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带下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带下病 带下病平素阴道内流出少量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润泽阴户称为带下,是妇女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带脉功能正常的标志。只有带下量明显增多,绵绵不断,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方称带下病。老年妇女,由于生理特点,易患本病。西医学女性生殖器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以及部分女性生殖器肿瘤的患者,以白带增多,气味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临床分三型辨证论治。 ☚ 阴痒 经水复行 ☛ 带下病 带下病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称“带下病”。此为妇女常见多发病,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诸病源候论》有“五色带下”的记载,此后诸家对妇科也多有“五带”的叙述。《傅青主女科》则将带下分为白带下、黄带下、赤带下、黑带下等五种。临床以白带、黄带为常见。若有赤白带或五色杂下的带病,极应警惕,以防恶变。带下病的成因,约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伤于寒湿者居多。因寒邪最易伤阳,以致气机升降失司,清阳随浊气下陷;湿性重浊,且易下注,遂成带下。内伤则多因七情伤损,五志化火,相火内炽,迫液外泄;或由房室不节,伤损肾气,不能固摄所致。《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所思不遂,龙相之火,因而外越,是即亢火疏泄太过之带下;入房太甚,则冲任不守,是为虚脱之带下。”此外亦有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而致者。至于发病脏腑,主要是脾。因脾主运化,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流注于带,则发带下。与肾肝二脏亦有关联。肾为水火之脏,主藏精气,且胞脉系于肾,若肾气不固,不能藏精;或肾阳虚衰,命火不足,脾失温煦,湿浊不化,而为带下。肝为刚脏,主疏泄,若肝疏泄太过或不及,皆可犯脾,脾虚肝郁,则湿气乘之而发病。也有因经期、产后、血室正开,风冷、寒湿、湿毒之邪乘虚侵入,均可导致此病。 ☚ 带下 带下病诊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