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珣

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律历学,制作工巧。绍圣二年(1095 年)曾肇知滁州,命其制漏壶以计昼夜颇精确,为一郡标准。

17

(词)唐·李珣

双髻坠,小眉弯,笑随女伴下春山。

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

(词)唐·李珣

乘綵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词)唐·李珣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

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词)唐·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词)唐·李珣

红豆蔻,紫玫瑰,谢娘家接越王台。

一曲乡歌齐抚掌,堪游赏,酒酌螺杯流水上。

(词)唐·李珣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

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词)唐·李珣

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绿罗裾。

越王台下春风暖,花盈岸,游赏每邀邻女伴。

(词)唐·李珣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

木兰舟上珠帘捲,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词)唐·李珣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词)唐·李珣

云髻重,葛衣轻,见人微笑亦多情。

拾翠采珠能几许,来还去,争及村居织机女。

(词)唐·李珣

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

趁岸小船齐棹急,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词)唐·李珣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

棹穿花过归溪口,酤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词)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唐·李珣

兰桡举,水文开,竞携藤笼采莲来。

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词)唐·李珣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

避暑信船轻浪里,闲游戏,夹岸荔支红蘸水。

(词)唐·李珣

登画舸,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

拦棹声齐罗袖敛,池光飐,惊起沙鸥八九点。

(词)唐·李珣

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

绿鬟红脸谁家女,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


5

(词)唐·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遰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沈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词)唐·李珣

帘外烟和月满庭,此时闲坐若为情。

小阁拥炉残酒醒,愁听,寒风叶落一声声。

惟恨玉人芳信阻,云雨,屏帷寂寞梦难成。

斗转更阑心杳杳,将晓,银釭斜照绮琴横。

(词)唐·李珣

又见辞巢燕子归,阮郎何事绝音徽。

帘外西风黄叶落,池阁,隐莎蛩叫雨霏霏。

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跂,等闲经岁两相违。

听鹊凭龟无定处,不知,泪痕流在画罗衣。

(词)唐·李珣

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

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

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

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

(词)唐·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4

(词)唐·李珣

寂寞青楼,风触绣帘珠碎撼。

月朦胧,花暗澹,锁春愁。

寻思往事依稀梦,泪脸露桃红色重。

鬓欹蝉,钗坠凤,思悠悠。

(词)唐·李珣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词)唐·李珣

秋月婵娟,皎洁碧纱窗外。

照花穿竹冷沈沈,印池心。

凝露滴,砌蛩吟。

惊觉谢娘残梦,夜深斜傍枕前来,影徘徊。

(词)唐·李珣

秋雨连绵,声散败荷丛里。

那堪深夜枕前听,酒初醒。

牵愁惹思更无停,烛暗香凝天欲曙。

细和烟,冷和雨,透帘旌。


4

(词)唐·李珣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词)唐·李珣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

(词)唐·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词)唐·李珣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3

(词)唐·李珣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

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

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词)唐·李珣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

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棹遥。

楚天云外路,动便经年去。

香断画屏深,旧欢何处寻。

(词)唐·李珣

等闲将度三春景,帘垂碧砌参差影。

曲槛日初斜,杜鹃啼落花。

恨君容易处,又话潇湘去。

凝思倚屏山,泪流红脸斑。


2

(词)唐·李珣

马上见时如梦,认得脸波相送。

柳堤长,无限意,夕阳里,醉把金鞭欲坠。

归去想娇娆,暗魂销。

(词)唐·李珣

金缕翠钿浮动,妆罢小窗圆梦。

日高时,春已老,人来到,满地落花慵埽。

无语倚屏风,泣残红(一作离思正难缄,燕喃喃)。


2

(词)唐·李珣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

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彊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

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词)唐·李珣

帘卷池心小阁虚,暂凉闲步徐徐。

芰荷经雨半凋疏,拂堤垂柳,蝉噪夕阳馀。

不语低鬟幽思远,玉钗斜坠双鱼。

几回偷看寄来书,离情别恨,相隔欲何如。


7

(词)唐·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词)唐·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词)唐·李珣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词)唐·李珣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

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

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

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词)唐·李珣

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沈,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词)唐·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词)唐·李珣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2

(词)唐·李珣

春暮,微雨。

送君南浦,愁敛双蛾。

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歌,粉檀珠泪和。

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

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橹声幽。

(词)唐·李珣

去去,何处。

迢迢巴楚,山水相连。

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2

(词)唐·李珣

春日迟迟思寂寥,行客关山路遥。

琼窗时听语莺娇,柳丝牵恨一条条。

休晕绣,罢吹箫,貌逐残花暗凋。

同心犹结旧裙腰,忍孤风月度良宵。

(词)唐·李珣

露滴幽庭落叶时,愁聚萧娘柳眉。

玉郎一去负佳期,水云迢遰雁书迟。

屏半掩,枕斜欹,蜡泪无言对垂。

吟蛩断续漏频移,入窗明月鉴空帏。


2

(词)唐·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词)唐·李珣

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

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杳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销翠幄垂。

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2

(词)唐·李珣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处,醮坛开。

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

步虚声缥缈,想像思徘徊。

晓天归去路,指蓬莱。

(词)唐·李珣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

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1

(词)唐·李珣

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

绣帘垂地,金鸭无香,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

等闲一去,程遥信断,五岭三湘。

休开鸾镜学宫妆,可能更理笙簧。

倚屏凝睇,泪落成行,手寻裙带鸳鸯,暗思量。

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

李珣

李珣

五代蜀词人。祖先为波斯人,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字德润。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昭仪。蜀亡不仕。能诗词,多写闺情离愁,词风绮艳。唯《南乡子》一组词以南国风光为背景,风格轻婉,语言隽秀,富于地方色彩,颇有特色。《花间集》收其词三十七首,《唐五代词》收五十四首。有《琼瑶集》,已佚。

☚ 杜荀鹤   花蕊夫人 ☛
李珣

李珣855? —930?

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其祖先为波斯人。妹李舜弦,能诗,为前蜀后主王衍昭仪。但李珣未曾做官,故《花间集》卷十称他为“李秀才”。《十国春秋》有传。李珣精通医理,兼卖香药,著有《海药本草》,已佚,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曾加引用。亦有诗名,《鉴诫录》说他“所吟诗句,往往动人”。著有《琼瑶集》,已佚。《花间集》收其词三十七首,《尊前集》收十八首,王国维辑为《琼瑶集》一卷,凡五十四首。其词有较广阔的内容,词风也比较朴素。《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写行旅的愁思,可说是花间词中的别调。《南乡子》描绘南国风光和劳动妇女的生活情趣,饶有南朝乐府民歌清新的风味。《浣溪沙》、《渔歌子》表现词人隐沦之情和故国之思,也不同于一般花间词秾艳之作。况周颐云:“李秀才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蕃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如《酒泉子》(秋雨联绵):‘秋雨连绵,声散败荷丛里。那堪深夜枕前听,秋初醒。’《酒泉子》(秋月婵娟):‘秋月婵娟,皎洁碧纱窗外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所云下开北宋体格者也。有以质胜者,《西溪子》(马上见时如梦):‘归去想娇娆,暗魂消。’《中兴乐》(后庭寂寂日如长):‘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宋人唯吴梦窗能为此等质句,愈质愈厚,盖五代词已开其先矣”(《历代词人考略》卷五)。

☚ 毛熙震   冯延巳 ☛

李珣约855—约930

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五代十国前蜀词人。“花间派”作家之一。其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戏称其为“李波斯”。珣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昭仪,珣亦为秀才,事王衍。蜀亡不仕,退隐江湖。著有《琼瑶集》,已佚。《花间集》录其词三十七首,《全唐诗》存其词五十四首。
索引:李珣,德润,波斯。

李珣

李珣生卒年不详

字德润,先世本波斯人,后家梓州(今四川三台)。少有诗名,妹舜弦为蜀主王衍昭仪。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药理,兼卖香药,犹存波斯人本色。《花间集》录其词三十七首,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李秀才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宋人《茅亭客话》称“李德润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 尹鹗   魏承班 ☛

李珣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

唐末五代时文学家、本草学家。字德润。梓州 (今四川三台)人,祖籍波斯。其家经营香药为业。收采海药,加以详论。撰《海药本草》6卷,已佚。

李珣生卒年不详

五代十国前蜀词人。字德润,先祖是波斯人,后到中国,其父随唐僖宗入蜀,生长梓州 (今三台)。前蜀时以秀才预宾贡。前蜀亡不仕。少有诗名,所吟诗句动人,著有 《琼瑶集》 已佚。今存词50余首,载入《花间集》、《尊前集》 中。因祖上卖香药 (即海药),受家庭熏陶,通医理,参考古书几十种,撰写 《海药本草》6卷,是一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本草书。该书在南宋末年亡佚。由于傅肱《蟹谱》和唐慎微《证类本草》 等书的征引,才得保存部分内容。今存词54首 (见 《唐五代词》)。

李珣约855—930

唐末五代词人、医药家。家居四川梓州(今三台)。字德润。其先波斯人,故有“土生波斯”之称。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昭仪。蜀亡不仕,全家以贩卖香药为业。通医理,精药物,著《海药本草》六卷, 久佚。宋朝唐慎微著《政和证类本草》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曾引用该书药品百余味。兼工词,所作《浣溪纱》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为词家所传诵。著有《琼瑶集》,现仅见诗词六十余首,散见于《全唐诗》、《全五代词》、《花间集》等书。

李珣

李珣约855—约930

五代十国前蜀词人。字德润,祖籍波斯,后移家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少有诗名,尤工词,以小词为后主所赏识。其妹舜为前蜀王衍昭仪。他以秀才预宾贡,蜀亡不仕。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有《琼瑶集》,今佚。《花间集》收其词37首,《全唐诗》辑录其词54首。事迹见《鉴戒录》、《茅亭客话》、《历代诗余》。

☚ 李洞   鲁达基 ☛
李珣

李珣约855—约930

五代十国前蜀词人。字德润,祖籍波斯,后移家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少有诗名,尤工词,以小词为后主所赏识。其妹舜为前蜀王衍昭仪。他以秀才预宾贡,蜀亡不仕。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有《琼瑶集》,今佚。《花间集》收其词37首,《全唐诗》辑录其词54首。事迹见《鉴戒录》、《茅亭客话》、《历代诗余》。

☚ 李洞   鲁达基 ☛
李珣

李珣约855~约930

五代后蜀词人。字德润,樟州(今四川三台)人。他祖先是波斯人,后定居蜀中。李珣自幼好学,擅长写诗作文,“所咏诗句,往往动人”(《鉴戒录》)。曾以秀才为后蜀后主王衍的宾客,后蜀灭亡后,他守节不仕,退隐江湖。
李珣写词多抒发离愁别恨和男女艳情,但语言清丽隽秀,风格朴素自然,与花间派的浓艳靡软之作不同。他的 《浣溪沙》、《南乡子》、《渔歌子》等被人称颂。李珣的词今存54首,收在《花间集》中。他还著有 《琼瑶集》和医药著作 《海药本草》,可惜亡佚了。

☚ 李煜   岑参 ☛

李珣907-960lǐ xún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11)。人名。五代间医学家、文学家,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有诗名,以秀才预宾贡,因家业香药,故深谙药理。著有《海药本草》。

李珣

李珣

李珣(九、十世纪间),五代时药学家。字德润,祖籍波斯,可能是波斯国商人李苏沙之后。于公元九世纪末由长安移居或生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兄弟五人,弟李玹、妹李舜玹,均以饶词藻或善书画为当代知名之士,其家素以售卖香药为业。他对香药有着比较广泛的研究,由于香药大多来自海外,因此,他将自己的本草著作命名为《海药本草》。原书已佚,但从其他本草著作中仍可辑得,有辑佚本。他晚年从事炼丹活动,耗尽家产,逝世前之家产仅只道书和药囊而已。李珣及其家族对传播阿拉伯医药和中国与阿拉伯医药交流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 昝殷   掌禹锡 ☛

李珣Li Xun

lyric writer of the former Shu at Five Dynasties

李珣

五代时文学家、医学家。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唐末其先人经商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善诗词,著有《琼瑶集》,己佚。《全唐诗》收录其诗54首。《花间集》收录37首。《全五代词》收录3首。其诗词感情细腻,构思奇巧,为时人所称道。兼通医药,著有《海药本草》(亦称《南海药谱》) 6卷。该书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等历代药书的不足,纠正了此前药书认为迷失香“性温无毒”,庵摩勒“甘寒无毒”等错误说法。还介绍了《唐本草》等书所没有的15种海外药物,有车渠、金钱钒、波斯白矾、瓶香、宜男草、藤黄、师草子、莎木面、返魂香、海红豆、落雁木、奴会木、无名木、海蚕、海红豆、落雁木、奴会木、无名木、海蚕、郎君子等。明代李时珍在编修《本草纲目》时曾参阅是书。该书已佚。陈垣依据《永乐大典》,辑录有手抄本。

李珣约855—约930

五代前蜀词人。字德润。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附近),其祖先为波斯人。妹舜絃,为前蜀主王衍昭仪。蜀亡不仕。其词清婉,多写风土。《巫山一段云》抒写感慨,格调高远,能脱除当时淫巧之风。并工诗,作有《琼瑶集》,已佚。又通医理,所著《海药本草》,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用。

李珣

字德润。唐末五代药物学家。侨居成都的波斯人后裔。有诗才,著《琼瑶集》, 已佚。卖药为生,通医理,著有《海药本草》,原书已佚,散见于《本草纲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