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之 代词 一、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也可代事物。 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多充当动词宾语。 义即“他〔们〕”“它〔们〕”。 (一)“之”指代的对象出现在上文。 ❶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其道:正当方法。 不处:不接受。 (二)指代对象出现在下文,内容多为名言、格言之类。 ❶ 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哀乐”二句”:悲哀和欢乐不合时宜,灾祸必然到来。 (三)否定句中,“之”作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四)“之”充当双宾语结构的间接宾语,在直接宾语前。 (《吕氏春秋·权勋》)——假:借。虢、虞:国名。 (五)“之”用于两个动词之间,作兼语。 ❶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庄子·逍遥游》)——得之:得到使皮肤不裂的药。说(shuì):说服。将:领兵。 二、“之”可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代词。义即“我”、“您”。 ❶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左传·宣公二年》)——士季〔对赵盾〕说:“〔你去〕进谏如不被〔灵公〕接受,便没有人继您之后〔去进谏了〕。请允许我先进谏,〔灵公〕不接受,您就接替我。 ” 博士:博通古今的人。何以教之:用什么教诲我。 三、用于前置宾语与后面的动词之间,复指宾语。 (《诗经·鄘风·桑中》)——句义:思念谁?思念美丽的孟姜。云:助词。 ❷ 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战国策·燕策一》)——句义:忠信又有什么罪过?夫:助词。 指示代词 ,用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表示近指。义即“这”、“这个”。 ❶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经·周南·汉广》)——句义:这个女孩子出嫁,要喂好她的马。 于:助词。归:出嫁。秣(mò):喂牲口。 之子:这人。 助词 一、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义即“的”。 ❶ 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器:器量。 ❷ 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汉书·吴王刘濞传》) 二、用于小句的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这个小句可为分句,也可为句中主语或宾语。 (《左传·哀公十一年》)——访:咨询。 (《论语·八佾》)❹ 民归之,犹水之就下。(《孟子·梁惠王上》)——句义: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顺畅〕。 三、用于主语和充当状语的介宾短语之间,构成小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❷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伯仲之间:兄弟之间,犹言不相上下。 固小之:班固轻视他。 (《庄子·在宥》)——句义:圣人的教诲,就像人的形体跟影子,声音跟回音一样。 (《吕氏春秋·长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