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柞蚕外部形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柞蚕外部形态Chinese tussah silkwormmorphology柞蚕一生中在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态。
形,褐色骨质硬壳,表面有对称的刚毛和黑斑,2龄始头部表面有多数圆锥形突起,头部正面中央有倒Y 字形线缝 (中冠缝及头盖缝组成),外侧有2条浅线为蜕裂线(图1)。头部两侧下缘上颚基部着生一对触角。触角由3节构成,第2节外侧方有两根长短不一的感觉毛,第2、3节端部分别着生3个、4个圆锥形感觉突起,都具感觉作用(图2)。头部两侧下缘,触角稍上方有6对 单眼,呈黑褐色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是感光器官。口器在唇基下方,由上颚、下颚、上唇、下唇4部分组成(图3)。上唇基部和唇基相连为骨质薄片,食叶时有调整叶片位置的作用。上唇正中央有缺刻, 图2 柞蚕4龄幼虫触角先端
图5 柞蚕5龄幼虫体表圆锥形突起 端有一褐色骨化钩爪,辅助取食爬行。第3~6腹节及第10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腹足,为肉质无节构造,其先端内缘有钩爪,1龄钩爪呈半环状单序排列,3龄始呈双序近弧形排列,腹足主要用于爬行,抓着柞枝,固定位置(图6)。在第1胸节及1~8腹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蚁蚕气门近圆形,其余各龄均呈长椭圆形,周缘为淡褐色气门片,内有树枝状筛板气门是幼虫呼吸的门户。图6 柞蚕4龄幼虫腹足 柞蚕蛹 柞蚕蛹外观呈纺锤形。从头部到体部表面均被有不规则的多角形纹。不同部位多角形纹大小、密度略有不同,体表还被有稀疏的刚毛(图7)。头部位于体躯前端,很小,略呈白色方形骨片。其两侧有弯
柞蚕成虫 柞蚕雌蛾大于雄蛾,除节间膜外,全身被有黄褐色鳞片,头部很小,被鳞片,胸部3节高度骨化,中、后胸有发达的翅,腹部在外观上雌蛾可见7个环节,雄蛾可见8个环节。触角在头部两侧,复眼上方,雌蛾呈双栉齿状,雄蛾呈羽状。主干由30几个小节构成,每一小节向两侧横向派生一对侧枝,侧枝表面着生多数感觉毛(图8)。主干侧枝表面还着生多数圆锥形突起。复眼在触角下方,呈黑色半球形构造,表面有排列整齐的六角形小眼似蜂窝状(图9)。口器已退化,下颚及下唇须较明显,下颚为白色囊状,表面有多数微皱、小孔及少量刚毛,下唇须由3节构成,表面被有鳞片。鳞片的形状可分叶状、毛状、纺锤状三种,其分布因部位而略见差异。扩大观察鳞片表面有纵走的脊椎状隆起,中间有细绒毛状物。胸足由5节构成,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跗节由5小节构成,其先端有2个黑色骨化钩爪,之间有爪间体,钩爪基部两侧外方着生褥盘,前足胫节端部有发达的距,其表面有许多针状突起。气门在第1胸节及1~7腹节两侧,呈半月形,筛板不很发达,筛板的侧枝上微见小突。雄蛾外生殖器由9、10腹节形成,包括抱器、钩器、阳茎(图10)。抱器位于阳茎外侧方一对大形附属器,包括表面有刚毛的上枝为第1抱器,下枝为第2抱器及内表面分出的一个骨化突起为第3抱器。钩器位于左右抱器之间,阳茎腹面有骨化的钩状突,阳茎突出于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骨化的棒状,端部有射精孔。雌性外生殖器由8、9、10腹节形成,包括侧唇、锯齿板等。侧唇由9、10腹节愈合,呈白色半球形囊状体。表面有多数感觉毛,正中央裂缝有2个孔口,上端是肛门,下端是产卵孔。锯齿板由第8腹节腹板形成,高度骨化。其腹前方为交配孔开口(图11)。 图8 柞蚕雄蛾触角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