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暑病证名。 ❶《景岳全书》卷十五:“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等证。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阴暑,即伤寒也。惟宜温散为主,当以伤寒法治之也。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此亦因暑受寒,但以寒邪在内,治宜温中为主,是亦阴暑之属也。”参暑病条。 ❷暑温类型之一。《医门棒喝》初集:“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或值时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而成阴暑之证,是暑而偏于湿者。”参见暑病条。 阴暑伤暑的一种。为暑天受寒或食生冷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肢体酸痛等证。 阴暑yīnshǔ病证名。 ❶伤暑之一。见《景岳全书》卷十五。因暑月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所致。由于暑月受寒, 静而得病,故名。寒袭肌表者, 症见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肢体酸痛等, 治宜温散为主。方用益元散等。寒凉伤脏者, 症见呕吐、泻利、腹痛等, 治宜温中为主。方用藿香正气散等。 ❷暑温类型之一。见《医门棒喝》初集。 阴暑yīn shǔcold attack in sum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