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查理大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查理大帝742—814Charlemagne查理大帝 一译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创建者。矮子丕平之子,768年继位。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在位四十六年,发动五十三次战争。773—774年,征服伦巴德人,夺取意大利北部地区。772—804年,多次进攻萨克森人,把国境推进到易北河流域。788年并吞巴伐利亚。796年征服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建立“东方马克”。801年越过比利牛斯山,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厄布罗河以北土地,建立“西班牙马克”。版图西起大西洋岸,东至易北河,北至北海,南临地中海。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之加冕,称“罗马人皇帝”,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在位时,进行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支持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展,同时提倡学术文化,奖掖研究工作,关心教育事业,为后世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死后帝国迅即瓦解。 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814)和查理帝国皇帝(800~814),一译查理曼。约742年出生,是加洛林王朝开创者矮子丕平之子,于768年继位,与其弟卡罗曼共治。771年其弟死后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唯一国王。在位期间,法兰克王国扩张成庞大的帝国。800年圣诞节由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遂称查理帝国。814年1月28日在亚琛去世。不久,帝国分裂。 查理大帝约742—814Carolus Magnus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768 —800),查理帝国皇帝(800—814)。执政期间,曾发动53次战争,占有中、西欧大片土地。公元800年加冕,称“罗马人皇帝”,法兰克王国由此成为查理帝国。 查理大帝742~814亦译“查理曼”或“查理一世”。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800),查理帝国皇帝(800~814)。768年为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在位期间不断向外扩张。773~774年征服伦巴第王国。占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772年进攻莱茵河以东的萨克森人,直至804年才予征服。778~801年越过比利牛斯山,攻打阿拉伯人,占领埃布罗河以北地区。791~799年打败阿伐尔人,占据德意志西部和南部以及奥地利等地。疆域北至北海,南至埃布罗河及意大利中部,东至易北河及波希米亚,西抵大西洋。800年, 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称帝,号为“罗马人的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全国为98郡,委任伯爵治理,并派使节监督。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分封割据,矛盾重重。查理死后,843年帝国即告分裂。 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约742—814一译查理曼 (法文Charlemagne)。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 (768—814)。在位期间,法兰克王国扩张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774年,征服巴比伦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778—801年进兵西班牙,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埃布罗河以北地区。772—804年征服萨克森人。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帝国疆域扩大到西南至埃布罗河,北达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含意大利大部,全境与西罗马帝国相差无几。800年圣诞节,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号为“罗马人皇帝”。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帝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全国为98郡,委任伯爵治理。还奖励学术文化,出现了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查理帝国以封建经济为基础,但内部并不巩固。查理死后,843年帝国即告分裂。 ☚ 撒利克法典 凡尔登条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