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植物外源凝集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植物外源凝集素plant lectins植物中能凝集红血球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也称植物凝血素。植物外源凝集素最初发现于蓖麻籽中,能使哺乳动物血红细胞发生凝聚,后来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显花植物及大多数隐花植物和低等植物中,对植物本身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在植物病害中与病原物吸附和识别有关。 一些植物外源凝集素及其特征 (Etzler,1985)
基因定位 已知多倍体小麦的外源凝集素基因分别定位于染色体A,B和D的1条同源染色体上,小伞山羊草(Aegilops unbelluleta)的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染色体U上,其中A和D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长臂上。 表达调控 大多数植物中都具有1个以上的外源凝集素基因,其产物的分子结构类似,称同工外源凝集素(isolectins)。大豆种子中有2个外源凝集素基因L1和L2,L2的表达水平很低,L1基因的产物是对N-乙酰-氨基半乳糖或半乳糖有特异性结合力的外源凝集素,位于Le位点上。不产这种外源凝集素的大豆种也有L1的同源片段,但其表达被1个3400碱基的转座因子所阻断。在豆科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外源凝集素积累动态与mRNA的变化一致,说明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在小麦、水稻胚中,外源凝集素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受脱落酸的调控。 生物学功能 植物外源凝集素存在的广泛性及其在某些植物或器官中含量很高的事实说明它们对植物有重要功能。不同植物种类和组织类型产生的外源凝集素具有不同的功能。 参与植物防卫机制 经多次试验证明植物外源凝集素能与病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或含碳水化合物的其它分子特异性结合,使病菌被凝聚固定而不能侵染。 对病菌侵染的作用 受病菌侵染的植物组织中存在特定的外源凝集素。苹果叶片和大豆叶片中分别存在结合解淀粉欧文氏菌和大豆叶斑病菌的外源凝集素,一些植物种子中的外源凝集素在种子吸胀、萌发和幼苗生长早期有凝集病菌、减轻侵染的作用。 与寄主范围的关系 病菌与外源凝集素间的结合与病菌的寄主范围有一定相关性。如烟草和马铃薯外源凝集素能选择性地凝聚青枯病菌的不亲和菌株,其中马铃薯外源凝集素对此细菌胞外多糖(EPS)的结合能力比对脂多糖(LPS)的结合能力弱,由于亲和菌株产生EPS多,使LPS被遮盖,因而削弱了外源凝集素对菌体的凝聚作用,使亲和菌株得以侵入寄主。提纯的麦胚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能结合到相应病原真菌的孢子及菌丝尖端和病原细菌细胞的表面,抑制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细菌繁殖。 与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外源凝集素可作为激发子的受体参与植物保卫素合成的激发而增强植物抗病性; 有些外源凝集素还能保护植物不受某些害虫的危害。有一些试验结果反对上述观点。如提纯的马铃薯外源凝集素对其病原菌——青枯病菌没有结合作用;菜豆种子外源凝集素对不亲和、亲和以及腐生的假单胞细菌均有凝集活性; 菜豆和烟草的外源凝集素与细菌的识别作用和该菌对菜豆和烟草的致病性没有相关性; 大豆外源凝集素对测试的21个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菌株均无凝集作用等。 促进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形成 豆科植物外源凝集素假说认为豆科植物根表的外源凝集素(糖蛋白)与根瘤菌细胞表面的O抗原(LPS)之间发生特异性互补结合,而使根瘤菌侵染成功。 根表外源凝集素的作用 用血清学方法或其它间接方法都可检测到豆科植物根表存在外源凝集素,用免疫学方法处理根系以钝化外源凝集素后,根瘤菌的吸附量减少。 在特异性结合中的作用 豆科植物外源凝集素能与侵染大豆的25株根瘤菌的23株结合,而与不侵染大豆的5种根瘤菌的23个菌株均不结合。在白三叶草根毛上,白三叶草素A的1个D-葡萄糖结合位点固定在根毛上,另1个位点游离于周围环境中与细菌表面多糖结合,使细菌附着于根毛上,这种吸附有专一性。在豌豆一豌豆根瘤菌系统中也证明了这种专一性的存在。 有半抗原抑制效应 在半抗原竞争结合位点试验中,用N-乙酰-D-氨基半乳糖或半乳糖处理野生大豆根系显著降低大豆根瘤菌对根毛的吸附; 用D-葡萄糖处理花三叶草根系减弱三叶草根瘤菌对其寄主根毛的吸附作用。 遗传转化作用 根瘤菌的DNA转化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能提高该菌在三叶草根毛上的吸附量。 上述研究的缺陷在于使用的外源凝集素大多来源于种子而不是根毛细胞。此外尚有2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❶植物结瘤时在相应组织或细胞位点上是否存在足够量的外源凝集素。 ❷外源凝集素吸附特定根瘤菌菌株的能力与该菌株的结瘤能力是否有相关性。还有一些相反的报道,如一些显著抑制豌豆外源凝集素凝聚豌豆根瘤菌荚膜多糖(CPS)的糖反而不影响该菌对豌豆根的识别; 改变试验条件可使本来无识别作用的根瘤菌与外源凝集素发生结合。 参与种子成熟,萌发和休眠 主要依据是植物外源凝集素存在于种子中的蛋白体中,因而可作为种子的贮藏蛋白。在豆科植物中种子的外源凝集素含量高达可溶性蛋白的10%,其积累和消失的动态模式与种子成熟和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它功能 在花器中的植物外源凝集素与花粉—柱头的不亲和性有关; 在藻类中外源凝集素参与配子一配子之间的互作。 植物外源凝集素假说的基本依据是植物外源凝集素分子能与碳水化合物结合,而忽略了其分子上其它特性的作用。如许多植物外源凝集素,包括豆科植物凝集素、麦胚凝集素、马铃薯凝集素、蓖麻凝集素等分子上除糖结合位点外,还有疏水基结合位点,它们与疏水基团有不同程度的亲和性,这些位点与糖结合位点相互独立。腺嘌呤、具吲哚乙酸和细胞激动素活性的许多衍生物均能与植物外源凝集素的疏水位点结合。这些位点在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具有植物必需的功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