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
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宫中行乐词》属乐府旧题,李白所作今存八首,其形式完全是五言律诗。诗题下原注: “奉诏作。明皇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自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宛丽精切。”此选其第一首。诗以宫中少女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宫中奢侈享乐的生活,在遣词立意上则继承了南朝宫体诗的风格。 前两联集中描写宫女之娇美。首联中运用“小小”、“盈盈”两个叠词,在表现宫女年少、正值妙龄的同时,更突出其娇小可爱。透过这两个词,则少女轻盈之体态、曼丽之风神,俱可想而得之。虽属信手拈来之笔,却十分贴切,恰到好处。“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亦天子宫也。言少女生长于金屋、紫微,与人物身份相吻合,也将宫中生活之华丽随手带出。颔联借写少女头饰、衣着,衬托其仪容之美,但却反映出女孩家的天真任性,透露出几分浪漫情调。少女头戴鲜花,身着绣衣,打扮得花枝招展,模样越发可爱。四句诗摹情写态,以纤丽的笔触画出宫女的形象。 后两联表现少年宫女的日常生活,略透人物情思。少女常常随着皇帝的步辇出入宫禁,可见其颇得皇上宠爱。“每出”、“常随”,与首联之“生金屋”、“在紫微”语言暗接。每被召幸,少女则轻歌曼舞,承恩宴前。然而,诗人不去正面描写“莺歌闻太液,风吹绕瀛洲” (《宫中行乐词》其八)的欢乐场面,而是将笔锋轻轻跃至“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上来。少女终日生活在深宫,只能以歌舞娱人和自娱,一旦舞散歌罢,不免感到凄寂孤单。彩云色彩绚丽,来去飘忽,以“彩云飞”形容歌舞散尽、宫女归去,意象优美,生动传神,颇得后人传诵。北宋晏几道化用此意,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之句,同样脍炙人口。 这首诗语言清丽,对仗精工,表现手法十分纯熟,不像有的奉诏诗那样矫揉造作,令人望而生厌。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
李白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乐词》是乐府旧题,这一组诗原来也编在“乐府”类中,但它们的形式完全是五言律诗。 李白以布衣身份被玄宗召见后,就被留下为“翰林待诏”。翰林是学士办公的屋子。待诏是职称,还不是官名,意思是还在等待正式任命。他的任务是撰写宫中随时需要的文件,但不是正式的诏令文件。玄宗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每当他和杨贵妃赏花饮酒,常常命李白撰作歌词,使乐工谱为新曲。现在李白诗集中有《清平调词》三首和这《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在宫中奉诏而作。 据孟启的《本事诗》记载,《宫中行乐词》原有十首,今李白诗集中只有八首。“柳色黄金嫩”原是第一首,今本诗集中却编在第二首。采用五言律诗形式,乃是玄宗故意考验李白的。李白总算没有考个不及格,十首诗还写得相当可观。 这首诗第一联写时季:是柳色嫩黄、梨花如雪的时候。第二联写地点:是养畜着翡翠和鸳鸯的玉楼金殿。第三联写行乐:精选的妓女,随着皇后的车子,她们都从闺房里出来献歌。第四联用问答句法颂扬贵妃:宫中谁是第一美人呢?是在昭阳宫中的赵飞燕。这首诗对仗极工整,声调平仄,字字合律。除了重复一个“金”字之外,可以说是标准的五言律诗,但是内容却十分空虚,几乎没有主题思想。一切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奉诏、应制、应令、应教、省试,以至于明清二代的试帖诗,大都徒有华丽衣饰而少真情实感。 李白把杨贵妃比之为赵飞燕,自以为恭维得很恰当。在《清平调词》第二首中,也用同样的比喻: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得宠于汉成帝,因得立为皇后。她在宫中做了不少争宠的坏事,甚至谋杀太子。当时朝野称之为“祸水”。李白以赵飞燕比拟杨贵妃,只是比喻其美貌和得宠,却没有想到高力士在贵妃面前挑拨离间,说李白贱视贵妃,有诽谤之意。因此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玄宗几次要给李白授官,都为贵妃阻挠,终于只得把李白“赐金放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