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华等殴死杨贵牙案
此案发生在清朝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江西省民李芳华因央求杨贵牙代劝李运昌找绝田产遭其拒绝,李芳华所雇工人高泰进斥骂杨贵牙偏袒,发生争吵。高泰进用禾枪刺伤杨贵牙偏左额颅抵骨,杨贵牙用禾枪回刺高泰进,刺中其右肋,高泰进受伤倒地。李芳华见状抢过高泰进手中禾枪刺伤杨贵牙右臀,并用枪柄打伤其右脚面。杨贵牙举枪回刺,李芳华闪避躲过,又用枪刺伤杨贵牙右手腕,致使其右手腕骨折并划伤右手大拇指。高泰进、杨贵牙先后死亡。案发后,经江西省巡抚审理,将案犯李芳华比照《大清律例》关于“原谋及殴有致死重伤之余人自尽、病故者拟流”之规定,判处流刑,具案向刑部请示。经复核,刑部认为李芳华将刺死其所雇工人高泰进之凶手杨贵牙当场戮死,固然“未便援照亲属殴死应抵凶手例议减”,即不能类比亲属被人打死,而杀死应抵命之凶手者可以减轻处罚的规定。但此案杨贵牙被高泰进用枪刺中左额颅,重至抵骨,已属致命重伤,即使没有李芳华所刺右手腕等处伤痕,也会死亡。所以刑部认定“高泰进实系殴有致死重伤之余人,按照共殴案应抵”,应该抵命的凶手是高泰进。高泰进已被杨贵牙刺死,因此,若将案犯李芳华比照“殴有致死重伤之余人畏罪自尽及到官瘐死,将正犯减流之例”进行判处,“虽稍有不同,而其情则较之自尽、瘐死者尚无二致,”据此,刑部批准将案犯李芳华减轻处罚,判处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