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素?—606

隋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时好读书,善作文,工书法,不拘小节。北周武帝时平齐有功,任司城大夫等职,封成安县公。杨坚(隋文帝)为丞相,拜大将军,迁徐州总管,封清河郡公。开皇四年(584年)因妻郑氏告发他有“作天子”语,免官。后起用为信州总管,取陈,以功封越国公,任荆州总管。开皇十年,镇压江南荆州等地的农民起义及反隋势力。归朝后代苏威为尚书左仆射,与高熲同掌朝政。开皇十八年,大破突厥达头可汗。仁寿(601—604)年间因显贵宠信,擅作威福,为杨坚疏远。杨坚病重期间,参与立杨广(隋炀帝)、杀杨坚的阴谋。后累迁至司徒,封楚国公。

杨素

杨素544—603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开国功臣,曾率水军从三峡东下攻陈,因功封越国公。开皇十年领兵镇压荆州和江南各地反隋势力。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又参与拥立隋炀帝,封楚国公,官至司徒。存诗不多,但“诗格清远,转似出世高人。” (沈德潜《古诗源》)其《出塞》诗悲壮雄健,有薛道衡、虞世基和诗;《赠薛播州十四首》词气宏拔,于当时浮靡诗风之外,独标一格。原有文集十卷,已佚。

☚ 薛道衡   虞世基 ☛
杨素

杨素? —606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有大志,善属文,工草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周武帝时,尝上表申理其文,由是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武帝伐北齐,素每战有功。隋文帝为相,素深自结纳。及隋文帝代周,加上柱国。平陈之役,率舟师破陈,又平江南人李稜诸人之乱。后进封越国公。隋炀帝谋废兄勇而为太子,素与有力。隋文帝病笃,素与于炀帝弑父自立之谋。炀帝即位后,汉王谅反,素率军平之。炀帝以其功大而忌之。素自知名位已极,有疾不肯服药而卒。杨素善诗,《隋书》本传谓“有集十卷”,《经籍志》同。佚。今存文七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六首及断句两句,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书》本传称其《赠薛播州》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清沈德潜谓素“武人亦复奸雄,而诗格清远,转似出世高人,真不可解”(《古诗源》卷一四)。主要事迹见《隋书》本传。

☚ 薛道衡   王胄 ☛

杨素?—606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隋代诗人,初仕北周,曾任车骑大将军、司城大夫、徐州总管等职。后助杨坚平定天下,封越国公,历任内史令、尚书左仆射等要职。仁寿四年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杨勇,拥立炀帝。迁尚书令,拜太子太师,官至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原有集十卷。已佚,现存诗近二十首。
索引:杨素,处道,景武。

杨素

杨素?—606

隋代诗人。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士族家庭。初仕北周,任车骑将军、汴州刺史、徐州总管等职,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又以行军元帅率水军攻陈,辅佐杨坚灭陈,统一全国。封越国公,历任内史令、尚书右仆射。拥立杨广(隋炀帝)即位,迁尚书令,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杨素好学,善为文,工草隶,与诗人薛道衡相善,今存诗大多是与薛唱和相赠之作。其代表作《赠薛播州》14章(有作14首),共七百字,从天下纷乱说及统一,回忆身世,怀慕知己,相思相勉,于精警凝练之中,透出刚健朴直的气息。全诗一题数章,整齐而不露排偶痕迹,被《隋书》、《北史》本传称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清人王士稹评其诗“沉雄华瞻,风景甚遒,已辟唐人陈、杜、沈、宋之轨”(《古诗选·凡例》),表现出隋诗向风骨、声律並重的初唐诗歌发展的趋势。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诗七首(或作二十首),《出塞》二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赠薛内史诗》、《赠薛播州诗十四章》(或十四首)、《行经汉高陵诗》,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姚察   贺若弼 ☛

杨素

 

·孟 棨·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恐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于正月望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选自《太平广记》〕

●●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由它概括出来的“破镜重圆”则成了常用的成语。此作巨大的生命力从何而来?我以为就是来自徐德言与陈氏(乐昌公主)在离而复合的经历中寓含着的纯真而深切的爱情。
 陈氏“才色冠绝”,多情善感,如果说这是其自身优势的话,那么“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则是她的社会优势了。这两个优势,尤其是后者,不单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会得到许多男性的青睐。而她的结发丈夫徐德言中意于哪一点呢?这本来不易分辨,但隋军攻破建康灭掉陈朝的举动使我们对此得到了答案。陈氏失去了公主身份,而且不知下落,他不避艰险千里寻访。据此我们可以说徐德言所中意的是陈氏其人,而不是其公主地位。还有徐爱陈,不是以占有为前提的,还在预感到要分离时,徐就准备在爱妻不属于自己时,仍就眷恋她,而且设想了再度相见的办法。这样,徐对陈的爱情也就当得起纯真、深切四字了。另一方面,陈对徐也是一往情深。在贵极人臣的杨素府上,她虽“宠嬖殊厚”,但依然思念前夫,并且安排老仆去市上寻他。看到前夫诗句“涕泣不食”。此时的徐德言与杨素,论富贵,差别有如天渊,而在她感情的天平上,还是前夫这一头更有分量。这充分说明她对前夫的爱也是没有掺进身外之物的。
 本文的内容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表现了徐德言对妻子的理解,特别是对她困难处境的理解。妻子由于动乱而被迫“失节”,徐对她没有厌弃,没有鄙视。正是由于这种理解,他俩才破镜重圆,“竟以终老”。徐德言的此种作法,不但在当时,在“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学统治伦理观念的宋、明、清,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提倡的必要。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简约,但处理人物却没有简单化。就说陈氏吧,在前夫徐德言和新夫杨素之间,她倾向于徐,始终眷恋着徐。那么,她恨不恨杨素呢?按照前些年惯用的非此即彼、非爱即恨、非好即坏、非善即恶的思维和判断方式,她一定对杨恨之入骨。可这一点从文中找不到一丝依据,相反,我们却看到了一首表现其内心矛盾的诗。下边对这首小诗作个简析:“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今天是一种怎样的升迁啊!升次,本指升官,这里指变化。新长官与旧长官在我面前相对而坐,实指前夫和新夫都在这里,实在让我感到难堪和尴尬。“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既不敢笑也不敢哭,怕举止失当而伤害他们当中任何一方的感情。今天才深切体会到作人之难啊!此诗恰切而细腻地描述了陈氏当时的心理活动:此刻我拿不准应该怎么办,双方都使我难于割舍。从诗句看,她哪里在恨杨素,明明是情意绵绵。这并不是说,徐与杨在陈氏心里所占位置是均等的,而是在就要分手,想到杨素平日的“宠嬖”,想到这次成全她和前夫的义举而出现的感情失衡,或者叫感情倾斜——请原谅我生造了一个词语。我不能说本篇写出了陈氏丰富的内心世界,因为毕竟太简略了。但比前些年那些“纯洁”得纤尘不染的概念化形象要真实一些、丰满一些。

杨素?—606

隋代政治家。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初事北周武帝,官至司城大夫等职。后附杨坚。隋立,官至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以诈智自立,与杨广交甚厚,参与宫廷密谋、废太子勇、杀隋文帝、拥立杨广(炀帝)等活动,势焰煊赫。炀帝即位,帅众镇压杨谅叛乱,官拜司徒,封楚国公。开皇元年(581),奉诏与高颖、郑译等人一起修定新律,是为《开皇律》之前身。后因被炀帝猜忌,不得重用,郁郁病卒。

杨素?—606

隋大将。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有英杰之表。周武帝时,拜车骑大将军。及平齐之役,从齐王宇文宪与齐人战于河阴,以功封清河县子。其后,每战有功,齐平,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周伐陈,击败陈将樊毅,毁其所筑之城。从韦孝宽徇淮南,别下陈盱眙(今属江苏)、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隋初,拜大将军,统河内兵讨尉迟迥,击败元胄。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数进取陈之计。未几,拜信州总管,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等各有差。及大举伐陈,以其为行军元帅,引舟师趋三峡,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狼头滩,今湖北宜昌西一百里),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九十余里),以阻隋军,其地险峭,诸将畏惧,乃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则见我,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乃定计夜袭之。他亲率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迟明而至,击败戚欣。率水军东下。陈将吕仲肃屯岐亭(今湖南宜昌西陵峡口),据巫岐(今西陵峡),于北岸凿岩,缀铁镇三条,横截上流,以阻其船东下。他与刘仁恩登陆夹击之,仲肃逃溃,遂去江中铁锁,引兵而东。仲肃复据荆门(今宜都北江中荆门山之下)。乃遣巴蜑卒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柏樯碎陈十余舰,大破之,忠肃仅以身免。巴陵(今湖南岳阳)以东,无敢守者。陈湘州刺史陈叔慎请降。下至汉口,与秦孝王会合。及还,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俄而为行军总管,平定江南之乱。江南平,高祖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至浚仪(今河南开封北)迎劳。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开皇十八年(598年),突厥达头可汗犯边,以为灵州道行军总管讨之。改变过去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之归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率十万精骑至,他率军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因功加子玄感位大将军。二十年,为晋王广元帅府长史。仁寿初,为行军元帅,出云州击突厥,连破之。突厥退走,率骑追蹑,至夜而及之。亲率两骑,与突厥首领并行。乘其顿舍未定,兵不成列时,令骑军掩击,大破之。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复虏廷”。以功进子玄感位为柱国。汉王谅反,令为并州道行军总管,率众数万讨之。前后破谅军十余万,擒其将萧摩诃。谅退保并州(今山西太原),他率军围之。谅穷蹙而降。以平谅之功,拜其子万石、仁行、姪玄挺皆仪同三司,赏赐无算。大业二年(606年),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其年,卒官。其治军,驭戒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及其与敌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己,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将士股慓,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

杨素?—606

隋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初仕于北周武帝,官司城大夫。后依附杨坚。隋时率水军伐陈,镇压荆州及江南各地反隋势力,升任尚书左仆射,掌朝政。以智诈自立,与杨广关系甚密,参预废太子勇、杀隋文帝、拥立李广等活动,势焰煊赫。炀帝即位,帅众镇压杨谅,官拜司徒,封楚国公。

杨素

杨素?—606

隋诗人、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曾仕北周车骑将军,因平定北齐有功,被封为安县公。隋文帝时,任御史大夫等职,封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继位后,任司徒,改封楚国公。《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杨素集》10卷,已佚。《全隋诗》存其诗19首。《赠薛播州》14首较有感染力。《隋书》有传。

☚ 牛弘   辛德源 ☛
杨素

杨素?—606

隋诗人、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曾仕北周车骑将军,因平定北齐有功,被封为安县公。隋文帝时,任御史大夫等职,封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继位后,任司徒,改封楚国公。《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杨素集》10卷,已佚。《全隋诗》存其诗19首。《赠薛播州》14首较有感染力。《隋书》有传。

☚ 牛弘   辛德源 ☛
杨素

杨素?—606

隋朝权臣。字处道,弘农华阴 (陕西今县) 人。家为士族。周武帝时,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平齐之役,以功封清河县子。杨坚为相,杨素深与结纳。杨坚对他很器重,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文帝即位,加上柱国。平陈之役,建有大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不久,为纳言,转内史令。开皇十年(590),平定荆州和江南反隋势力。开皇十八年,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突厥达头可汗,大破之。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一家显贵,近古无比。参与宫廷密谋,废太子杨勇,助立杨广为太子。构蜀王杨秀之罪,废之。对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彧等忠臣皆阴加陷害。亲戚党羽虽无才用,必加显擢。仁寿四年 (604),隋文帝病重,太子杨广无礼于陈夫人。文帝准备废杨广,复立杨勇为太子。杨素勒兵入宫,杀死文帝,矫诏立杨广为皇帝。汉王杨谅起兵反抗,杨素率兵击破。炀帝即位,迁尚书令、拜太子太师。次年拜司徒,封楚公。炀帝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及杨素病,炀帝赐以医药,然后密问医人,唯恐其不死。杨素亦疑忌,不肯服药。大业二年 (606) 卒。其子杨玄感起兵反,兵败被诛。诸子皆从坐被杀。

☚ 宇文泰   房玄龄 ☛

杨素

隋诗人、大臣。其诗雄深雅健,洗却六朝铅粉,向为世人所重。《赠薛番州诗》14首,回忆身世,怀慕知己,颇有隐微难言之痛,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传为一时盛作。原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诗近20首。参见“历史”中的“杨素”。


杨素?—606

隋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士族。因灭陈功封越国公。继又镇压南方各地反隋势力。执掌朝政,助杨广杀父兄即位。官至司徒,封楚国公。参见“文学”中的“杨素”。

杨素?~606

隋代将领。字处道,华阴(今属陕西)人,杨敷子。少时有大志,不拘小节。北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车骑大将军,封成安县公。隋文帝灭陈时,以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参与宫廷密谋,废太子勇,拥立炀帝。改封楚国公,官至司徒。

杨素544~606Yang Su

court official and poet of the Sui Dynasty

杨素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于平齐之役有功,封清河县子,改封成安县公,加上开府。隋文帝杨坚为相时,以其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任大将军破宇文胄,迁徐州(今江苏徐州)总管,进位柱国,进封郡公。文帝即位后加上柱国,后任御史大夫。数进取陈之计,拜信州(今四川奉节)总管,平陈有功,拜荆州(今湖北江陵)总管,进爵郢国公。改越国公。寻拜纳言,转内史令。又为行军总管击江南人李棱、朱莫问、顾世兴、高智慧、汪文进等人起事,悉平之,江南大定。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高熲专掌朝政。为灵州道行军总管败突厥。与晋王广结交,于其立为太子有功。仁寿初代高熲为尚书左仆射。设计害蜀王秀、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彧等。又矫诏使太子广即位。于平汉王谅有功。大业元年(605)迁尚书令,太子太师。二年拜司徒,改封楚公。卒,谥景武。有集十卷。

杨素?—606

隋权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士族出身。少时落拓有大志,善属文。北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车骑大将军。隋文帝灭陈时,他率水军从三峡东下,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平定荆州和江南反隋势力。后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参与宫廷密谋,废太子勇,拥立炀帝。封楚国公,官至司徒,权势日重。

杨素?—606

字处道,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关中士族。从周武帝平齐有功,封成安县公。后附杨坚。隋举兵伐陈,为行军元帅,率水军从四川东下,屡败陈军,威震江南,因功封越国公,开皇十年(590),镇压荆州及江南各地反隋势力,巩固了南北统一的局势。十二年晋升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次年,受命监造仁寿宫。十八年,为行军总管,大破突厥达头可汗。参与废太子勇、拥立杨广等阴谋活动。炀帝即位,率军讨平汉王谅叛变,官拜司徒,封楚国公。受炀帝猜忌,大业二年(606)病卒。贪财货,家僮、姬妾数千。工草隶书,善属文,有集十卷,今不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