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希霍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希霍芬1833—1905Ferdinandvon Richthofen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生于巴登符腾堡。曾在布雷斯劳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化学、物理和地质学。历任波恩、莱比锡、柏林等大学教授,柏林地理学会会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1894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曾游历北美和亚洲各地,到过锡兰、日本、菲律宾、土耳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研究亚洲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1868—1872年间在中国作七次旅行,调查地质、矿藏、黄土、海岸性质与构造线分布等,提出中国黄土风成的假说。在地理学方法论问题上,强调区域性原则,认为地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区域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著有《中国》(三卷)、《中国地图集》、《现代地理学的任务和方法》、《中国旅行日记》(二卷)等。 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1833—1905Lixi huo fen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历任波恩、莱比锡、柏林等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曾在多洛米蒂、阿尔卑斯山和特兰西瓦尼亚进行地质调查; 1860年被邀请作为地质学家,随同德国经济使团去远东访问了锡兰 (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西里伯斯、爪哇、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然后去美国加里福尼亚(1863~1868),并发现了金矿。1868~1872年,在上海西商会指使下,在中国先后作了七次旅行,几乎走遍了每一个省,调查地质、矿产、黄土、海岸与构造线分布等,特别注意自然资源的分布,尤其关注山东矿产和胶州湾港口。后来以此调查资料为根据,写出他的巨著:《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五卷集并附图,1877~1912)。书中说:“中国的三大良港为浙江三门湾、江苏海州和山东胶州湾,而以胶州湾逼近矿区,尤为良港。”还说:“山西之煤可供全世界千年之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国所以强迫租借胶州湾,并处心积虑想获得山西的采矿特权,实与该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有关。 ☚ 赖尔 戴维斯 ☛ 李希霍芬1833—1905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德国自然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第一代大师。历任波恩、莱比锡、柏林等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年青时曾在喀尔巴阡,加里福尼亚考察岩石,研究金矿。曾两次来中国旅行。对亚洲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黄土是一种风积成层岩石、华北煤田的分布的报告和图件。在地理学方法论上,强调区域性原则对地理学的重大意义;认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区域内各现象的相互关系。著有《中国》3卷、《中国地图集》等。参见“地质学”中的“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1833—1905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主要研究地貌学,强调区域性原则对地理学的重要意义。曾七次在中国调查地质、矿藏、黄土、海岸性质和构造线分布等,提出了中国黄土风成的假说。著有《中国》(三卷)、《中国地图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