、青兕、春蚕等,江苏吴江人,秀才出身。20世纪初在上海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是中国教育社、爱国学社的成员。1903年起,先后为《苏报》《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积极撰写评论、诗词等作品,宣传反满。1906年加入同盟会,与田桐、高天梅等合办《复报》,以“发挥民族主义,传播革命思想”为宗旨,在进步青年中广有影响。1909年与陈去病等人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任社长,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后,与朱少屏等合办《警报》,任主编,报道各地“光复”消息,以消息迅速翔实,革命立场鲜明,受到读者欢迎。民国后,历任上海《天铎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以时评和诗词等形式,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革命成果。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上海通志馆馆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政变后,被蒋通缉,逃亡日本。1928年回国,支持国统区的反蒋斗争。1941年5月因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有“今屈原”之称。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常委和监委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以诗词为新中国作赞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等。

☚ 胡鄂公   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 ☛

柳亚子1887~1958Liu Yazi

modern man of letters. Works:Poems and Lyrics from Studio of Sharpening Swords,A Collection of Reminiscence,etc.

柳亚子1887—1958

原名慰高,后更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亚卢,亚子也是其字。江苏吴江人。16岁中秀才。1905年秋创办《自治报》(后改名《复报》)。190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同时加入光复会。1907年冬发起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曾四次当选南社主任。1923年10月在上海又组织新南社。1924年初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44年在重庆加入中国同盟会。1945年11月参加发起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1月在香港参加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3月回到北京,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58年6月在北京逝世。有《柳亚子(自撰)年谱》、 《柳亚子诗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等行世。

柳亚子

柳亚子

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名人权,改号亚子,江苏吴江人,1887年生。上海爱国学社、自治学生社、上海理化速成科学堂毕业。1906年在健行公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负责主编第一至十期《复报》。1909年与陈去病等创办南社,任主任。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不久后辞职去上海,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1913年曾一席致力于新剧运动。1923年与邵力子等发起新南社,自任社长,提倡新文学和社会运动。1925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3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1928年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31年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41年4月因谴责当局制造皖南事变被开除党籍。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著有 《乘桴集》《怀人集》 《柳亚子诗文选》 等。

☚ 柳元麟   柳克述 ☛
000047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7 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