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植物名实图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植物学的最后一部巨著。作者吴其浚在完成本书之前,先用数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巨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约89万字,著录植物838种,分植物为11大类。《长编》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文献,为《图考》的问世做好了资料的准备。《图考》是在《长编》基础上,由作者再深入各地实地调查研究,逐年累积编著而成。全书尤其重视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考订,纠正历史性的错误,绘图精细逼真,以助鉴别,故名 《植物名实图考》。
 《图考》初版于作者去世后的次年,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其继任山西巡抚陆应榖作序刊行。现珍藏于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省和云南省图书馆等处。以后有光绪六年(1880)山西浚文书局据初刻本原版重印本。1883年日本据光绪六年本翻刻刊行,由伊藤圭介作序,书名为《重修植物名实图考》,此本通称日本明治刻本。1915年云南图书馆又据日本明治刻本石印。山西官书局刻本(1919)。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1919)。万有文库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校勘本。196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等。
 吴其浚 (1789—1847),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 (1817) 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清史稿》有传。先后出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兵部侍郎、湖北及江西学政和湖广、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巡抚或总督。《图考》序文称他“宦迹半天下”。他虽为科甲出身,一生为官,但他对植物有超乎寻常的研究兴趣。借四外巡行之机,他到处留心观察、记录、绘图并采集植物标本,向当地人民请教,同时博览经史子集有关植物文献达800余种,先后完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两部巨著。对我国植物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他的《云南矿厂工具图略》是我国第一部矿业工具专著,也是我国论述矿厂管理的早期著作,还有《滇南矿厂图略》等在我国矿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图考》共38卷。分类方法大体与《本草纲目》相近。共分12大类,即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类。共计收载植物1714种,植物图1800余幅。全书约71万字。
 《图考》没有作者的序文。但从陆应穀的序文中可以看出吴其浚关心民间疾苦,深知形形色色的植物是“群天下不可一日无”的生活必须品的来源。“衣则麻桑、食则麦菽、茹则蔬果、材则竹木;安身利用之资,咸取给焉。”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了植物,“岂徒入药而已哉?”作者的撰著主导思想,就是不能像历代本草那样,只重视植物药用的一面而忽略了广泛的利用。为了使民众清楚地了解各种植物“其切于民生日用者,至利且便也”,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撰成此书。全书收载植物比《南方草木状》多1634种、比《救荒本草》多1300种、比《本草纲目》多了519种,是历史上收载植物最多的著作。各类之下每种植物列为一条,记述内容一般包括有关该植物的历代文献出处、产地、生态环境、形态特征、颜色、性味、气息及经济用途等。药用价值记述尤详。不少条文记有吴氏见解,冠以“雩娄农曰”字样。历时7年完成此书。所载植物遍及全国19个省。江西、河南、湖南、云南、山西、贵州等省都有他调查、采集的足迹。据统计,《图考》收载江西植物约400种、云南植物370种、湖南植物280种,可见当地富饶的植物资源被开发利用的一斑。特别是作者对云、贵边远地区的植物调查研究更是历史上少有的珍贵资料。
 和其他本草、植物学著作相比,《图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色。首先他是业余植物学家的杰作。他既非奉帝王之命撰著官修本草,也不同于医药学家有行医采药、治病救人、撰著医书的职业使命。他之所以能在仕途公干之余,长期致力于对植物的考察研究,完全出于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心和自己对植物的喜爱。多年的实践终于使他成为一位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写出了交口称誉的杰作。
 第2《图考》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学专著。
 他突破了历代本草包罗动物、植物和水、火、矿物(土、金、石)等药物的模式,专门收载植物而摒弃其它。从而成为继《南方草木状》、《救荒本草》之后名副其实的植物学专著。对植物的分类继承了同族为邻、同科类比的方法。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记述更为细致、准确、术语增多。对花器官的记述已运用形态解剖学的观察研究方法,把花朵各个部分支解下来,弄清其构造和着生部位,然后详述之。对植物经济用途的记述更加全面,计包含粮食、果木、蔬菜、花卉、糖料、油料、纤维、芳香、有毒、染料、药用、木材、薪炭、饲蚕、酿料、救荒植物等各种用途,大大超过前人。
 第3《图考》以绘图精审称著于国内外。每种植物配一幅图,少数种类有2~3幅图相参佐。绝大部分图参照原植物绘出,准确、美观,不少图出自作者之手笔。图之质量堪与现代植物学著作媲美。
 第4全书重点在于考核植物名实相符。把历代文献中不时出现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混淆现象纠正过来。
 第5轻 “耳食”重 “目验”的工作方法。
 作者反对单凭文献资料作一些繁琐的考证。反对囿于前人之说以古非今。主张实地调查研究,学以致用、不耻下问并身体力行之。
 《植物名实图考》资料丰富、绘图精美、对植物名实的考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被誉为中国古代植物学水平的最高峰,他是联结古代植物学和近代植物学的桥梁。德人布瑞施耐德(EmilBretschneider)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1870年版)中说“欧美植物学者研究中国植物必须一读《植物名实图考》。”又说《图考》“附图”刻绘极为精审……其最精确者往往可资鉴定到科或属。”中国植物学上不少中文科、属名称都源出该书。现代的植物学工作者,鉴定植物时,有时也要参考本书。1885—1890年日本松村任三撰著《植物名汇》、牧野富太郎撰著《日本植物图鉴》时都曾以《图考》为重要参考文献。欧美植物学者对《图考》亦多加赞许并加以引用。可见本书在国内外植物学界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吴其浚诞生200周年之际,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河南省科技史学会和固始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5月25日至27日在吴氏故里固始县,联合召开了我国首次纪念清代科学家吴其浚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清代科学家吴其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这次会议推动了对吴其浚及其科学著作的深入研究。

植物名实图考

本草类著作。清吴其濬(1789—1847)撰。三十八卷。其濬字瀹斋,别号云娄农。固始(今属河南)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曾在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任职,官至山西巡抚。此书是作者广泛搜集植物标本,访询识药之人并参阅有关文献八百余种,经七年辑成的一部植物学图谱。共收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十二类。对每种植物形态、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逼真。除描述植物形态外,对名称与原植物详加考证,以求名实相符,并审定药用价值,对历代本草中谬误予以纠正,亦有不切实际的论述和错误的解释。是书为我国第一部大型的区域性植物志,对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均有重要贡献。曾传到日本等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有光绪六年(1880)蒙自陆应谷校刊本,一九一五年云南图书馆据日本明治初刊本石印本,一九五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植物名实图考》Illustrated Catalogue ofPlant

清代杰出的传统植物学著作。是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古代植物学典籍中学术水平极高的一部专著。作者吴其濬(1789~1847),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侍郎等职,以后又出任学政、巡抚等职。公务调动使得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时人称其“宦迹半天下”。他虽是科甲出身,一直做官,但对于植物学有特殊的爱好和浓厚的兴趣。随时留心观察、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大量地采集植物标本,并向乡人请教,同时博览有关植物的文献800余种,广泛搜集摘录,汇集专谱,先完成巨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约89万字,著录植物838种,分为谷、蔬、山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石草、毒草、果、木共11大类。类下分若干种。每种植物列为一条,辑录自古以来关于该种植物的记载和评论,偶加按语。内容包括形态、产地、药性、其他用途、栽培加工炮制方法,甚至传说、神话典故等。该书保存了许多古代的植物、本草文献,又分类整理编纂成书,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一部很有研究参考价值的植物学资料汇编。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采集标本,写出了《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着重考核植物名实,对历来的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考订尤详,是研究中国植物种、属及名实关系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摆脱了历代本草把动物、植物、矿物包罗其中的惯例,写出了一部真正的植物专著。全书38卷,分为谷、蔬、山草、阳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大类,收载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多519种。图1800余幅。所载植物大多根据著者亲自观察、访问择要记录,对形态特征、颜色、性味、气息、产地环境、各种用途皆有记载,对药用价值记述尤详。多数图谱系按照实物精细绘出。绘图之精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推崇(见图)。全书约71万字。记载植物遍及全国19个省。据统计产自边远的云南地区的植物近400种。该书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大量地记录了我国各地富饶的植物资源及民间开发利用的真实情况。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植物图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是在作者去世后第二年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继任山西巡抚陆应谷作序刻印。成书当在此以前,是否经过本人定稿尚属疑问。《植物名实图考》有清道光二十八年山西太原初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山西浚文书局利用初刻本原版重印本,1919年山西官书局刻本,1919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万有文库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校勘本等版本,还有日本明治二十三年(1890)刻本。

《植物名实图考》Illustrated Catalogue ofPlants

中国植物分类方面的重要著作。作者清代吴其濬(1789~1847),河南省固始县人,经多年实地观察,广泛采集标本和调查访问,同时又从经、史、子、集四部中辑集植物资料,先编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2卷,收植物838种,包括谷类、蔬菜、山草、石草、隰草、蔓草、芳草、毒草、水草、果类、木类等11类。以后,根据其长年研究结果对《长编》进行整理、补充、修改,编次成为《植物名实图考》一书。此书共38卷,共收植物1 714种,分为12类,即同前书所述11类外,再增群芳一类。《植物名实图考》不仅对每种植物绘有颇为精细的插图,且对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者考订尤详。对每种植物的名称、形态、产地、栽培方法、用途等记载详明,故此书是中国19世纪植物学的一部名著,至今仍不失为研究中国植物种属及其固有名称的重要参考资料。二书均在作者死后第二年,即1848年由陆应榖校订付印。1880年和1919年又先后用原刻板重印过。商务印书馆于1919年也出过排印本。50年代又以过去的排印本为底本,经过校勘,重新出版。本书在日本也有出版。

植物名实图考

药物图谱类著作。38卷。清·吴其濬撰。刊于1848年,系作者通过广泛采集,向有关人员访询,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补充而编成的一部植物学图谱。书中共收植物1 714种,分为谷、蔬、山草、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较逼真。但也杂有某些不切合实际的论述或唯心观点的解释。本书于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重加校勘标点,书末附索引4种。吴氏另编《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2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的一部资料性的著作。

《植物名实图考》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Plants

清代有农业内容的植物学名著。吴其濬(1789~1847)撰。其濬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曾任湖南等省巡抚。他对植物学极感兴趣,所到之处,随时观察和采集标本,同时从古籍和时人著作中广泛搜集资料,先编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一书,共二十二卷。继又根据长期研究心得著成《植物名实图考》,共三十八卷。1848年刊行。《植物名实图考》收载植物1714种,分为12类,其中谷、蔬、群芳、果、木等类都属农学范围。作者重视实地观察、调查访问,书中对各种植物考核名实、记其形状、用途和产地,而尤详于药性,是研究中国植物种、属及固有名称和农作物分布等的重要著作。

植物名实图考

112 植物名实图考

我国19世纪重要植物学著作。清吴其浚撰。1848年刊出。书分两部分: 一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植物838种,分谷类、蔬菜、山草、石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毒草、果类、木类等11类。主要辑集前人有关植物的文献,并引录陆羽《茶经》、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等专著多种。一为《植物名实图考》,38卷,共收载植物1714种,分12类(除见于长编的11类外,另增群芳一类)。书中所载每种植物,大多根据著者亲自观察和访问所得,并精细绘图,择要记载形色、性味、产地和用途等。对于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尤详。至今仍为研究我国植物种、属以及固有名称的重要参考资料。

☚ 广群芳谱   成果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zhiwumingshitukao

中国19世纪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清代吴其浚(1789~1847)撰。吴其浚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曾任学政、巡抚、总督等职。对植物有浓厚兴趣,对本草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以渊博的知识查阅文献800多种,广泛采集标本,严加名实考核,写出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植物名实图考》38卷,共60卷。《长编》收植物838种,分11类。《图考》收植物1714种,分12类(其中谷类52种、蔬菜176种,山草201种、草284种。石草98种、水草37种、蔓草253种、毒草44种、芳草71种、群芳142种、果类102种、木类272种)。所收种类较《本草纲目》多519种(经他发现的约608种),超过了历代本草。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性味、用途和产地,根据亲自观察和访问所得,作了详细的描述,对药用植物的记述尤为详细。所述植物的地理分布极广,达19省之多,对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省植物的记载和采集最多。对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严加考订,纠正了前代本草著作的若干错误。全书共附图1800多幅,绘图准确精细,为进行植物分类提供了依据。《图考》体例仿照传统本草,分类方法也与《本草纲目》近似。书初刊于1848年,1880、1919年两次再版。《图考》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日本、美国、德国不少学者推崇此书。如德国人Emil Bretschneider在其所著《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对《图考》有高度评价,并转载了8幅图;日本牧野富太郎在《日本植物图鉴》中也采用了《图考》的很多内容。

☚ 本草纲目   人体构造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古代植物学专著。六十卷。清吴其濬撰。吴其濬(1789—1847),字哲甫,号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道光(1821—1850)年间,直南书房,历鸿胪寺卿、内阁学士、兵部侍郎。道光二十年(1840)授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先后调任云南、福建、山西巡抚。后乞病归。他在任上,即组织医生、药工对植物进行考察、考订、绘图,记录其药性功用,依据耳闻目见,并认真查阅了八百多种参考文献,历经三十年,终于撰成《植物名实图考》。
此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收植物八百三十八种,分谷类、蔬菜、山草、石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毒草、果类、木类,凡十一类。主要汇辑古籍中关于植物的文献,并引录陆羽《茶经》、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等多种专著。第二部分,《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收录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谷类、蔬菜、山草、石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毒草、群芳、果类、木类凡十二种。所载每种植物大半根据作者亲自观察和访问所得,绘附精图,择要记载形色、性味、产地、用途,重点说明药用价值及用法。作者对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均作考订。对所引文献,也一一注明出处,并匡正了历代本草书中的一些谬误。
王毓瑚评曰:“书中把植物分为若干类,其中的谷、蔬、群芳、果、木等类都是属于农学的范围。不过本书并不是真正的农书。作者所致力的,也正如书名所标示的,主要是考核名实,所以专谈各种植物的形状、用途以及产地,而尤详于其药性。或者竟可以说,书的性质有些近于本草。作者的研究态度是严谨的,并不拘泥于古籍上的说法,而是依靠实际的观察、考查和访问,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妄下结论,这是本书的突出的优点。(《中国农学书录》)”
有清道光二十八年陆应谷初刻本、光绪六年(1880)山西濬文书局本、《万有文库》本及商务印书馆1957年印本。

☚ 夏小正正义   续茶经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清)吴其濬著,商务印书馆1919年出版,1957年出修订本。收录植物1714种,根据实物绘图,并加考证。分类编排。每种植物分述形态、颜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对药用植物记述尤详。

☚ 广群芳谱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由中国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 (1789—1847) 著,字论斋,别号雩娄农。生于河南固始。嘉庆二十二年(1817) 考中状元; 并任翰林院修撰。吴其浚一生酷爱植物学,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历尽艰辛,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描绘。为了解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他通阅了 《四库全书》,辑录古代著作中所有关于植物学的文献记载,并加以归纳、综合、考证和修改。为了更为详细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他亲自开辟了植物园,躬耕栽培,历经30年考察、积累、研究和探索,终于在1847年完成了 《植物名实图考》 这部中国史无前例的收集植物品种最多的植物学专著。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录植物838种,分谷类、蔬菜类、山草、石草、湿草、蔓草、芳草、水草、毒草、果类、木类共11类。主要缉经、史、子、集四部中有关植物文献。第二部分为 《植物名实图考》,38卷,除在长编中所收集的11类外,另增群芳一类,共约12类,收录植物1714种。书中对每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气质、气味、用途及产地等均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考订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方面的问题。书中还附图1800余幅,绘图逼真,准确地反映了植物的特征。由于该书取材丰富,门类繁多,分法得宜,制图精美,且比李时珍《本草纲目》 增加519种植物,纠正了以往植物学文献中的许多错误,所以对19世纪中国植物学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曾被译成英、日等国文字,在世界植物学界也有很大影响。

☚ 南方草木状   自然史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清)吴其濬编撰。文物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影印本。80册(16函)。线装。38卷。收录植物1714种,分类编排。每种植物均简述其形态、颜色、性味、用途、产地等,根据实物绘图,并据以考证。书末附植物名称、人名、地名、引书4种索引。

☚ 6.植物学   植物学名词解释 ☛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由中国清代植物学家吴濬(1789—1847)所著。吴其濬,字瀹斋,别号雩娄农,生于河南固始。嘉庆二十二年(1817)考中状元; 并任翰林院修撰。吴其濬一生酷爱植物学,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历尽艰辛,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描绘。为了解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他通阅了 《四库全书》,辑录古代著作中所有关于植物学的文献记载,并加以归纳、综合、考证和修改。为了更为详细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他亲自开辟了植物园,躬耕栽培,历经30年考察、积累、研究和探索,终于在1847年完成了 《植物名实图考》这部中国史无前例的收集植物品种最多的植物学专著。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录植物838种,分谷类、蔬菜类、山草、石草、湿草、蔓草、芳草、水草、毒草、果类、木类共11类。主要辑集经、史、子、集四部中有关植物文献。第二部分为 《植物名实图考》,38卷,除在长编中所收集的11类外,另增群芳一类,共约12类,收录植物1714种。书中对每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气质、气味、用途及产地等均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考订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方面的问题。书中还附图1800余幅,绘图逼真,准确地反映了植物的特征。由于该书取材丰富,门类繁多,分法得宜,制图精美,且比李时珍 《本草纲目》增加519种植物,纠正了以往植物学文献中的许多错误,所以对19世纪中国植物学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曾被译成英、日等国文字,在世界植物学界也有很大影响。

☚ 南方草木状   自然史 ☛

《植物名实图考》

见“吴其濬” 。

植物名实图考zhíwùmíngshítúkǎo

植物学著作, 38 卷。清·吴其浚撰。刊于1848 年。共收植物1714 种, 分为12 卷。作者通过实际采集植物, 调查研究和文献整理, 对于各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包括医疗应用)、产地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述, 所绘植物图谱也很逼真, 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系植物学著作。清·吴其浚撰。初刊于1848年(道光28年)。《植物名实图考》一般简称《名实图考》、《植考》或《图考》。凡38卷。另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简称《长编》。凡22卷。
《图考》对植物形色、性味、产地、用途等叙述颇详,附以插图,尤其着重考订植物的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全书含谷类、蔬菜、山草、湿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类和木类(计12类),计植物1714种。所述植物产地,涉及我国19个省,特别对江西、湖南、云南、山西、河南、贵州等省的植物,记载尤多。由于作者注重实践,经常采集植物标本和以观察实物为依据,与文字记载相印证,又有精美附图为佐证,因而其真实性、可靠性强。书中广泛收集了很多民间医药的经验和植物的地方名、土名,订正了不少前人的谬误,在我国本草学和植物学向近代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对国外学术界影响很大,德人Emil Bretschneider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1870年)中,高度评价此书,认为附图“刻绘极为精审”,“其中最精确的往往可赖以鉴定科或目”。我国现代许多植物学和中药著作所收品种,即参考本书订其植物中文名称。日本牧野富太郎的《日本植物图鉴》和松村任三编的《植物名汇》(汉名之部)有很多地方均借重《图考》。《长编》主要是文献汇集,共载838种植物,收录了这些植物有关的本草医方及经史百家资料,且或补充个人意见,订正讹误,文献价值较高。
以上二书是研究植物名实是否一致的最早的专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性植物志,也可视为古代本草的后续性著作。对现代药物、植物、农业、林业以及园艺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资料。由于作者的阶级出身和历史条件局限,书中也有思想观点、植物名实等方面的错误。《图考》与《长编》目次并不完全一致,可说是在编次方面的失策。吴氏著作在其殁后第2年始由山西太原陆应谷初刻,此后续有重刻。日本东京奎文堂于1887年刊《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商务印书馆于1919年和1957年分别出版排行本,略加修订,标以新式标点。《图考》还附有该社所编制的植物名称、人名、地名、引书等四种索引。1960年台北世界书局出版排行本,体裁大抵与商务本相类。

☚ 本经疏证   马王堆汉墓医书 ☛
000136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