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伯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伯钊1911—1985;女

四川重庆人
著名戏剧教育家。曾任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北京教育局局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全国妇联常委等职。著有《女共产党员》、《长征》(合著)、《赤卫队之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北上》等。
笔名:戈丽、书渠、李汉石、李伯刚、伯钊
俄名:孟各拉

李伯钊

长征老将在新长征中——访著名戏剧家李伯钊
李伯钊同志逝世
赵君谋羊城晚报1980年4月24日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9日
悼伯钊同志
悼念伯钊同志
李伯钊同志生平事迹
张爱萍 李义兰
丁玲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1日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3日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5日
悼念李伯钊同志
你永远活在我心中——深切悼念李伯钊同志
邓颖超
康克清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5日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6日

伯钊同志,你永远在我们中间
漫漫征途一女兵——痛悼李伯钊同志
永做长征路上的宣传员——访中国戏剧家协会
副主席李伯钊
曹禺
伍修权
杨朝岭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8日
光明日报1985年5月12日
长江戏剧1981年2期
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三十位女同
志都是哪些人:李伯钊
金青人物1981年6期
红军中的舞蹈传播者——访李伯钊同志
长征人谱长征歌——记李伯钊同志
永不磨灭的记忆——痛悼李伯钊同志
著名戏剧教育家、作家李伯钊逝世
刘凤珍
李尚志
丁里
舞蹈论丛1982年2辑
人物1984年2期
解放军文艺1985年6期
文艺报1985年6期
战歌声不断 长征步未停——悼念李伯钊同志
李伯钊(1911-1985)
从红军到艺术家——记著名戏剧艺术家李伯钊
同志
伍修权
关志昌
曾芸等
文艺报1985年6期
*传记文学1985年47卷1期
红岩1985年6期
李伯钊
李伯钊
理想之火永不熄灭——记戏剧家李伯钊
李伯钊
我的简介
李伯钊——长征人谱长征歌
人民政协代表李伯钊
方雪纯等
林曼叔等
白舒荣 梁化群
李立明
李伯钊
李尚志
周末报编委会
*中共人名录第128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34页
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1辑第10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12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319页
红军女英雄传第66页
*新中国人物志(下)第214页

李伯钊

李伯钊传
《李伯钊文集》序
卢 弘
王 震
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年版204页
人民日报1989年10月7日,解放军报
1989年10月7日
忆文坛的长征女英雄——《李伯钊文集》出版有
金紫光光明日报1989年10月17日
应该为她立传——读《李伯钊传》
永远怀念我们的良师、戏剧教育家李伯钊同志
不朽的功勋——记苏区与长征中李伯钊同志的
文艺活动
刘 英
牧 虹等
张义生
人民日报1990年1月13日
戏剧1986年2期
延安文艺研究1986年4期
革命舞蹈家李伯钊
已故剧作家李伯钊文集出版
李杰明
李方诗等主编
人生与伴侣1990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164页

悼念李伯钊同志伍修权回忆与怀念第621页
李伯钊

李伯钊1911—1985

女剧作家。笔名戈丽。重庆人。早年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劳动大学学习,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回国不久去江西瑞金,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教育部艺术局局长。与钱壮飞等合写话剧《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为谁牺牲》等。1934年参加长征。后去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编审委员会主任。抗战后与吕骥等合作歌剧《农村曲》。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委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等。出版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与于村、贺绿汀合作),话剧《桦树沟》,中篇小说《女共产党员》等。有《李伯钊文集》。

☚ 李辉英   雷石榆 ☛
李伯钊

李伯钊女;1911.3.20——1985.4.17

曾用俄文名孟各拉,笔名有戈丽等。四川重庆人。1925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同年冬去上海浦东平民夜校任教。1926年到莫斯科孙逸仙劳动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翻译。曾与沈泽民合作《国际青年节歌舞活报》。1930年冬回到上海,从事工运工作。1931年去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任宣传科长,后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教员,是该校俱乐部戏剧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同年冬调任《红色中华》编辑。曾与胡底、钱壮飞合作编写《为谁牺牲》、《无论如何要胜利》等话剧,并参加演出。改编《黑奴吁天录》为《农奴》,又根据查田运动材料,编写话剧《战斗的夏天》。这期间,组织过蓝衫剧团演剧队和工农剧社总社。1933年任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长,1934年蓝衫剧团改名高尔基戏剧学校后, 任该校校长。不久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创作《一、四方面军会合歌》、《打骑兵歌》。抗战初期,在山西临汾做平津流亡学生的工作。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审委员会主任,创作歌剧《农村曲》(与吕骥、向隅等合作).1939年任中共北方局宣传科长、鲁迅艺术学校校长。作品有话剧《老三》、《母亲》和《金花》等。1940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地方文化科长。1942年后任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1948年任中共华北局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副主任,华北人民文工团团长。建国后,历任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副部长,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文联执行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作品有歌颂红军英雄业绩的歌剧《长征》 (与于村、贺绿汀、梁寒光等合作)、话剧《华树沟》、中篇小说《女共产党员》等。

☚ 李白英   李曼瑰 ☛

李伯钊1911~1985

戏剧教育家,作家。女,笔名戈丽,重庆人。1925年在重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春到中共苏区,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央苏维埃政府艺术局局长。1934年秋参加长征,三过草地。到延安后,先后任鲁迅艺术学院党组成员、晋东南艺术学校校长、中央党校文艺工作室主任、华北文联副主任、人民文工团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顾问。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和常委、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创作有话剧 《战斗的夏天》、《北上》,歌剧 《长征》,小说 《桦树沟》,纪实文学 《共产党员》,革命回忆录 《三过草地》等。

李伯钊1911~1985

剧作家。女。四川重庆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政治部工农剧社社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李伯钊1911—1985

四川重庆人。早年接受马列主义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1926年赴苏学习。1931年回国后,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从事宣传、教育、戏剧工作。1935年参加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延安鲁艺编审委员会主席,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校长,中央宣传部文委地方工作科科长。1942年后任中央党校文艺研究室主任。她先后创作了《长征》、《北上》、《女共产党员》等歌剧、话剧、报告文学以及大量歌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