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以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以增1787—1855

清代藏书家。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官至河道总督。子昭和(约1830—1901),藏书家、目录学家。字勰卿,号产合。曾任户部郎中、侍讲等职。父子为清末北方第一大藏书家,有“南瞿北杨”之称。有藏书楼海源阁、宋存书室和四经四史之斋,共积书10万卷以上。其中海源阁所藏很多珍本,得自清弘晓明善堂和黄丕烈士礼居,后屡经散佚,一部分现藏北京图书馆。编有《海源阁书目》;昭和编有《楹书隅录》和《楹书偶录续编》等书目。

杨以增

杨以增1787—1855

字益之,又字至堂,晚号东樵。聊城人。著名藏书家。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初赴贵州任知县,后历任松桃直隶厅同知,兴义府知府、广西左江道、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杨一生宦游大江南北,先后到过黔、桂、楚、豫、秦、陇、吴等地,为访求搜集书籍创造了条件。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杨仿天一阁旧制在家乡聊城建立了“海源阁”藏书楼。先后收进了汪氏“艺芸书舍”、鲍氏“知不足斋”、钱氏“红豆山庄”、秦氏“石研斋”、方氏“碧琳琅馆”等一批藏书家的精帙。从而改变了过去私人藏书多集中于江南的局面。杨以增还别辟“宋存书室”,专藏宋代旧籍及一些元本、校本。另将收得的宋版《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存于“四经四史之斋”。杨以增挚友梅曾亮在为“海源阁”所作记中说:“同年友杨至堂,无他好,一专于书,然集而不溺也。名藏书阁曰‘海源’,是涉海而能得所归欤”。参见“海源阁”。

☚ 现代青年   杨绍和 ☛

杨以增

杨以增1787—1855

清代藏书家,聊城“海源阁”创始人。字益之,又字至堂,晚号东樵、谥端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即用为贵州知县,后历官松洮直隶厅同知、兴义府知府、广西左江道、安襄郧荆道、河南开归许道、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江南河道总督,卒于官。宦迹遍黔、桂、冀、鄂、豫、陕、甘等地,为搜集古籍善本提供了方便。道光二十年,仿“天一阁”规制,在家乡聊城创建“海源阁”藏书楼,藏书达3680余部,24600余卷,其中辟“百宋一”、“四经四史之斋”,专藏宋元珍本。 海源阁与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吴兴陆心源“皕宋楼”、钱塘丁丙“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名楼,后又有“南瞿北杨”之称。海源阁的创建,改变了私人藏书多集中于江南的局面。 杨氏所藏来源不一,其中有汪䦘源“艺芸书舍”、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钱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等藏书家的精帙。杨氏一生的藏书业绩,对保存我国古代文物典籍作出了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氏殁后,其仲子绍和、孙保彝世守其业,并继续收集、整理,藏书益丰。民国间,海源阁藏书历经兵燹、典卖,损失惨重。1928年,由海源阁第四代主人杨承训运往天津租界的部分宋元珍本,最终由北平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收藏。50余箱劫后古籍,辗转济南、北京,抗日战争期间,由山东省立图书馆收藏。现山东省图书馆内辟有“海源阁藏书室”。

☚ 杞国故城   杨保彝 ☛

杨以增1787—1855

清藏书家。字益之,一字至堂。山东聊城人。道光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富藏书, 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藏书达十万卷。曾辑印《海源阁丛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