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华1906—1936台湾屏东人 杨华 杨华1906—1936诗人、小说家。又名显达、建。屏东人。他出身贫寒,一生坎坷凄凉,体弱多病,以教私塾为生。在贫病交加下悬梁自尽,被称为“薄命诗人”。早年自学中文和中国新文学作品,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27年在《台湾民报》上发表《小诗》《灯光》,均为获奖作品,从此活跃于诗坛。1927年2月因违反“治安维持法”,被投入台南刑务所监狱。在狱中写成53首诗,题为《黑潮集》。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在日军统治下台湾人民的血泪生活和痛苦心声。主要诗集还有《心弦集》《晨光集》等。小说有短篇《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 ☚ 谢冰莹 杨云萍 ☛ 杨华 杨华?—1936.5.30原名杨显达(一说杨建)。笔名有杨华、杨花、器人、杨器人等。台湾屏东人。1927年1月,在《台湾民报》发表《小诗》5首,被新竹青年会评选为征募白话诗第三名奖。2月被台湾当局逮捕,囚禁于台南刑务所。狱中写成50余首小诗,编为《黑潮集》(未出版),其中充满了在殖民地台湾悲惨的现实中渴求自由与解放的呼喊。1932年1月起,陆续在《南音》杂志发表小诗《心弦》共52首。诗中在抒写大自然满园春色的同时,表现出一种紧迫的危机感,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心境。此外还写了《褪色的草舍》、《春愁》、《浅薄的哀愁》、《萧萧雨》、《褪黄的纸窗》等诗,载于《台湾新民报》。1934年5月台湾文艺联盟成立时,与杨云萍、黄万辉等人致电祝贺。同年11月在《台湾文艺》杂志创刊号发表诗作《燕子去了后的秋光》。这期间创作了小诗59首,编成《晨光集》(未出版)。这部诗集反映了诗人在贫病交加中拼命挣扎的心态。杨华一生致力于白话体新诗的创作,共写了大约160首,并且都用中文写成,是台湾日据时代的一位重要的诗人。此外,还曾在《台湾文艺》发表短篇小说《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描写殖民统治下工人、农民的凄惨命运。其中《薄命》与杨逵《送报佚》、吕赫若《牛车》一起,被收入胡风编译的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山灵》(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版),成为最早被介绍到国内的台湾新文学作品之一。1936年5月在贫病之中上吊自尽,享年约30岁。遗诗《黑潮集》由友人交《台湾新文学》杂志发表。 ☚ 杜霜华 杨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