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公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公麟1049—1106

北宋画家兼书法家。字伯时,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年)病痺告老,退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博学多能,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往,为王安石所推许。作行、楷书,有晋及刘宋人风格。擅画人物、佛道像。所画多采用线描,笔法如行云流水,除摹临古画,用绢素着色外,其余多不设色,用白描。尤精画鞍马,常观察群马生活,求其变化,故下笔形神兼备。亦工山水,曾作《龙眠山庄图》。论者谓其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鞍马胜过韩幹,佛像近吴道子,山水似李思训,人物似韩滉,吸取了历代流派之长,自创一格。称为宋画第一。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宋代画家。字伯时,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熙宁进士,初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书画颇具盛名,论者云其“一览便悟前贤用笔之意,作书飘逸有晋人风度”。擅长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笔法取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等,并有所发展,自成一家。作画常“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画人物多用白描,不设色,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对其后人物画影响很大。画马重写生, 相传常去天厩观察国马, 终日不舍。所作《五马图》,用笔简练,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为画廊之瑰宝。苏东坡亦有诗赞云: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存世作品尚有《临韦偃牧放图》等。

☚ 黄庭坚   郭若虚 ☛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号龙眠山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哲宗元符三年(1100),致仕,归老于龙眠山岩壑间。徽宗崇宁五年(1106)卒,年五十八。李公麟好古博学,对钟鼎彝器款识多所研究,工诗善画。善画山水佛像,山水学李思训,佛像学吴道子,被认为是宋画第一。苏轼、苏辙等都曾为其画题诗。其诗传世者不多,多为七言近体,诗风平易流畅,追求画境,如《四时乐》四首。有《考古图》五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 秦观   鲍由 ☛

李公麟

 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官至朝奉郎。哲宗元符三年(1100),因疾致仕,归老龙眠山。尝作《龙眠山庄图》,时人比之于王维《辋川图》,为世所宝。他擅长绘画,人物,鞍马,山水,佛像,花鸟无所不精。喜好画马,传写人物尤精。对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动作情态的特点,均能作准确表现,识者以为顾恺之、张僧繇之亚。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宣和画谱》)。又创造性地发展了“白描”手法,不用色彩,仅用线条勾勒,形成简洁明快、朴实精美的风格,对后世人物画影响极大。善书法,其行、楷有晋、宋(刘宋)书家之风。又多识奇字,辨识钟鼎古器,当世无与伦比。作品有《五马图》、《监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像》等。

李公麟【同义】总目录


李公麟龙眠居士

李公麟

北宋画家。1049年生,1106年去世。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擅画人物、佛道像,人物画多用白描,全凭墨线运行来表现对象。尤精画鞍马,亦工山水,后者推为宋画第一。1070年中进士,1100年辞官隐居龙眠山。约1068年作《姑射仙像》、《骑牛图》。1076年作《山庄图》。1080年作《西园雅集图》、《揭钵图》卷。1083年作《五百应真图》、《马性图》、《孝经图》。1084年作《马牲图》。1086年作《阳关图》。1088年作《五马图》卷(共分5段,总29.3cm×225cm)。《免胄图》(34cm×232cm)。《维摩演教图》(34.6cm×207.5cm)。《莲社图》轴(92cm×53.8cm)。《临韦偃牧放图》(46cm×429.8cm),画有1200多匹马和143人。

李公麟

416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代画家。舒城(今属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归老隐于龙眠山。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一览便悟。善行楷,尤工绘事。集顾、陆、张、吴及前世各家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自专一家。作画多不设色,精于线描,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采动人”之白描画法。人物、鞍马、山水、道释无不精绝。《宣和画谱》称其画人,“能分别状貌……,至于动作形态,颦伸俯仰、大小美恶与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李氏又以画马著称,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变态。苏轼有“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之评。存世作品有《五马图》 (有专条)、《临韦偃牧放图》(藏故宫博物院)、《维摩天女图》 (在日本)、《免胄图》(藏台湾) 等。

☚ 黄庭坚   李唐 ☛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北宋文人,画家。字伯时,舒城(今属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年)告老,居龙眠山庄,号龙眠居士。擅画人物、鞍马及历史故实。精于古物鉴定,诗书画全能,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与苏轼、王诜、米芾、黄庭坚等文人有深交。在人物画技法方面,发展了吴道子线描技法,画人物多用墨笔勾线,不着色,也能表现出物体的质量感,称为“白描”,对后世影响甚大。兼擅山水,以勾斫为主,极少皴擦,创山水新体。在绘画构思方面,多强调主观感受。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演教》等。

☚ 郭熙   米芾 ☛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Ligonglin

北宋画家。字伯时,安徽舒城人,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哲宗元符三年(1100)因病辞官,归隐于家乡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李公麟能诗善文,收藏颇富,并精于鉴赏。他“广集众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而专为一家”,技巧全面而扎实,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等无不精能。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对象各自不同的特点,又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他主张作画“以主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并善于表现画家的情怀感受,构思新颖而有深度。李公麟临摹古画用绢本着色,忠实于原作的风格,而个人创作则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彩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系借鉴前代的“白画”加以发展形成。李公麟对“白描”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大贡献。他的传世真迹纸本白描《五马图》,画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以遒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或静止,或徐行,神完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显示了画家的浑厚功力。绢本设色的《临韦偃牧放图》是他的摹古之作。传为李公麟的白描作品尚有《维摩诘图》等。

五马图 (局部) 李公麟

☚ 武宗元   梁楷 ☛

李公麟1049—1106

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善画人物,尤工画马。注重写生,继承前人技法而有所发展,创造出“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白描”绘画方法,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善用线条,多不设色,给后人影响极大。存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演教图》、《临韦偃牧放图》等。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隐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南宋贾师古、元代赵孟頫、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萧云从等著名画家,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 李冲元   赵广 ☛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宋代诗人、书画家。宋神宗三年(1070)中进士。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官至朝奉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因患风痹辞官,隐居故乡龙眠山庄。崇宁五年(1106)去世。博学多能,史称:“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工书,善画,作行楷书,有晋及刘宋人风格。擅画人物、佛道像,吸取历代各派之长,自创一格。多用线描,笔法如行云流水,而不设色,人称“白描”,是中国白描画法的创始人。尤精画鞍马,常观察马生活,求其变化,故下笔形神兼备。有“宋画第一”之誉。存世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 梅尧臣   吕本中 ☛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

北宋画家。字伯时。舒州舒城 (今属安徽) 人。进士,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 隐居龙眠山,自称龙眠居士,最终老死于此山,人称李龙眠。擅长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初学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徽。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集诸家之长,自创新意,时人称赞,鞍马超过唐韩干,佛像可追唐吴道子,人物如唐韩滉,山水似唐李思训。推为宋画第一。其“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之白描手法,有“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效果,最受时人推崇。兼长山水,亦有创格。后人论其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存世作品《五马图》简练精确而传神,《临韦偃牧放图》人马数百,洋洋大观。佳作《西园雅集图》惜已失传,后世有若干摹本。

☚ 李唐   李时珍 ☛

李公麟1049—1106

北宋杰出画家。字伯时,晚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舒州 (今安徽舒城)人。元祐进士。初为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擢朝奉郎。好古博学, 工诗,多识奇字。善于考订钟鼎尊彝,辨别款识。工画人物、佛像,博取前人之长,发展了顾恺之、吴道子等各家的画派,运笔如云行水流,而自成风格。用“白描”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神态,不施丹青,光彩动人。擅长画马,兼能山水。《龙眠山庄图》,著称于世。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

李公麟1049—1106

宋画家。字伯时,晚年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安徽舒城)人。官至朝奉郎,注重写生,善于线描,多不用色,人称“白描”。以人物及历史故事画见长,书法亦佳。代表作为《五百应真图》、《维摩演教图》等。

李公麟

(北宋·慶曆九年——崇寧五年 1049~1106) 舒州(今安徽舒城) 人。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熙寧三年(1070) 進士,拜中書門下,升御史臺,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致仕歸農,終隱龍眠山。好古博學,妙善詩文,多識奇字,精通夏、商以來鐘、鼎、尊、彝文。工書法,尤長繪事,法書名畫,一覽便悟前賢用筆之意。山水似李思訓,佛像近吴道子,畫馬追韓幹,人推“宋畫第一”。《宣和書譜》稱其“書逼魏晉”,但書名為畫所掩而不顯。宋黄庭堅云: “李龍眠書法極精,畫之闕紐,透入書中。” 《洞天清録集》 曰:“龍眠書于規矩中特飄逸,綽有晉人風度。”董其昌謂其書“力追鍾(繇)法。”著有 《考古圖》、《五馬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